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诵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朗诵,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因而抓好朗诵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诵训练不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高语文的文化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朗诵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在接触语文这一课程时, 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学生首先是跟着教师的语调去朗诵,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朗诵能力。通过朗诵阅读, 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提高语感能力、组织能力, 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学生通过朗诵阅读还可以提高对文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培养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吸收更多文学方面的知识精华, 提高自我文学修养。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诵呢?下面我把自己的经验之谈搁浅于笔:
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多作储备,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才有源头活水。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诵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诵的冲动。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教给方法后要恰当地指导朗诵,要重视初读、再读和品读。
初读,讀正确。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
再读,读流利。古人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书,读书,贵在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品读,有感情读。细细品味文章的好字好句,并能够有感情地用有声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诵阅读习惯, 朗诵阅读节奏要掌握到位, 注意文章写作者的感情节奏变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朗诵课文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低年级的朗读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任何事情的教学,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为范。比如要求学生点读,你就要在课堂上示范动作并朗读,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对于低年级主要达成的是识字目标,这里也是要求我们教师本身的普通话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一定水平的。另外,要随时随地地及时给学生纠错,他们在唱读的时候一定要打断,并给出正确的示范;有不正确的断句停顿时,要马上指出来,加以简单的解释,帮助他们正确朗诵。
在任何课堂中,教师都应该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举办朗诵比赛活动,表演课本剧。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诵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诵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诵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朗诵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老师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地展现朗诵的艺术魅力。
提高语文的文化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朗诵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在接触语文这一课程时, 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学生首先是跟着教师的语调去朗诵,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朗诵能力。通过朗诵阅读, 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提高语感能力、组织能力, 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学生通过朗诵阅读还可以提高对文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培养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吸收更多文学方面的知识精华, 提高自我文学修养。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诵呢?下面我把自己的经验之谈搁浅于笔:
一、让学生明白朗诵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诵欲望
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多作储备,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才有源头活水。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二、教给方法,指导朗诵
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诵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诵的冲动。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教给方法后要恰当地指导朗诵,要重视初读、再读和品读。
初读,讀正确。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
再读,读流利。古人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书,读书,贵在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品读,有感情读。细细品味文章的好字好句,并能够有感情地用有声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三、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诵阅读习惯, 朗诵阅读节奏要掌握到位, 注意文章写作者的感情节奏变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朗诵课文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低年级的朗读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任何事情的教学,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为范。比如要求学生点读,你就要在课堂上示范动作并朗读,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对于低年级主要达成的是识字目标,这里也是要求我们教师本身的普通话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一定水平的。另外,要随时随地地及时给学生纠错,他们在唱读的时候一定要打断,并给出正确的示范;有不正确的断句停顿时,要马上指出来,加以简单的解释,帮助他们正确朗诵。
四、适当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活动为课堂的中心
在任何课堂中,教师都应该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举办朗诵比赛活动,表演课本剧。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诵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诵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诵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朗诵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老师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地展现朗诵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