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脉、静气和文雅之风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yua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剑Yang Jian
  杨剑,1960年9月生,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主,江西广丰人。曾问学于胡润芝、傅周海、钱君訇、洪丕谟等先生,先后师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央视书画频道篆刻主讲嘉宾。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以及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重大展览40余次,荣获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银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银奖等。2019年4月在央视书画频道进行为期半月的篆刻电视教学。2004年应泰国政府之邀,在曼谷成功举办书法篆刻展。曾出版《杨剑书法篆刻艺术》《放歌武夷——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图录》《杨剑印存》《杨剑篆书千字文》《禅心是雪——杨剑书法篆刻艺术展作品集》。
  杨剑兄首先是—位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在江西省,他是仅有的两位西泠印社社员之一。因为治篆刻而熟悉篆字,所以杨剑兄的书法以篆书见长,而且近些年,功力、学养和人生修为齐头并进,篆书艺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出现新的境界,并逐渐形成以正脉、静气和文雅为主要特征的个人书风。201 8年6月,杨剑兄的书法展览在广东珠海关山月美术馆隆重举行。我有幸参观展览并主持其作品专题研讨会,深感有些话题值得全国书法同行关注,并从杨剑兄身上受到某种启发。
  楊剑兄的篆书功力颇深,而且取法正道,入路深稳。这是他的第一个特点,也是他明显区别于当今诸多书法爱好者的地方。篆书作者在当代书法艺术创作中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其中—个重要的原因是篆书属于“古文字系统”,与隶、楷、行、草等“今文字系统”的书法相比,两者不仅存在文本熟悉程度上的较大区别,而且在师承取法、法书范本的选择上,前者也是明显不如后者。不过,近些年,随着中国书法热朝的流行与深入发展,写篆书的作者渐渐多了起来。当下篆书作者中,存在取法偏窄,急于求新、求成,因而生造字形、浅薄不经的普遍现象。很多篆书作者,仅凭—知半解的两三通古代名作,便胆敢创作篆书作品,乍看笔墨情调不错,细看漏洞百出,却自为仓颉,令人啼笑皆非。杨剑兄有数十年的篆刻经验,对上古籀篆以来大小篆书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他对清代以来篆书名家的创作曾进行深入的研究、临习和取法。《书法报》上曾刊发他解读清代篆书十家书艺特征,并重点临摹代表作的系列栏目。那种对前人熟悉的程度,还有他瞬井谷如、形神兼具的临作,足见其履道之深。杨兄先后师从陈振濂、韩天衡等名家,对近三百年篆书的发展、演变了然于胸,对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澂、莫友芝、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土陵、王福庵、罗振玉等诸多名家作品不仅关注,而且多有收藏,悉心研究并临摹。正是这个原因,杨剑兄的篆书不仅字法规范,且以大篆籀体为基础,熔铸小篆的婉畅、工整,形成个人特色。他有一本2013年出版的《杨剑篆书干字文》,可算是他这种风格形成初期的代表作。也许,从目前看,这个作品已经算不上他的优秀作品,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篆书取法的正脉、正道。结字规范有法,讲究渊源来历,中锋用笔,苍劲圆润,力透纸背,一板一眼,无不透出缜然匠心。
  珠海杨剑书法展,篆书是一大亮点。其中既有如丈六匹《爱莲说》这样的巨幅,也有如《石鼓文》等追踪前贤书风的系列临摹代表作,更有大大小小条屏、中堂、斗方、对联,可谓琳琅满目。我细细欣赏其作,感受其安稳、清雅、文静之气,韵味幽然。我觉得这是杨剑篆书另一个非常难得的特色,也是他个人心性——包括为人处世方法、原则,在书法创作中的反映。作为老朋友,我深知杨剑兄的为人,谦和、低调、踏实,于事业勤奋、执着,于朋友简朴而热情。他的这些特色,皆反映在篆书创作之中。由此,我们既感受到杨剑兄用心为艺的心理境界,也感叹书法艺术“心画”的美妙神奇。客观地说,当今很多书法,形式是刻意做出来的,与作者心性不相表里,像杨剑兄这样能反映自己性情格调的篆书实在太少。这正是杨剑书法的难能可贵处。
  正脉、正气、文人气和静气,这些是当今书坛里面颇为缺乏的。我觉得杨剑兄的书法找到了自己的路子,也为当下篆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心气浮躁的人是不可能写出静气来的,一个没有笔墨功夫的人也是写不出这种感觉来的。在这里,我们不但祝福杨剑先生,希望他的书艺能日进千里,更上层楼,同时也希望书法同道(包括我自己)向杨剑先生学习,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用心血和生命去经营可贵的艺术,使其达到相对高雅、相对完美的精神境界。
  研讨会上有人提到杨剑的草书。客观上看,杨剑写草书比较晚,但是他一上手,就有比较好的境界。这是因为他有篆书的功力,掌握了线条力度、质感,所以他的行草书出手便不俗,有气息,有韵味。古人有习草书须从篆隶汲取营养的说法。杨剑的实践,可以为当代书法家提供借鉴的经验。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文艺高原上缺乏高峰。正好我有—个话题可以作为回应。最近,人民出版社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我两本书法评论集的出版座谈会,这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沈鹏先生的,一本是关于谢云先生的,人民出版社以隆重的形式向全国推荐。到会的有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陈洪武书记,有新闻出版部门的重要领导,有中宣部的原秘书长。高峰和高原的话题是当代文艺界非常关心的。沈鹏先生和谢云先生就是我们当代书法高原上的两座高峰,这个结论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杨剑先生可以为今后成为高峰而努力,勇敢攀登,矢志不渝。我想杨剑先生完全可以成为江西的高峰,还可以冲刺中国的篆书或者是篆刻的高峰。
  约稿、责编:徐琳祺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石鼓文的发现始于唐代,为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因刻于10个鼓形石礅上而得名。在书法史上,它上承甲骨、金文,下开小篆先河,在史学、文学、考古和书法篆刻艺术界被誉为民族瑰宝。自古以来,石鼓文备受世人珍爱,因此而照耀千古、流芳百世。本文试从石鼓文的艺术风格、审美意蕴及其临习要点加以探讨,以便更深入地挖掘石鼓文的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关键词:石鼓文;概况;风貌;临习;神完气足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
期刊
历来画家无不以“气韵生动”为止境。众家品画、评画盖以其为上上品。画之此境乃与自然之妙不无关联。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儒家所言师法自然,格物致知;佛家崇尚画自然的自觉。正所谓“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上上品,自然耳。何以为之?一是画家作画须具有极自然之态度,不拘束、不矜持,所作之画方能近乎自然;二是画中之自然乃于无形无味、不知不觉中表现立意,达到“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盖谓能
期刊
颜涵:很感谢您可以给我这次机会对您做一次简单的采访,让我可以对书法和您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我从很多关于您的资料中了解到,您幼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什么促使您对书法如此痴迷呢?现在您还是每天都会操练,当时您又是因何和书法邂逅的呢?  曾德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文学艺术魅力无穷,一直吸引着我。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字写得很好,我受他的影响就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在赶集时我最喜欢去看卖对联的人写字,这是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海内外学者的恽南田研究成果,对恽南田年表、生平、文集、画跋、花卉、山水、书法、美学内涵、画派现象及专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梳理,评述了相关研究的切入点、方法和内容,并对恽南田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个人思考。  关键词:恽南田研究;切入点;方法;现状  在古代绘画史的坐标中,“写生正宗”的定位和《南田画跋》的流传,无论是技术层面研究还是理论层面探讨,都是后入学习花乌画无法绕开的历史节
期刊
自古文人有文人的理想,他们往往在参与科举获得功名之后,最终追求的是独抒性灵而不逾矩。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两种“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状态:其一,回归宁静的乡野,最好能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而且是拿着俸祿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二,就是在闲暇之际,邀三五好友,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借急湍清流,吟诗作画,畅叙幽情。把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理想,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显然是需要很高的
期刊
高奇峰Gao Qifeng   高奇峰(1889―1933),晚清画家,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州人。“岭南画派”创始者之一。少年时随其父兄习画,后留学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获得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书法用笔老辣,功底深厚,自成一体,颇具影响。   “岭南三杰”
期刊
谢无量先生的学问与书法,性情与诗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概其书法艺术的三个阶段[1.青年时期(1901—1937),倾于儒学学说,以天下为己任,怀揣经世救国、忧国忧民之情,诗书激越豪放;2.中年时期(1940—1956),偏于老庄道家处世哲学,致力教育,留心学问,担任政要,诗书散淡蕴藉;3.晚年时期(1960—1964),诗书铅华洗尽,著述丰富,复归山林,诗书终老],我们大体可知其总体风格及阶段特征
期刊
绍宋江湖还落落,芝田山泽更迢迢。  琉璃厂肆成年见,满地云烟有二萧。  这是潘恩元在《旧都杂咏》中收录的一首诗,形象地阐明了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画坛近况。“绍宋”指的是宣南画会创始人和召集者余绍宋。宣南画会作为北京地区最早的绘画社团,集结了一批由南方各地来京的画家,但是这个组织在1927年余绍宋辞职南归后逐渐停止活动。“芝田”指的是宋伯鲁,亦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画家,曾参与维新变法,后在变法失败后离京
期刊
内容提要:把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研究重心体现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维度,这也是近40年高等书法教育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从书法本体论上去研究,我们通过“图像生成”去介入实践教学;“图像生成”训练主要将其内在的字形样式与图像轮廓结合,并将其运用于书法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学设置中的“图像生成”训练这一系列课程展开论述,希望能对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有所补益,推进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教
期刊
内容提要:苏轼书法作品向以书写的不激不厉,书体的秀媚端庄、扁平温润的风格特征闻名于世。然而,千百年来,有一卷书体特征与苏字的书体特征极不相称的所谓“东坡草书《醉翁亭记》”,一直以苏轼的名义流传于世,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本着对历史和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厘清真伪,本文从苏轼的有关法帖中选取了《醉翁亭记》中出现过的若干例字,从书体特征的角度,与《醉翁亭记》中的同一例字进行翔实的分析比较。通过论证,我们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