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大陆地区兴起。“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顾名思义,对幼儿的家庭生命教育,即通过家长的影响、教育与熏陶,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存在和内涵,从而使幼儿从小树立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的信念。
现今幼儿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身边潜在的危险日益增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生命教育,要真正意识到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幼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大力参与,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上海市紫薇实验幼儿园从办园之初,便着力构建0~3 岁启始生命教育课程和3~6 岁多彩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获益者,最终提升整个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家长的成熟和孩子的终生发展。由此,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生命教育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特点和相应改进策略,是开展家庭生命教育指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问题、成因与表现
通过对小班27位家长样本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育儿观念比较新,幼儿家长整体素质比较高,为幼儿园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础。但在整体上仍存在影响小五班幼儿对待生命发展水平和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18.5%的家长对生命教育的基本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命教育应否从幼儿园开始表示不清楚或完全否定。59。3%的家长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中包含许多抽象的道理,幼儿不能接受。51.9%的家长自身对“生命”、“生命教育”和“家庭生命教育”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尚未掌握。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有误区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许多家长在孩子刚过3岁时,就会给报这样那样的特色班,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完全能够理解,可是这样的做法往往给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有可能磨灭了孩子本来的天性。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禁忌生死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保守的思想。
(二)教养方式有偏差
须知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尤其是对孩子人格形成和心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发挥家庭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不统一
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年轻家庭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同的烦恼。家长为了能够安心工作,常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可是老人对待孩子“隔辈亲”,宠爱有加。此外,孩子的家长双方有时也会存在意见不一,有时就因为教育孩子上会发生“二人大战”。家长的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任性等毛病,也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提高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的有效措施
幼儿家庭生命教育的目标既是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让幼儿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初步达成人生第一阶段"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目标。家长应从促进幼儿“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发展出发,采取的相应举措。由此,家庭生命教育中,家长的应对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对幼儿相关问题的答疑解惑、满足幼儿正当的发展要求、肯定幼儿正面行为和教给如何应对幼儿紧急事件四个方面。
(一)以加强家长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和对孩子习惯行为的养成能力为抓手,提升家长应对教育水平
1.加强自我学习,注重家长自我理解性认知能力和为孩子解答疑惑能力的提升
2.加强家长自我对孩子习惯行为的养成能力的提升
3.充盈幼儿生命情感的教育
让幼儿等懂得感恩。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
(二)搭建家长交流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方面都会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有时候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分享的。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家长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当中的资源。
(三)抓住生活中的机会,进行生命教育
当遇到班级小朋友搬家、生病、宠物离世等事件,家长应适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家长对死亡的反应会影响到幼儿对死亡的了解,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成效
首先,家长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更加重视对幼儿家庭生命教育中应对教育行为,改一味的回避者为“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其次家庭应对教育的策略更为科学,在清明时节当孩子提及“扫墓”时,能及时抓住时机,让孩子知道清明的来历,帮助孩子理解扫墓的意义,即怀念祖先,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无不体现了家长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生命教育”融合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了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尊重了生命。
最后,家庭应对教育行为趋向一致,当“生命”这个大命题在紫薇有了多種多样生动的体现,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感受生命,了解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习更好地保护生命。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与家长分享不仅调动了家长支持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还让家和幼儿园结成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连接教育空间。让幼儿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生命教育。
现今幼儿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身边潜在的危险日益增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生命教育,要真正意识到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幼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大力参与,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上海市紫薇实验幼儿园从办园之初,便着力构建0~3 岁启始生命教育课程和3~6 岁多彩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获益者,最终提升整个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家长的成熟和孩子的终生发展。由此,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生命教育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特点和相应改进策略,是开展家庭生命教育指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问题、成因与表现
通过对小班27位家长样本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育儿观念比较新,幼儿家长整体素质比较高,为幼儿园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础。但在整体上仍存在影响小五班幼儿对待生命发展水平和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18.5%的家长对生命教育的基本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命教育应否从幼儿园开始表示不清楚或完全否定。59。3%的家长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中包含许多抽象的道理,幼儿不能接受。51.9%的家长自身对“生命”、“生命教育”和“家庭生命教育”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尚未掌握。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有误区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许多家长在孩子刚过3岁时,就会给报这样那样的特色班,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完全能够理解,可是这样的做法往往给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有可能磨灭了孩子本来的天性。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禁忌生死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保守的思想。
(二)教养方式有偏差
须知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尤其是对孩子人格形成和心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发挥家庭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不统一
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年轻家庭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同的烦恼。家长为了能够安心工作,常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可是老人对待孩子“隔辈亲”,宠爱有加。此外,孩子的家长双方有时也会存在意见不一,有时就因为教育孩子上会发生“二人大战”。家长的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任性等毛病,也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提高家长应对教育行为的有效措施
幼儿家庭生命教育的目标既是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让幼儿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初步达成人生第一阶段"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目标。家长应从促进幼儿“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发展出发,采取的相应举措。由此,家庭生命教育中,家长的应对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对幼儿相关问题的答疑解惑、满足幼儿正当的发展要求、肯定幼儿正面行为和教给如何应对幼儿紧急事件四个方面。
(一)以加强家长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和对孩子习惯行为的养成能力为抓手,提升家长应对教育水平
1.加强自我学习,注重家长自我理解性认知能力和为孩子解答疑惑能力的提升
2.加强家长自我对孩子习惯行为的养成能力的提升
3.充盈幼儿生命情感的教育
让幼儿等懂得感恩。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
(二)搭建家长交流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方面都会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有时候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分享的。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家长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当中的资源。
(三)抓住生活中的机会,进行生命教育
当遇到班级小朋友搬家、生病、宠物离世等事件,家长应适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家长对死亡的反应会影响到幼儿对死亡的了解,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成效
首先,家长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更加重视对幼儿家庭生命教育中应对教育行为,改一味的回避者为“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其次家庭应对教育的策略更为科学,在清明时节当孩子提及“扫墓”时,能及时抓住时机,让孩子知道清明的来历,帮助孩子理解扫墓的意义,即怀念祖先,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无不体现了家长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生命教育”融合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了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尊重了生命。
最后,家庭应对教育行为趋向一致,当“生命”这个大命题在紫薇有了多種多样生动的体现,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感受生命,了解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习更好地保护生命。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与家长分享不仅调动了家长支持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还让家和幼儿园结成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连接教育空间。让幼儿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