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1.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3.1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①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②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③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④激励式谈话;⑤击掌式相约。  【关键词】 激励 激发 兴趣 培养 积极性 心理教育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科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念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赢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坦白地讲,当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这个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十几年的体会和感悟。  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首歌深深地打动着我,歌中这样唱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
期刊
“老师我也想写呀,可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脑子里空荡荡的。”这恐怕是不少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吧!究其原因,没有“创作灵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灵感”,就是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1以“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
期刊
最近有语文界人士提出:要把改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我对这个提法还没有考虑成熟,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写作水平体现着国民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即使是在校学习的近亿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谈文色变。小学作文现状,更让人堪忧。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这个严峻问题?  我从未否认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问题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艺术性;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提问的角度要多变,富有创造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艺术性 价值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
期刊
面对当今热闹非凡的“数学对话课堂”,我们不能不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层思考,还“对话”以本来面目,真正使“对话”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在平等中对话——有效性的前提  案例点击:《长方形的周长》片断  师:有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我先求出它的两条长,6+6=12(厘米),再求出它的两条宽,3+3=6(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12+6=l8(厘米)。  
期刊
【摘 要】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放,积极利用。”我们知道,地方文化资源是由人文、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生产方式、地区风貌、历史、风俗习惯、土特产等构成。而这些情况是学生已有了解,熟悉或正经历着的,所以说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为引导学生写熟悉地方的人、事、景、物做到不说假话、不客套,表达真情实感创造了有
期刊
能力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历年来教研中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在此谈一点体会。  1揭示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积极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规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概括能力。  如本人在高三复习中,选用这样一道例题:  例1.已知方程2sin2x-cosx-
期刊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育人先育德,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未成年人的未来是否幸福,更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是否繁荣昌盛。现代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统一协调起来。笔者在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对未成年人优化德育教育的九种方法。  1实践锻炼法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