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和志向得到升华,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做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学生为根本,围绕古诗词的情感、背景、措辞、手法等展开教学。本文主要讨论了导入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的应用方法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用简洁的语言、动作或情境来拉开整节课的序幕,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投入学习。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不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识并不全面,加之教师单纯的要求背诵而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反感。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刷新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的导入就算是成功了。
一、情境導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需要做好情境的创设,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图画,或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从情境中感知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感情流露,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种感官的直接刺激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感官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学生的头脑中被作者的感情所洗礼,同时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能沉浸在作者的诗词或是作者描绘的场景中。
例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是最为正直的那一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正直的性格,才冒犯了当朝权贵,导致他一直奔波在被贬官的道路上,但正直也让王昌龄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每当收拾好行囊,要踏上贬官之旅的时候,诗人们就纷至沓来,非要给他送行不可。要去岭南了,孟浩然就为他写下《送王昌龄之岭南》,要去江宁了,岑参写下了《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被贬去龙标,虽然王昌龄身边没有朋友,但却收到了来自远方的李白的信件,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王昌龄的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了解,还能了解李白和王昌龄的感情,为学生学习整首诗做好感情基调的培养。
二、问题导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导入中的问题并不是指教师向学生提问,而是以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又能促进学生继续学习。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读一读《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哪些是押韵的?韵尾是什么?”进行导入,学生可以直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韵尾,因为这首散曲比较押韵,有些学生的朗读过于轻快,没有考虑到作者的情感流露。教师可以提问:“有人说《天净沙·秋思》带给人的感觉是悲凉、哀伤和伤感,你能从中找出具体的文字吗?若你觉得这不是它的感情基调,你能从中找出证明你的论点的字词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寻找论据,有助于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教师问题导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故事导入,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
古诗词的作者背景介绍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讲解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整理成小故事,包含完整的情节,也就是通过开篇、发展、高潮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提高学生对于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和对作者生平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个三国时期的故事进行导入:在三国时期,孙权的母亲曾在甘露寺接见了刘备,看他器宇不凡,很是中意,便痛快将女儿许配给他。刘备一不小心就抱得美人归,而北固山,因为故事中的甘露寺正好建在自己身上,居然也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座万人登访的名山。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唐朝,北固山的名山光环渐渐褪去,只能终日寂寞地伫立在长江畔,等待着近日来的第一位游客。这个故事的讲解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北固山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以北固山的视角进行讲解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对本诗产生更深的了解欲望。由于本诗是在诗人的角度进行创作的,经过导入故事的铺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本诗改编为北固山视角的白话文,以山的视角来看待人,提高学生对于整首诗的理解和感知。
总之,导入环节是一节古诗词课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入手,逐渐使学生学会全方位的看待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小兰. 以趣为师,以物传情,以法导学——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1):17-19.
[2]李东辉.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新课导入方向[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88-89.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用简洁的语言、动作或情境来拉开整节课的序幕,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投入学习。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不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识并不全面,加之教师单纯的要求背诵而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反感。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刷新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的导入就算是成功了。
一、情境導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需要做好情境的创设,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图画,或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从情境中感知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感情流露,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种感官的直接刺激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感官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学生的头脑中被作者的感情所洗礼,同时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能沉浸在作者的诗词或是作者描绘的场景中。
例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是最为正直的那一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正直的性格,才冒犯了当朝权贵,导致他一直奔波在被贬官的道路上,但正直也让王昌龄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每当收拾好行囊,要踏上贬官之旅的时候,诗人们就纷至沓来,非要给他送行不可。要去岭南了,孟浩然就为他写下《送王昌龄之岭南》,要去江宁了,岑参写下了《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被贬去龙标,虽然王昌龄身边没有朋友,但却收到了来自远方的李白的信件,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王昌龄的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了解,还能了解李白和王昌龄的感情,为学生学习整首诗做好感情基调的培养。
二、问题导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导入中的问题并不是指教师向学生提问,而是以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又能促进学生继续学习。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读一读《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哪些是押韵的?韵尾是什么?”进行导入,学生可以直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韵尾,因为这首散曲比较押韵,有些学生的朗读过于轻快,没有考虑到作者的情感流露。教师可以提问:“有人说《天净沙·秋思》带给人的感觉是悲凉、哀伤和伤感,你能从中找出具体的文字吗?若你觉得这不是它的感情基调,你能从中找出证明你的论点的字词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寻找论据,有助于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教师问题导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故事导入,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
古诗词的作者背景介绍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讲解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整理成小故事,包含完整的情节,也就是通过开篇、发展、高潮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提高学生对于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和对作者生平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个三国时期的故事进行导入:在三国时期,孙权的母亲曾在甘露寺接见了刘备,看他器宇不凡,很是中意,便痛快将女儿许配给他。刘备一不小心就抱得美人归,而北固山,因为故事中的甘露寺正好建在自己身上,居然也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座万人登访的名山。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唐朝,北固山的名山光环渐渐褪去,只能终日寂寞地伫立在长江畔,等待着近日来的第一位游客。这个故事的讲解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北固山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以北固山的视角进行讲解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对本诗产生更深的了解欲望。由于本诗是在诗人的角度进行创作的,经过导入故事的铺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本诗改编为北固山视角的白话文,以山的视角来看待人,提高学生对于整首诗的理解和感知。
总之,导入环节是一节古诗词课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入手,逐渐使学生学会全方位的看待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小兰. 以趣为师,以物传情,以法导学——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1):17-19.
[2]李东辉.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新课导入方向[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