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待进生的特点和待进生形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进而对班主任如何对待进生进行心理疏导,转化待进生,促进待进生的个性发展作了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待进生特点,成因,转化
新课程来了,教育的理念变了,但学生发展的差距也还是存在着,一个学校、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上有困难甚至于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待进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这种情况日趋严重。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不能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转化。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有助于优化班级学风、班风,易于教学、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成绩,可以挽救和改变一部分学生的命运。因而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待进生的转化,是值得我们学校、班主任、教师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如何对待进生进行心理疏导,转化待进生,促进待进生的个性发展呢?
1分析待进生的特点
11 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很多“问题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
12 情绪急躁,难以自控。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
13 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待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待进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
14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待进生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等。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问题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
15 行为习惯不良。“问题学生”都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恶作剧、乱起哄、吸烟、撒谎、欺骗、偷摸、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待进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具有较大潜能,有些待进生甚至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才能。
要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待进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待进生的形成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待进生的成因包含多方面的因素
21 自身的因素。
中学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易受外界影响,易产生情绪波动。外显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厥不振,自暴自弃。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22 家庭的因素。
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方法不正确。有的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论为待进生。也有一些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待进生。
23 学校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待进生。
24 社会的因素。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待进生的成因,我们在转化待进生工作中就应该根据待进生形成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转化和疏导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3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教育安排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1 养成教育贯穿班级工作的始终。
班主任一定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待进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
32 努力提高待进生的学习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就一直没有起色。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第一位因素是基础差、听不懂课、看不懂书;其次是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第三是学习方法不明确。提高待进生的成绩是提高待进生学习和生活信新的重要的一环,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能为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做些什么呢?
(1)帮待进生树立人生理想,“志不立则事不成”。理想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待进生的普遍缺点是没有理想,不知该追求什么,凡是树立起理想的待进生,学习成绩都能提高,甚至后来居上。这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例子。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拨亮学生理想的心灯,使他们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拿出恒心来,迎头赶上。
(2)帮助待进生克服自卑感。班主任要多为待进生打气鼓劲。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林肯、牛顿、爱迪生、童第周读小学时都是差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人才。我们周围的同学中也有不少落后变先进的例子。要求他们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勉自励,帮助待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热情表扬,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的进步,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3)帮助待进生学会学习。待进生的共同缺点是不会学习,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我们应从培养待进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如好读书的习惯、好思考的习惯、好问的习惯、预习与复习小结的习惯、自学的习惯等等。
33 学校家庭相配合。
要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意见,密切配合,共同工作,帮助待进生尽快进步。
34 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
35 让班干部主动和他们结成帮助对子,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36 和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谈心交流,多给予关心鼓励,对他们的微小进步也及时给予表扬,不断激励他们改掉陋习。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待进生是转化待进生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待进生、尊重待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待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相信有了今天的努力,昨天的“歪脖子树”会变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3] 《学困生问题探究》李江源著.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待进生特点,成因,转化
新课程来了,教育的理念变了,但学生发展的差距也还是存在着,一个学校、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上有困难甚至于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待进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这种情况日趋严重。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不能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转化。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有助于优化班级学风、班风,易于教学、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成绩,可以挽救和改变一部分学生的命运。因而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待进生的转化,是值得我们学校、班主任、教师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如何对待进生进行心理疏导,转化待进生,促进待进生的个性发展呢?
1分析待进生的特点
11 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很多“问题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
12 情绪急躁,难以自控。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
13 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待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待进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
14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待进生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等。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问题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
15 行为习惯不良。“问题学生”都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恶作剧、乱起哄、吸烟、撒谎、欺骗、偷摸、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待进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具有较大潜能,有些待进生甚至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才能。
要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待进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待进生的形成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待进生的成因包含多方面的因素
21 自身的因素。
中学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易受外界影响,易产生情绪波动。外显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厥不振,自暴自弃。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22 家庭的因素。
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方法不正确。有的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论为待进生。也有一些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待进生。
23 学校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待进生。
24 社会的因素。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待进生的成因,我们在转化待进生工作中就应该根据待进生形成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转化和疏导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3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教育安排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1 养成教育贯穿班级工作的始终。
班主任一定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待进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
32 努力提高待进生的学习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就一直没有起色。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第一位因素是基础差、听不懂课、看不懂书;其次是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第三是学习方法不明确。提高待进生的成绩是提高待进生学习和生活信新的重要的一环,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能为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做些什么呢?
(1)帮待进生树立人生理想,“志不立则事不成”。理想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待进生的普遍缺点是没有理想,不知该追求什么,凡是树立起理想的待进生,学习成绩都能提高,甚至后来居上。这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例子。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拨亮学生理想的心灯,使他们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拿出恒心来,迎头赶上。
(2)帮助待进生克服自卑感。班主任要多为待进生打气鼓劲。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林肯、牛顿、爱迪生、童第周读小学时都是差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人才。我们周围的同学中也有不少落后变先进的例子。要求他们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勉自励,帮助待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热情表扬,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的进步,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3)帮助待进生学会学习。待进生的共同缺点是不会学习,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我们应从培养待进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如好读书的习惯、好思考的习惯、好问的习惯、预习与复习小结的习惯、自学的习惯等等。
33 学校家庭相配合。
要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意见,密切配合,共同工作,帮助待进生尽快进步。
34 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
35 让班干部主动和他们结成帮助对子,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36 和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谈心交流,多给予关心鼓励,对他们的微小进步也及时给予表扬,不断激励他们改掉陋习。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待进生是转化待进生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待进生、尊重待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待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相信有了今天的努力,昨天的“歪脖子树”会变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3] 《学困生问题探究》李江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