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个,一年级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内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经过修改,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更新观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的“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六、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总之,能培养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需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作者单位:409700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环境变化、镕铸思想理念、强化知识构建、励练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探索德育理论体系、努力锤炼自身素质,才能不辱使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环境变化 思想理念 知识构建 专业技能    新课程带来了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学校发展等一系列的变化,而其中最根本的
期刊
语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就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写作。从事物的客观存在来看,写作是创造,是艰难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放宽要求,减少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袱。从人文精神出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积极地对待生活,思考生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语文教学中能力要求“听、说、读、写”四大点之一。对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显示了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独特魅力。但不少老师只是在开课时处于一种展示(或演示)的需要才使用多媒体,从实际效果来看,多媒体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具罢了,其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并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令人惋惜。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呢?  在教学中,我进行了
期刊
一个能说会写的老师,往往能带出一大批能说会写的学生,《小学语文新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但从当前教学实践看,学生的作文中常错误百出,习作水平总是很难提高,这在语文教学中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其中一个重要根源是一些教师通常只抓住作前准备指导和作后批改,而忽视了切实指导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致使学生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老师勉强批改作文毛坯,诸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
期刊
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即语文美。  首先,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品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
期刊
长期以来,在一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讨论教法,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词,析句断章,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即使我们把文章掰得支离破碎,讲得喉干舌苦,学生仍然听得乏而无味,其结果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问题并不在于学生太“差”、太“愚”,而在于教者的教学导向有误。语文教学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字基于母语
期刊
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的认真与懒惰,跟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经常选择兴趣教学法组织教学。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他们会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达到作文水平的提
期刊
十年前,我在宜宾市四中实习时,学校对学生搞了个问卷调查,问的是“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当时的学生回答:“我们最喜欢《历史》,因为上历史课最有趣!”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学的是中文专业,以后出去是教语文,从课本本身来看,语文没有历史有趣。而学生喜欢有趣的科目,那我以后出去怎么办呢?我想到以前自己上语文课时,有时也打瞌睡,其他同学也有同感,都是没兴趣惹的祸。因此,为了以后出去不再让语文课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科学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伴随着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而确立,它是数学体系的灵魂。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认为应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采用多方面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蕴含 途径。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