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在教师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八个年头。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更是我所钟爱的职业。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做出成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于教师的重要性不逊于个性于人的意义。课程改革高扬起一面“发展个性”的旗帜,撑起这杆大旗之手———教师也必须是风格鲜明富有个性的。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很大程度在于其鲜明的教学风格。
风格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我觉得教师应该是通才、杂家,尤其要加强人文科学的素养,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基础。学科过于狭窄会使人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而一个优秀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一颗爱心和一个博大的胸怀。眼界有多宽胸怀就有多大。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教师独特的健康的风格。
风格源于对卓越的追求。一个满足于平庸,得过且过的教师决不会自觉发展自己的风格。只有对教育有深刻理解、高远追求,满怀挚爱和激情投入工作的教师才会努力打造自己的风格。
风格源于对教育独特的理解。教学风格就是一个教师对课堂构建、学科教学深入研究、摸索实践基础上的独到见解的具体表现。“课堂上教给学生什么?”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深究起来你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构成了个人教学风格的内涵。“怎样组织课堂?”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做法和特色安排。通过摸索和实践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且学生喜欢的方法,就逐渐形成了风格。教育改革为教师形成风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旧的思想、模式被打破,新的理论还不很成熟、新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走研究———实践———反思之路,把对教学的独特理解转化为教学实践,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风格源于不断创新。任何一个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教师都不会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即使有也是静止的,甚至不健康的,或是昙花一现,或是演变为陋习。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让风格永远鲜活。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风格。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必然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革创新。同时会把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心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风格是成就名师的必由之路,研究———实践———反思———创新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要认真、积极地对待语文教学,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上学时我就喜欢上语文课,我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认为语文课是百科之源,只有懂得和掌握语文知识,我们才能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其他学科的知识大门。多思考、分析、钻研教材与教法,我思故我在,对于教学来说同样也是很适用的。
其次,我要博览群书———“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因为学生时代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爱读书的喜好,让我深深明白: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博览群书应当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曾在“的一段话:“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①多么精辟的话语。不由得我脑海里浮现出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苛求了。但是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是教书育人的,自己不读书,怎么去教人!不进则退是万古不易的铁律,人只有在不断提升的高品位的阅读中才能发展自己。语文学习的功夫是在课本之外,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法无定法’。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作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②在我心中语文教师是最渊博,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每节语文课,教师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着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诲,同时也是教师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三,要有情感与爱。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诚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有朋友曾问我:“我最怕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枯燥无味。为什么你却对语文课那么着迷?”我告诉朋友:“那是因为你的语文老师没有上出语文课的魅力!”语文课的魅力在哪儿?就在课堂上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老师是教学的情感源泉,是教学能够愉快有效进行的情感动力。没有情感,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就显得麻木、冷漠、低沉,当然也就谈不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师的情感享受。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是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探索、发现和研究的需要,而这要求教师情感的投入。
教师正是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感受;教师把这种理解与感受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人类情感的弥足珍贵和充实人生的审美价值。
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感染者。而我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大的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桥梁。
第四,博采众长。学习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用心领悟其中真谛,摸索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第五,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昂扬的生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我将会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断从中收获绵延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幸福。尽管人们对教学风格的理解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语言表述的差异而已。
教学风格也叫教学艺术风格,实际上也就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所以,教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是其独特性。如果说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主要决定于教师的个性特点,那么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则决定了教学风格的丰富性。教学风格既然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因而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然这并不表明它是固定不变的,否则它就不是个性化的艺术了。可以说,教学风格同样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教学风格这些特点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独特性与丰富性是相对应的,它们之间是点与面的关系,是在横的和空间的范围内的对立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则是点与线的关系,是从纵的时间延续角度上的对立统一。总之,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之间、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③
以上是我对在教学中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一点心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使之趋于稳定和成熟。
本文参考文献:
①薛瑞萍《小学语文阅读引导》长春出版社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③《教学风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五小学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做出成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于教师的重要性不逊于个性于人的意义。课程改革高扬起一面“发展个性”的旗帜,撑起这杆大旗之手———教师也必须是风格鲜明富有个性的。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很大程度在于其鲜明的教学风格。
风格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我觉得教师应该是通才、杂家,尤其要加强人文科学的素养,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基础。学科过于狭窄会使人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而一个优秀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一颗爱心和一个博大的胸怀。眼界有多宽胸怀就有多大。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教师独特的健康的风格。
风格源于对卓越的追求。一个满足于平庸,得过且过的教师决不会自觉发展自己的风格。只有对教育有深刻理解、高远追求,满怀挚爱和激情投入工作的教师才会努力打造自己的风格。
风格源于对教育独特的理解。教学风格就是一个教师对课堂构建、学科教学深入研究、摸索实践基础上的独到见解的具体表现。“课堂上教给学生什么?”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深究起来你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构成了个人教学风格的内涵。“怎样组织课堂?”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做法和特色安排。通过摸索和实践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且学生喜欢的方法,就逐渐形成了风格。教育改革为教师形成风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旧的思想、模式被打破,新的理论还不很成熟、新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走研究———实践———反思之路,把对教学的独特理解转化为教学实践,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风格源于不断创新。任何一个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教师都不会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即使有也是静止的,甚至不健康的,或是昙花一现,或是演变为陋习。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让风格永远鲜活。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风格。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必然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革创新。同时会把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心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风格是成就名师的必由之路,研究———实践———反思———创新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要认真、积极地对待语文教学,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上学时我就喜欢上语文课,我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认为语文课是百科之源,只有懂得和掌握语文知识,我们才能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其他学科的知识大门。多思考、分析、钻研教材与教法,我思故我在,对于教学来说同样也是很适用的。
其次,我要博览群书———“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因为学生时代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爱读书的喜好,让我深深明白: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博览群书应当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曾在“的一段话:“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①多么精辟的话语。不由得我脑海里浮现出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苛求了。但是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是教书育人的,自己不读书,怎么去教人!不进则退是万古不易的铁律,人只有在不断提升的高品位的阅读中才能发展自己。语文学习的功夫是在课本之外,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法无定法’。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作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②在我心中语文教师是最渊博,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每节语文课,教师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着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诲,同时也是教师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三,要有情感与爱。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诚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有朋友曾问我:“我最怕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枯燥无味。为什么你却对语文课那么着迷?”我告诉朋友:“那是因为你的语文老师没有上出语文课的魅力!”语文课的魅力在哪儿?就在课堂上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老师是教学的情感源泉,是教学能够愉快有效进行的情感动力。没有情感,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就显得麻木、冷漠、低沉,当然也就谈不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师的情感享受。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是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探索、发现和研究的需要,而这要求教师情感的投入。
教师正是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感受;教师把这种理解与感受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人类情感的弥足珍贵和充实人生的审美价值。
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感染者。而我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大的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桥梁。
第四,博采众长。学习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用心领悟其中真谛,摸索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第五,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昂扬的生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我将会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断从中收获绵延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幸福。尽管人们对教学风格的理解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语言表述的差异而已。
教学风格也叫教学艺术风格,实际上也就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所以,教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是其独特性。如果说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主要决定于教师的个性特点,那么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则决定了教学风格的丰富性。教学风格既然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因而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然这并不表明它是固定不变的,否则它就不是个性化的艺术了。可以说,教学风格同样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教学风格这些特点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独特性与丰富性是相对应的,它们之间是点与面的关系,是在横的和空间的范围内的对立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则是点与线的关系,是从纵的时间延续角度上的对立统一。总之,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之间、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③
以上是我对在教学中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一点心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使之趋于稳定和成熟。
本文参考文献:
①薛瑞萍《小学语文阅读引导》长春出版社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③《教学风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