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跃入大江来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言]
  作文应大气磅礴,已成为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共识。此大气之作,展现出习作生命的脱俗,展现出习作生命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深邃,迸发出强劲的思想冲击力与震撼力。
  
  [佳作呈递]
  镜中日本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个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童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
  前天,当驶向西域的驼铃叮当作响,笨重的骆驼身上滋滋地冒出热气,碧眼的狐狸四下张望,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不过是一个戴着罂粟花冠的瞎眼老人。可是,另一个腐朽的帝国却在“明治维新”之后睁大眼睛,张开臂膀,接受挑战,重焕生机。于是,古老的中华开始惊醒,在“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中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开始在这面镜子的映照下迈出自己的脚步。只是,这一觉睡得太久,这一步迈得太迟。
  昨天,贴着膏药旗的军舰驶进了我们的海港,大力丸的广告贴在了整个中华的伤疤上,六朝古都被鲜血浸透。我们奋起反抗,高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当我们憎恨他们的时候,却发现这群禽兽有钢铁一般的意志,难以想像的团结和纪律。于是,一团散沙的我们震惊了,想到连起手臂,筑成统一战线,组成血肉的长城顽强地与其对抗。终于,在这面镜子的反衬下,我们找到了自己并最终取得胜利。
  今天,国门敞开了,华夏民族昂首阔步于世界之林。可是,我们却发现常常以一步之差落后于人。陶瓷是中华之瑰宝,却无法走向世界;日本人在茶杯上作了一个小小的改进,让它更适合高鼻子的白种人,就使他们的茶杯远销各地。动漫,不是日本人首创,却成为其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二大热点,中国少年的钞票源源不断地输入,这又让中国震惊不已。日本人并不比我们聪明,但他们的精明和细致,却往往在最后成为胜利的筹码。面对这样的镜子,不免让人感慨良多。
  中国,不是一个名词。日本,却是一个惊叹号,让泱泱中华从这面镜子上重新审视自己。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不妨以日本为镜。也许有人不齿,也许有人怨恨,但是,在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我们应当为有这样一面镜子而庆幸。昨天,我们已经为这面镜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今天,我们理应提早预防。
  想起了爷爷的一句老话:“狼来了,你可曾准备好猎枪?”那么,就让我们擦亮镜子,迎接明天吧。
  思考启迪:“镜子”为话题,一些学生则写自己身边的与镜子有关的故事,有写同学是自己的镜子。如是而写,不算离题,但只是显之小气,不见厚度与气魄。而上文,则是写日本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镜子,从历史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诠释日本这个镜子的作用:“让泱泱中华从这面镜子上重新审视。”提出“在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我们应当为有这样一面镜子而庆幸。”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意识,表现出生命大气的追求,文章也就有了厚重质感,予人启迪予人警醒,亦就脱俗而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路径探幽]
  一、开阔视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墙”为话题,有人写家庭的墙,有的写同学间的心墙。而一同学则想到了当今分割民族的心灵之墙、社会之墙;想到了朝韩的三八线,巴以间的隔离墙,还有中国与日美之间的墙,他在《墙·民族·世界》中写道:
  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墙,或将自身分割,或与其他民族隔开,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表明:这些形式各异的墙最终都将被拆除,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墙的世界。
  作者由实体的墙,写到分割民族的心灵之墙、社会之墙,提出这民族间的墙,终将在趋于大同的世界中消失。此立意,深邃而高远,使文章张扬着磅礴大气,有着厚重的质感。也正是作者聚焦社会,超越学校藩篱,深入人间正道,捕捉时代热点,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张扬着对社会的深邃思考,承载着强烈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意识。作者宽广的视野与大气的抱负,使文章有了思想的高度与厚度。
  ★启示:写作应有广阔的视野,应有责任的意识与时代意识,如此,文章才脱俗厚重。
  二、远大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考生写《脚印歪斜有我的人生》,文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移来梁启超的博学、徐志摩的才情、泓一法师的智慧、余秋雨的豁达。可若是真的移植了这些人的思想才情智慧,“我”却有了一点恐惧,一丝茫然。文章接着写道:
   我还是我吗?思想的获得需要生命去体验,需要阅历去滋润。我能有弘一人生过程中的悲喜与痛苦的思想斗争吗?我害怕了。我移植他人的思想,却把自己放进箱里。不,决不!这样或许才能达到那些大师的化境,但它属于我,脚印歪斜但有我的人生。
  此一番审视反思,对“记忆移植”有了清醒与深邃的感悟:人生之路需要自己去走,思想的获得需要经过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此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辨,透过现象洞察生活本质,使文章承载深邃与脱俗的思想,表现出生命的积极而坚定的追求。
  ★启示:文章应表现理性的思考,不为世俗和表象所迷惑,张扬人生的大气追求。
  三、聚焦热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05年福建一考生写《寄陈水扁的一封信》,写陈水扁话语举止多变莫测,因而让岛人无所适从,让海峡风云变幻,让世人担心忧惧。他的多变不定,正是源于他用心不端,因此他一方面是对“中国”的仇视,对“台独”的热衷,总是期盼自己成为“台湾国父”;一方面又不敢充耳不闻岛内和平的呼声,怕失去民意,怕失去“总统”的宝座。于是今天是祝福连战访问大陆,明天就说是连战卖台媚共。今天说是希望两岸和平共荣,明天说是大陆的发展,台湾的灾难。文章说陈水扁如若有认同中华民族之心,有为两岸同胞造福之愿,就不会朝三暮四,变化多端,就不会失信于人,就会显几分沉稳,几分可信。
  文章将视角转向当前人们关心的的热点“台湾问题”,从民族利益和海峡两岸和平共荣的高度诠释对话题的思考,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文亦富有时代气息。
  ★启示:“文章合为时而著”,写作应审视现实,关注时代,表现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使文章洋溢时代的清新气息。
  四、厚实积淀:古今多少事,一付谈笑中
  2006年福建高考,以“留一点空白”为话题,如某考生这篇《空白,意义非浅》:画家留一点空白,让人蓄发丰富的想象;前人留一点空白,让后人获以创业之道;科学发明留一点空白,让人们不辍探索。文章虽无离题之嫌疑,但三点泛泛而谈,说理谈何充实?思想谈何深刻谈何力度?文章也就见小气与俗气了。
  一考生写《无字碑歌》,文写: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这种大智慧有几个男儿能及?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在那片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乘载她的悲哀。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不能书写功德,不能书写悲哀,那就什么也不写。是悲是喜,都由她留下的那一点空白说。也许,不说就是说得最多,空白就是描绘最多的图景在上面。“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如此审视历史,聚焦感悟,展现出厚实的文化积淀,使文章充实而迸发张力,文章也就脱俗而大气。
  ★启示:“腹有诗书气自华”,厚实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洋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表现出对文化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文章也就大气。
  [作者单位:福建武平一中]
其他文献
张晓枫/文  王代福/评    最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星期六下午,那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又来到了我们学校。上个星期六,就是他把我们的语文老师娟子接走了。很明显,他在追我们的娟子老师,而我们的娟子老师好像也对他有意思。娟子老师走的时候,头靠在那个男子的背上,还冲我们幸福地笑呢。  当然,我们不反对娟子老师有男朋友,但我们坚决反对她选择这个男人做她的朋友,因为他俩太不般配了。我们的娟子老师是从县城学校
期刊
一、文学常识部分  (一)命题分析  综观2007年高考各地试卷中“文学常识”试题,其命题遵循了“稳中有变”的命题思想,本着高考大纲中“能识记文学常识”的原则,考查重点在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以及文学体裁及文学流派等内容上。18套试卷共有7套出现了文学常识考查题,考查以高中课本内容为主——或课文的篇名、作者,或教材中专题文章介绍过的知识。分值一般设定在1—2分。在16个自主命题的
期刊
佚 名/文  刘慧文/评    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和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缕高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
期刊
十六岁的花季  在陌生的城市里醒来  唇间仍留着你的名字  爱人我已离你千万里  我也知道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    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  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  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  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  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    爱原来是一种酒  饮了就化作思念  而在陌生的城市里  我夜夜举杯  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    席慕容,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
期刊
季节  一考生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逃之夭夭”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如何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
期刊
爱是什么?方冠晴在他的微型小说《高贵的捐赠》中用栩栩如生的形象为我们作了全面的阐释。爱是什么呢?读了这篇小说,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爱是自觉的行动。一对母女,面对一场大火夺去了一个家庭主妇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财产的严酷现实,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家庭的幸存者,她们奉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安慰,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邻居,这位母亲为了帮助这对遭受厄运的父子,把自己“最好的
期刊
在高考的各种题型中,诗歌鉴赏题无疑是一道好题,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而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则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下面笔者就结合2007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谈谈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纵观2007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
期刊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为了便于与其它形式区别,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如全国高考卷Ⅰ、全国高考卷Ⅱ及山东卷。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较之话题作文又会出现较
期刊
作文,第一步是审题。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对审题的解释为:做文章或答题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对写作文而言,题目包括两部分,一是材料,二是标题或话题;要求包括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所谓显性要求,就是题目后“要求”一词后面的文字;隐性要求,是指题目中含有的要求。所谓审题,主要就是指搞清楚题目中含有的隐性要求。怎样才能搞清呢?  一、整体把握法。也就是对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看材料说的是什么,从而确定
期刊
郭俊臣/评    听母亲说,在我出生不久,她便患了乳腺炎,之后我就断了奶。那个时候,在乡下是很难喝到奶粉的,母亲只有拿稀薄的玉米粥往我饥饿的小嘴中灌。玉米粥常呛得我嗷嗷直哭,后来母亲就把家里那只老山羊牵到北屋里,原来那只老山羊刚下了崽。每到我饥饿的时候,母亲就挤羊奶给我喝。而两个小羊羔,就在我夺去它们的母亲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羊奶的哺育下,我开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那时,父亲在城里上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