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贷走青春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贷是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一个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事件。以往的文献和报道都是从金融或者法律角度探讨校园贷,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期望从多角度、全方面探讨校园贷,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避免校园贷悲剧的重演。
  关键词:校园贷;心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校园贷成为舆论热点之一,也是各高校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何为校园贷?它源自2013年左右,2015年8月蚂蚁金服正式与趣分期联手,注入资金2亿美元,标志着校园贷获得了市场资本的认可。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结果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人会贷款,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巨大基数,校园贷无疑已成为一道“金融奇观”[1]。
  校园贷平台将借款方锁定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且社会经验缺乏的在校大学生,一旦学生到期没有如约还款,催贷平台容易采取极端手段,如恐吓、骚扰电话、公布个人信息或者不雅照片等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女生裸条”、“大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时上演,刺痛家长、老师的心。2016年河南某高校大二学生郑同学因赌球欠下校园贷58.95万元,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短短几年内,校园贷已经成为我们校园安全稳定的一颗毒瘤,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大学校园的秩序,干扰校园的宁静,在大学校园这片净土里面肆意横掠,挑战广大师生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二、校园贷现象泛滥折射出的问题
  很多网络平台,比如P2P平台,打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口号,以“零利息”、“低门槛”、“一分钟放款”等看起来很美的服务吸引大学生。学生仅凭一张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就可以轻轻松松借到一笔钱来支配。很多时候,除非东方事发,学生主动说明,家长和辅导员一般很难发现学生有私自贷款的行为。2016年笔者也曾处理过多起学生校园贷纠纷事情,等到老师知晓情况的时候,往往都是学生被催债公司步步紧逼,无法处理的时候。笔者事后与这些贷款学生聊天,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明知而为。即,他们知道校园贷有风险,关注过网上的新闻,了解无法按期还贷的后果,但是仍然选择校园贷。而且他们校园贷的大笔金钱基本都是用作个人消费,比如旅游、恋爱消费、购买单反、手机、高档化妆品等……面对这一张张稚嫩、年轻的脸庞,笔者认为除了校园贷自身的弊病、法律法规监管不力之外,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未来栋梁之才的大学生,为什么往往成为“最容易受伤的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哪些心理问题呢?笔者查问报刊、文献,发现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是从法律、金融的角度探讨校园贷,很少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因此,笔者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校园贷这一现象,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开展工作有一定帮助和借鉴[2-3]。
  (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稳定
  有人曾说:“人的一生,已足够长,永远填不满的,是人的欲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心理上还残留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特征。这一特征反映在对待校园贷的态度上也如出一辙。当面对同学们的高消费行为,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而又渴望外出旅行、逛街、购买奢侈消费品时,他们一方面寄希望于父母,当父母也无法满足的时候,就转而投向“校园贷”的怀抱,忘了了一是快感过后是无尽的债务和诚信的崩盘。
  (二)爱的缺失
  很多同学贷款都是为了购买最新的电子产品或者高档化妆品、名牌衣服和包包等,这些东西都是过渡客体,在他们眼中就是爱的象征,对于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得不到”意味着“丧失爱”,就是要摧毁剥夺他们被爱感觉得那个客体。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其实不是很高,苹果手机或其他东西在他们心目中等同于幼儿睡觉时离不开的布娃娃。只不过,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力量远远大于幼儿。最初思考为了有型物质出卖自己裸照的少女们,我脑海里跳出一个短句“没有灵魂,只有交易”。体验到无形无质的爱,便会知道,爱是有灵魂的,但若体验不到这一点,灵魂层面的爱就沦落为需求被满足的层面。满足需求,这总是要交易的——拿我所有,换我所渴求的。看不到灵魂的存在,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身体是什么?肾是什么?不知道,体会不到,只看到自己的渴求[4-5]。
  (三)膨胀的虚荣心
  日益膨胀的虚荣心是校园贷背后的一个推手,推着这些少男少女拿自己的尊严和身体换取短暂的物质享受,享受朋友同学的一句“哇塞”,朋友圈的点赞可以带来他们心理的片刻满足和优越感……时代的变化、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入侵,让这种虚荣心有了生更发芽的土壤。这种虚荣心导致同学们相互攀比,不是比学识、能力和成绩,而是比谁的老爸厉害、谁的手机是最新潮的、谁的包包衣服是明星同款……最后当他们自己的能力或者父母的生活费不够支撑如此奢华的消费时,膨胀的虚荣心驱使他们去网络平台寻求继续炫耀的资本。而后果却需要日后慢慢品尝。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心理学马斯洛研究发现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它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内在和外在的追求,呈现出来的就是金钱、权利、美貌、知识、爱、名气、健康和幸福等,总结起来就是物质和精神,在物质上是为了生活上的安全感,在精神上是为了生命的自我实现。当校园贷的同学们为了自己的需求去追逐各种消费时,或者某种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可以得到一时的满足,但是之后面临的是一系列安全威胁、经济压力等,甚至是自我实现的压力……
  (五)缺乏人生规划
  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规划好了,就不会沉浸在物质的追求中不可自拔。最近《朗读者》出现了一位85后小伙秦玥飞,高中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托福考试中满分通过,05年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一个妥妥的学霸,毕业后没有选择薪酬优越的职位,而且加入一个月1000多元的村官行列,一干就是6、7年,出名后他拒绝了提拔高升的机会,依然默默在农村扎根,他说:自己并不是为了仕途,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鄉村。由此可见,一个人认清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多么重要,断然不会被校园贷牵着鼻子走,也不会为了几千元的消费品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6-7]。   三、反思和对策
  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仍然在上演,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批示,要高度重视,准备建立建立联动监管机制。但是作为高校教师如何从学生教育角度防范于未然,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在这里总结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帮助大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古希腊戴尔菲神庙的柱子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历来是古今中外的永恒话题。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他们要真正认识自己,决非易事。教育工作者就应引导大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利用主题班会、案例讲座、心理健康课堂、课外活动甚至是专业课程的课堂,灌输自我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脱离了父母的直接监管,在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个别学生因为自身的虚荣心或满足异性朋友的物质要求,购买高价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及其他超负荷的生活消费,所以出现手头资金紧张的情况,此时的他们容易选择借款门槛较低的校园贷。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观察入微,通过谈话、走访宿舍、深入课堂了解同学们的情况,防微杜渐,从根本上该表他们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平衡模式,杜绝“攀比风”是关键。
  (三)加强校风建设,培养出理性消费的大学气氛
  如果一所大学具有一种良好的校风,那么其所在大学生往往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必将合理消费、健康消费,能合理控制自己的金钱支出。高校教育者需要加强学生的学风和校风建设,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活动,深挖同学中自强不息的例子,树立榜样。鼓励同学们自强不息,营造一种良性“攀比”的氛围,比学习、比成绩、比能力、比社交、比自立等等,让校园贷无以遁形,没有发芽植根的土壤,从源头杜绝校园贷[8]。
  总之,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绝不是偶然,这一现象如此泛滥背后折射出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高校教育者高度重视,从各个角度引导和教育学生,以期望从源头杜绝校园贷。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楠.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校园贷平台的行为分析[J].金融在线,2016,(21):68-71.
  [2]卢艺方.“校园贷”现状调查及金融、法制监管建议—以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为例[J].时代金融,2016,(32):238-239.
  [3]王冬梅.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3):106.
  [4]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264-265.
  [5]王亚军.高校校园贷特征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7,(4):281-281.
  [6]安翔.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借贷乱象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3):48.
  [7]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信息化化,2016,19(16):116-117.
  [8]郭仕樣.校园贷平台浅析[J].时代金融,2016,(12):286-28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的驱动下,古村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古村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途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以广西桂林市莫家村为例,根据对莫家村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解构,探讨广西桂林莫家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古村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途径提供启迪。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莫家村  一、前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
期刊
摘要:“共享单车”的风靡把共享经济放到了一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上,同时引起了全民热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分享经济,落实各方责任,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那么燃爆全球的共享模式到底是为何物?又与村庄建设有何关联?  关键词:共享经济;美丽乡村建设;资源优化配置  一、在乡村建设中落实共享思维的社会根基  共享经济模式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从而实现社会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迅速,这得益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需要,然而这也使得更多的企业跻身于建筑行业当中,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为应对这一现状,企业需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先进的技术投放和更为有力的管理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为企业赢得市场美誉度和份额,因此,探讨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
期刊
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其中土壤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是根据现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探究如何对现有方法进行有效改进。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浙江特色小镇的繁荣兴起,尤其在国家出台系列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长沙市望城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成功开启“全域旅游、魅力古镇”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本文着重总结提炼望城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其他地方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望城;特色小镇;主要做法;经验启示  近年来,望城坚持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核,立规划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酒店行业发展迅速,但员工流失率却居高不下,原因种种,酒店与员工的忠诚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酒店行业内部出现了员工过度流失、行业规范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员工忠诚度过低会使酒店内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到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严重影响到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在无形中会消耗企业大量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影响酒店的持续发展。酒店行业与员工双向
期刊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注定与世界遗产紧密相连。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就需要更多地考虑到世界遗产教育问题,以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为世界遗产和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世界遗产教育;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  一、绪论  (一)世界遗产教育概述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
期刊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宴会服务”大赛已成为提高和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西餐宴会服务技能大赛的筹备工作、实战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拓宽视野,与时俱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关键词:西餐宴会服务;技能大赛;双师型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西餐宴会服务”的内容与目的  全国职业院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辩护,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人们的生活。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网络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教学工作中,并对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慕课及微课建设为例,分析在导游实务教学中模拟导游课程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慕课;微课;建设与应用;导游实务  导游实务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
期刊
摘要: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国家旅游局“万民旅游英才计划”实践项目为例,发现并梳理出职校学生大型实践项目指导工作的难点所在,以期对未来职校学生大型实践项目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职校学生;实践项目指导;难点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