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屋檐”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gl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从审题层面来看,对话题中“屋檐”的内蕴可以进行多极思考:爱有关爱、怜爱,容有包容、宽容,助有援助、捐助,谅有原谅、体谅,解有理解、谅解……经过这样的细化,就可避免“屋檐”内涵的泛化,而使文章的笔力高度集中。从选材层面来看,对“屋檐”的构建者和享用者的选择,应充分注意到两者之间的落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落差的大小与文章的震撼力是成正比的。从切入层面来看,从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入手,于细微处体现心灵和精神更具有真实感、真切感、真挚感。只要你有细心观察之眼、普施大爱之情、感悟真爱之心,你就一定能写出挚爱、浓情、至理之文。
  
  【佳作展评】
  
  点亮一盏心灯
  薛梦
  
  用心点亮一盏灯,让它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题记
  如果你独自一人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摸索了好久也找不到出口,就在你近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个人点着根蜡烛向你走来,你的心中一定会涌起一阵温暖的感动,然后是不尽的感激,感激他在你最需要光明的时候点燃了希望,此时此刻,手持蜡烛的那个人一定就是你心中的天使。
  如果你觉得偶尔经历一次这样的事情是一种幸运的话,那么可以说我正是这样一个幸运儿,而且我的内心一直绵延着一份感动。
  我住的那幢楼里,只有我一个上晚自习的高中生,每天晚上都要到10点多钟才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要经历三个阶段:光明-黑暗-光明。第一阶段的光明是路灯照亮的,一路上三两个同学结伴而行,说说笑笑,然后各自回家。此后,我就得独自一人跑过一段黑暗的地方,尽管这段地方只有五十多步,但在黑暗中却显得那么的长。不过还好,跑到楼下,刚才黑暗中的恐惧就烟消云散了,因为楼道里人家的门灯应着我跳跃的脚步声亮了起来,我哼着小曲慢悠悠地上了楼,等我到了家门口,楼下的灯便熄了。正是这几盏门灯陪着我走过了三年中的每一个夜晚。我喜欢那种狂奔后气喘吁吁的感觉,我早已习惯了楼道里的几盏门灯在“听”到我的脚步声后自动亮起、我经过后又自动熄灭的默契。有时心里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邻里见面时很想为此道谢,但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于是便相视一笑,“谢谢你”这三个字始终未能说出口。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心逐渐被那几盏灯照亮,正在尽己所能发出些许微弱的光亮。就像太阳能热水器,吸收了太阳的能量,然后又努力去造福别人。下楼扔垃圾时,连对门的垃圾也一并带下去,在这之前,我曾对此嗤之以鼻;家中的花花草草也都搬到外面,不仅让自己有个好心境,也让路人有个好心情……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别人给予我们的那里收获些什么,也应该用我们所收获的去给予别人。这样事事相传,永不止息,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是一片光明。
  [点评]本文的亮点有二:一是立意深刻而有新意。作者不仅演绎了“别人心灵的屋檐带给自己的温暖”,而且还演绎了自己在内心筑起了“屋檐”去温暖别人,这种从“受恩”到“施恩”的延展,就使文章的主旨具有了“启发性”的特质。二是选材质朴而有蕴味。“几盏门灯”实乃日常之物,但它足以“烛照心房”,让人内心油然而生阵阵绵绵的感动。它源于生活,而又升华着生活。因其寻常,故而真切,让人触目可及;因其传情,故而真挚,让人心有戚戚!
  
  
  
  建一顶屋檐,留一片纯净
  戎曦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个盲人,走在一条狭长黑暗的小巷里,他什么也看不见,却提着一盏灯笼,灯光虽然很弱,却照亮了小巷里坑坑洼洼的道路。妈妈告诉我,那盏灯笼是盲人为其他路人点的,为他们照亮脚下的路,而我却认为那盲人实在高明得很,点盏灯笼,让其他路人看见自己而不至于撞到自己,岂不是助人又助己?
  生活中经常有富豪向贫困儿童捐助的事,事情不大,却占据了报纸上的整个版面;文字也并不多,无非是极力赞美那个富商富裕后仍不忘贫困儿童。其余便是几张“巨幅”照片,照片上,有富商趾高气扬的笑容,有扎人眼球的巨额支票,还有蜷缩在一角的受助儿童,但孩子脸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受助的喜悦,而是满脸的窘迫与不安。整个捐助过程看不到一丝爱心的涌动,只觉得是那位富商在做个人宣传广告。
  这种捐助与其说是帮助,倒不如说是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虽然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助”的作用,但也使得受助者忍受着接受施舍的局促与惶恐,这种常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捐助还是不要大肆宣传为好。
  前段时间,有一则公益广告不断地在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普通的胡同口有一个小小的馄饨摊,摊主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翁,夜幕早已降临,馄饨也都卖完了,可是老人还没有收摊回家,他好像在执著地等待什么。这时,传来了几声年轻的歌声,伴着自行车在石板路上颠簸的声音,一个年轻的女孩弯过胡同口,老人这才站起身来,把灯光射向胡同深处,为女孩照亮前面的路,待女孩到达亮处时,才收回灯,笑着说:“都回来了。”然后才收摊回家。
  记得初见这则广告时,心间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原来帮助可以这么水过无痕,可以这么不带任何目的。它使每一个旁观者都怦然心动,因为提供帮助的人只是一心想要帮助别人,他的心灵上有一顶屋檐,挡住了躁动的势利,只留下一颗单纯的只想帮助别人的心灵。
  建一顶屋檐,留一片纯净在心间,让本该在生活里的场景不再是广告里的宣传,而真正变成生活的美景。
  [点评]本文的独到之处表现在:作者对现实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既看到了“作秀的炒作的屋檐”,也看到了“真实的无痕的屋檐”,并由此生发出自己的深邃思辨。比照式的论证结构、由表及里的挖掘透视,不仅昭示出“心灵的屋檐”应有的真正内涵,而且传达出作者对“纯净的屋檐”的呼唤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中学]
其他文献
郭俊臣/评    听母亲说,在我出生不久,她便患了乳腺炎,之后我就断了奶。那个时候,在乡下是很难喝到奶粉的,母亲只有拿稀薄的玉米粥往我饥饿的小嘴中灌。玉米粥常呛得我嗷嗷直哭,后来母亲就把家里那只老山羊牵到北屋里,原来那只老山羊刚下了崽。每到我饥饿的时候,母亲就挤羊奶给我喝。而两个小羊羔,就在我夺去它们的母亲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羊奶的哺育下,我开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那时,父亲在城里上班,
期刊
[导言]  作文应大气磅礴,已成为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共识。此大气之作,展现出习作生命的脱俗,展现出习作生命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深邃,迸发出强劲的思想冲击力与震撼力。    [佳作呈递]  镜中日本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个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童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
期刊
我  仰望遥远的星辰  期盼在你抬头时  同样花好月圆  许下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小时的点滴  似乎淡淡忘却  昔日的玩伴  似乎在擦身而过的瞬间  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原本亭台楼阁  现早已物是人非  人去楼空    于是当一切成为过去  我徒感悲伤  无能为力    六月也会有雪花吗  那是我伤心的泪  落在十字架上却还没被蒸发  当故人再次送我背影  我一语不发    我 
期刊
滴水之恩涌泉报  一考生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
期刊
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1)话题作文。只要题干中有“请以‘XXXX’为话题”一语,你立即便可认定:这是话题作文。  (2)材料作文。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3)命题作文。这类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试卷上。    长期以来,高考作
期刊
王代福/评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
期刊
一、新材料作文    (一)全国卷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全国卷Ⅰ(河南、陕西、山西等用)的作文题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属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试题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强烈的时代性。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出于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此题偏偏紧扣时代脉搏,直击当前热点,完全突破了定势。仔细想来,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中,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经
期刊
城之角楼静静伫守  月光漾起了水样的温柔  星辉装饰着漫长的等候  水莲花盛开时刻的甜美与娇羞  零落了扬花般漫天飞舞的忧愁    飘荡的浮云水红的彤管  夜的精灵沐浴着星光起舞嫣然  翻飞的裙摆旋出了花朵的绚烂  优美的弧度化成了蝴蝶的梦幻  幸福的涟漪渐渐在心湖漫散  纯白的茅草残留着你手心的温度  温暖了寂寞冰冷的心湖  如红珊瑚般耀眼的彤管 吹奏着永恒的旋律  浅紫色的雾霭草绿色的誓言  
期刊
怀想天空   一考生    家乡的游云,游云中的飞鸟,飞鸟下的大枣树,大枣树下的竹藤椅,竹藤椅上的奶奶……你们,都好吗?  小时候就爱坐在树阴下,仰望天空,天空中白云在变幻着不同的姿态,鸟儿自由飞行。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就像很久以前的父亲。父亲看天,看出了门道,像是领悟到了什么。于是,他离开了。不久,又接走了还未领悟的我。随他来到这个城市,见了世面,可我的天空换了,没了那么白的云,那么多的鸟,却多了
期刊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善与恶并存于心中,因此“性本善”与“性本恶”也常常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  性善、性恶临界于一念,一念临界于人们的意识,意识源于平时的修炼。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善与恶是时时相伴而行的。既然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有善和恶的一面,那么只有潜心修炼,或可成为一个向善的人。如果任私欲横流,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至恶的人。因此,对欲望的牵引与抑制,才是修行的第一步,只有正确地修正自己内心的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