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提倡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然而,许多课堂里虽有活动,却没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数学层面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充分凸现学生的主角地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促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滋多味。
  【关键词】学生;主角地位;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R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14-02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键靠我们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都是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上体现出来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 充分凸现学生的主角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2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就要创设情境,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圆的认识》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3 促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强化练习,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元地进行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己学习过的公式、定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斗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滋多味
  新课程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提倡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然而,许多课堂里虽有活动,却没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数学层面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性”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对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一些教师在教学不确定现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装有红球、黄球的口袋里轮流摸球,依次记录并在全班交流。接着,要求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匆匆给出“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的结论。应该说这样的小组活动是需要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比如,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球,其他同学分别摸到的是什么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假如再摸一次,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让学生联系活动过程和生活经验,实实在在地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认识也就缺乏深切体验,显得单薄与肤浅。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认识上的模糊。以上课例给我们以启示: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活动环节的简单操作和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感受、质疑和反思,引导学生用“心”体察活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内容的真切体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感悟,从数学思考的层面积累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建构相应的数学知识及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总之,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然途径,也是新课改之路上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阅读中积累语感;在情境中深化语感;三、在训练中内化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语感  【中图分类号】R62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磨课,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备课—上课—研讨—再备课—再上课—再研讨这样周而复始的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人在校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连除应用题》一课的反复磨练,使本人的点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的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教学实践得到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磨课;教学情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28-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历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可是学生一提到解决问题就像狗咬刺猬——无从下嘴,束手无策。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学生为了交差事,把题中的数据不假思索地凑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让题目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及成因,然后通过实例给出了三条在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帮助文科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文科生;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1-02    1 文科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几年来的文科班教学中发现一个很无奈的事实:大多数文科生都认为学习数学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文科班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态与教学语言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教师;学生;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R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被动学习方法,模拟实际生活模型,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R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8-01    我是一名在民族地方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数学教师,我从事教学十多年,现在就我在数学批改中使用评语,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好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40-02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可见,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总之,历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9-02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现行的小语教材人文性、艺术性尤为突出,处处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赏,较好地开掘情感的源流,把握文中的情感因素,就能使学生为“情”所动,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预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