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保持特色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已知彼”更好地走近受众群
  
  编者按:“你说你离我很远,你真的就在我心田,你说你离我很近,越过天涯,不变的情感。”当这熟悉的旋律升起,海内外熟悉唐诗的观众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天涯共此时》栏目片头中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边际线上升腾起一轮明黄的月亮正是取材于此。《天涯共此时》栏目从1992创办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为“海峡两岸亲情交流的桥梁”。13年来,该栏目见证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记录下两岸人民在交往过程中的无数令人难忘的时刻。
  13年过去了,无论台海局势怎样变化,《天涯共此时》栏目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制片人汪骢总结这些年栏目的变化时说:“(栏目)没有一成不变的,变,才是永恒的。你可以说我们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因为栏目从创刊伊始就开始讲同根同祖。这个嘛,台湾人一直不否认。记得有个台湾人跟我开玩笑,他说:“你天天跟我说你是我爷爷,我知道了,你还天天说,五遍,十遍……我就会想你为什么非要强调‘你是我爷爷’,是不是因为你想教训我,想对我发号施令啊?其实,在台湾有很多街道、餐馆的名字都是从大陆过去的,说台湾与大陆的民众身上流着相同的血,相信谁也不会反对。但说上十遍就没意义了,别人会说‘你是不是想做统战’啊”。的确,如今是民主社会,人人讲究平等。不顾对方的感受,一味地只为宣传而宣传是非常可笑的……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天涯共此时》栏目创办至今,3年,仍然以鲜明的个性特色吸引着广大的海峡两岸观众,走过的是一条不断创新、追求特色、适应观众要求的道路。
  
  符号就是一个事的物色最集中最强烈的表现。1992年5月栏目开播,《天涯共此时》就以海峡两岸寻亲节目给人们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从而创立了它的“符号”。
  
  即使到今天,一提起这个栏目,很多人还会反应很快地问道:“是不是帮人寻找亲人的那个节目?”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栏目开办13年,赢得了广泛而稳定的海内外观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栏目特色——“符号”发挥了持久的作用。所以,节目特色的追求一直就成了栏目多年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我认为对外报道的针对性就是要在特色方面下功夫。9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刚开始启动,台湾民众对于祖国大陆的了解很少,由于两岸隔绝了四十多年,他们迫切希望知道祖国大陆各方面情况。当时的栏目介绍大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提供寻亲服务,讲述姓氏起源和姓氏寻根故事等等。节目一经播出,在海外尤其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台湾观众来信说:“我们终于在时隔四十几年之后,又看到了家乡似曾相识的风貌,听见了熟悉的乡音。”而寻亲服务更是受到了两岸广大观众十分热情的关注。每天都收到几十封从大陆各地和台湾岛内寄来的寻亲信件。每一封寻亲信横写简体字来自大陆,竖写繁体字来自台湾,大多配以大小不一发黄的照片。每一封信都是一个家庭的历史,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悲伤感人的故事……时至今日,有一位研究传媒问题的学者到栏目组偶然翻看装满文件柜的几万封寻亲信,颇有感慨地说:“这是一段历史,这个柜子里面装的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段凝固的历史。你们做了一件经得起后人研究的事。”
  2000年,中央电视台要做一期“迎接新世纪”的特别节目,《天涯共此时》栏目和台湾TVBS电视台携手合作,通过卫星连线直传的方式,帮助海峡两岸一对失散了半个多世纪的兄妹圆了他们团圆的梦。为了搞清寻亲线索,栏目组派出多个摄制组。记者先按照信中提供的地址,来到了冰城哈尔滨,找到了张葆茹女士。在她家里,张葆茹女士回忆起50年前她与哥哥在家中的故事,又拿出她小时候的照片,张葆茹寻找哥哥张俊杰的信播出后,就有观众与栏目组联系,说他有一位同学叫张俊杰,但到台湾后他改名字叫张鸿舂,根据这个线索,还派出一个摄制组到台湾,最终在台北找到了张俊杰先生,让兄妹二人通过电视屏幕相见、相识。节目通过回忆当年的往事,和辨认照片上的人等几轮辨认,造成戏剧冲突。这个节目一共30分钟,却用了3个月时间,最终就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给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故事作一个记录。节目直播那天台湾岛共有20多家媒体参加报道,可以说,台湾台北全城出动报道此事。当时台湾方面的主持人李艳秋更是被台湾媒体称为“赚取13亿人的眼泪”。这期节目也是《天涯共此时》为原先所代表的寻亲符号做一个总结。
  那些年,每当那一段悠长温馨的乐曲响起,《天涯共此时》就会牵动海峡两岸千百万观众的心灵。栏目组几拨年龄不一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都有过心灵震颤、泪流双颊的经历。专门负责寻亲采访拍摄任务的记者,也多次有过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坐火车再搭拖拉机,走山路进村采访寻亲人的经历;也有很多寻亲观众千里进京找到栏目组办公室,一进门就长跪不起,请节目的记者再播一次寻亲信,再给他增加——份找到亲人的希望。
  旅游景观、投资环境、姓氏寻根,另外这几个方面的介绍也是节目的重要内容,也同样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可以说,这一档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广大海外观众的欣赏要求和习惯,是与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同成长起来的。
  今天的中国人有了一个共识:在现场经济社会,道德的约束力应该让位于法规。民主和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目标。同样,在对外报道的转型之中,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亲情加乡情为纽带的方式要让位于利益关系的互惠。
  
  以寻亲作为节目符号,栏目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认可(其间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确立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坚实的基础,《天涯共此时》已成为海峡两岸及海内外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名牌栏目。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却感到缺乏后劲了。登上一座山头,要么坐地休息;要么再登另一座山头。2000年,栏目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改版。其中最明显的一部分就是停止制作寻亲节目。当时有来自各方面不理解的意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这个栏目就是以两岸寻亲作为符号的,现在你取消这个节目,不就是没有特色了吗?而且还影响了固定观众的收视兴趣。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变得频繁和经常,台湾岛内的政治情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岛内经济发展停滞低回,民众族群意识分裂对立。还有就是信息时代资讯快捷丰富,两岸民众交流交往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当年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去了台湾,如今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而台湾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是30—50岁的中年人,他们最关心的是政治和经济。台湾大多数人认为台湾经济离不开大陆,台商投资大陆的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同时,各 行各业、各种层次的台湾人也纷纷选择到大陆读书学习、婚嫁定居、投资经营。连台湾当局也不得不承认,仅在上海一地,估计就有30万左右的台湾人长期生活。笔者有一次到台湾采访期间,应邀参加一位作家新书发布会,书名叫《到上海发财的秘密》,说的是作者在上海几年生活的经历。他还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他母亲与邻居发生口角纷争,邻居讥讽他母亲没见过大场面,她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这样子的话,我13岁时就到了上海生活。”这位作家说,几十年来,上海就是他梦中的故乡。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台湾人对于上海有一种天生的认同感。这件事对笔者很有触动。以后又发现类似指导到大陆投资的书籍有上百种之多,台湾多家电视台开办了报道台湾人在大陆生活的栏目,但是正面说得少负面说得多,赚钱的少赔钱的多……
  改版后一开始做了4集系列样片:①台湾著名演员金超群(扮演包公)在大陆投资经营影视基地的故事;②嫁给一位北京小伙儿的台湾女经纪人;③在北京求学的台湾大学生;④在北京外资企业担任高级主管的台湾经理人。选择这4位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作为故事的主角,是考虑他们基本代表了台湾人在大陆的主要方面。对于栏目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视角,内容和形式都是新的。
  改版后的节目迅速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台湾观众的欢迎。以此为转机,栏目开始进人台湾一家主流电视媒体播出。
  这是一次很成功的运作。大陆电视栏目进入台湾电视台播出马上受到了两岸各阶层方方面面的关注。而栏目的策划者知道,系列节目《台湾人在大陆》是促成此事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档节目顺应了台湾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这正好是那条经济学基本规则的印证:有需求就有市场。
  从寻亲节目完成历史使命到播出《台湾人在大陆》,栏目一直在追寻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的特色定位。由于大陆观众很少有可能去台湾,对于岛内方方面面了解很少,但很希望了解。《台湾人在大陆》播出不久,栏目又作了针对性的局部改动,增加了对他们在台湾家人的采访。栏目与台湾电视媒体合作,一个人物两边共同釆访,故事主角一边是在上海的经商生活,一边是他在台北的妻子父母的生活。这样的做法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大陆观众比以前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个台湾人,也了解了台湾岛内的一些情况;二是台湾观众感到节目中的这个人更可信了,因为他的母亲就住在自己附近的某条街道,另一个人的妻子就是某个观众的大学同学。
  因时3年,150集系列人物专题片不仅又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水到渠成地引导栏目渐入了两岸百姓、两岸观众互动参与的节目形态。
  
  信息也是资源。信息时代的一个待征就是是资源共享。我们所关所面的问题,同样也是人类社会正在在对的。信息的传播与摄取都是各有所需。因此,特色也必然是媒体产品的生命线。想知道什么——就找准,《天涯花此时》创立两岸百姓参与互动的新符号。
  
  
  一次成功的策划就是一个受众群体的开发。海外观众为什么要看你的节目?台湾观众想了解什么?两岸观众早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说明”、“介绍”类的节目……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2001年,《天涯共此时》经过多次策划、论证,推出了又一档全新的节目。这样一档50分钟的大型专题服务型电视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之中都可算得上重头戏。栏目组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之下,聘请台湾一家有很强实力的影视制作公司,在台北建立了节目摄制分部,开始了两岸电视媒体共同采访制作、两岸百姓参与互动的全新的节目形态。海峡两岸百姓关注的生活热点、时尚资讯、社会现象;两岸观众喜爱熟悉的明星名人;两岸普通百姓自立创业好项目,好点子的记录。节目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每一个人物故事都由两岸电视人联手采访摄制,同一选题,分头采访,两岸百姓参与互动,发表各自的意见,也展示各自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达到了一种同中有异或殊途同归的交流效果。
  例如,北京人买房与台北人买房各自注重的是什么?购房付款各自采取什么方式?上海女性对减肥瘦身的态度和方式与台湾女性有什么不同?独生子女应该在什么阶段出国留学?老人再婚;大龄白领女性的婚姻问题;义务献血的宣传形象大使……刘若英、蔡琴、周华健,明星的演艺故事和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剧《五月槐花香》刚播完,栏目就采访了主要演员王刚和台湾主演李立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版节目真正做到了“三贴近”,受到了两岸百姓和海内外观众的肯定和欢迎。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您想了解两岸百姓的生活故事,如果您想了解台湾,请您收看《天涯共此时》节目。对于台湾观众来说,这档节目目前更是他们了解大陆各方面情况的重要窗口。追求特色,打造符号,全新改版后的节目运作实效证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从单方面介绍大陆方方面面的情况到报道台湾人在大陆的生活,再转为现在针对共同的热点时尚现象,两边记录、两边互动参与,栏目再次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对外形象,成功地让两岸百姓,让海内外观众感受到:海峡两岸不但血脉相连,而且百姓的社会生活在许多方面既是同步发展的也是相互可以沟通的。近期,栏目又策划制作了一组两岸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的专题片:禁毒辑毒、预防艾滋病、交通法规的遵守与执行,未成年人的保护……由于信息新、视角独特,两岸观众的见解表达异中有同,都有很好的收视率。尤其是两岸百姓创业的故事,每期都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兴趣,栏目办公室几部电话都被观众打爆了。大陆观众了解了台湾那边最时尚的创业信息,台湾观众知道了大陆近期哪些行业生意好做,获取了投资渠道的最新动态。笔者经常接待从台湾来北京的朋友,谈论起来,他们说:“大陆这些年进步很快,从你们的节目可以看到,大家的生活和所想的事情都差不多。”
  以前,寻亲节目要看《天涯共此时》;现在,要了解海峡两岸百姓互动交流的情况和故事,也要看这个节目。13年的历程,这个栏目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与它不断创新的理念和行动分不开,也是它实事求是根据海外观众需求变化提供信息服务宗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节目如何办,我们正在探索中。
  责编:周瑾
其他文献
长江的发源地在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峰(海拔6621米),长江的长度应为6300公里,长江作为世界第三大河的提法已为世人所承认。  汽车缓缓地行进在没有人烟的高原荒漠上,由于没有道路,车子不时地陷入沼泽地……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峰下的姜古迪如冰川,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白雪皑皑的各拉丹东雪峰俯冲而下。冰川消融形成的辫状水系,一直伸向远方。  摄影记者茹遂初,当时用哈苏150mm镜头拍了一
期刊
(2004年4月20日至22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会上作了题为“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文化包含价值观、传统、信仰、行为、习俗、社会组织、种族或宗教或一个国家组织的特点。这是一个社会——往往属于同一种族、使用同一语言的社会,通过集体经验进行学习、吸取教训、向后代传授对这个社会有益知识的通常之道。  东
期刊
城市是一定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聚的地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突出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城市又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文明进程最重要的物化形式。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见证,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脉络,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明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蕴育出的城市精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名城,发展名城,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推动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
期刊
2005年3月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招待会由此次大会的新闻发言人姜恩柱主持。李肇星部长笑容满面地坐在主席台上。短短一个半小时,他回答了来自国内外13位记者的提问,素有“诗人外交家”、被外交界和新闻界人士视有铁骨柔情的李肇星在回答问题时思维敏捷,既不乏幽默感,关键时刻又能熟练地引用统计数
期刊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挠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住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10月1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中国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得到美国的PNTR,消除了中美关系中的一大“定时炸弹”。    “最惠国待遇”不是恩赐    最惠国
期刊
苏州申遗:1000公斤宣传材料感动世界    苏州市市长杨卫泽形象地形容苏州申办世遗大会,是“十年磨一剑,百年第一次,千年等一回”。按照惯例,举办世遗大会的东道主是轮流坐庄的,而东道主必须是拥有世界遗产的城市,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推算,下一次世遗大会再轮到苏州召开要等到千年之后。  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申办世遗大会,但当时条件尚不成熟,直到2001年芬兰赫尔辛基的第二十五届世遗大会上,
期刊
访问延安(一):新中国的胚胎    进入边区不久,发生了两件事情,很实在地显示出国民党仍旧在我们身边,其代表人物是谢保樵和他的几个亲信。但在边区,他们虽然想按他们的意志行事,却未能如愿。谢一见到王震就对他说,记者团所有成员部由他管理,不允许单独行动。谢还说,这次来访的外国记者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对中国一无所知,只想写一些有害中国统一的轰动性报道,以增长他们在银行中的美元存款。谢的潜台词是:共
期刊
《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是《外国人在中国丛书》系列的第一部,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此书讲述了一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加拿大留学生大山的师弟。当他本人听说让他写书时,他非常吃惊。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和每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一样,经历太平常了。  本书通过这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恋爱、旅游、制
期刊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五千万。今年年初其首都的中文名称由“汉城”改为“首尔”成为一条令世界关注的新闻。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韩国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国际社会。在中国,用“三星”手机、驾“现代”汽车、看韩剧、跳韩舞被认为是一种时尚,韩国风味的烧烤店也很受中国百姓的欢迎。尽管中国与韩国建交只有十三年,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人对韩国也并不感到陌生。通过对中国首任驻韩国特命全权
期刊
古称琅琊,有着2500年的历史,“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的故里——山东省临沂市,以新颖的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出一张张发往海内外各地的与古“琅琊八景”相映成辉的新城市名片:  ——今年3月1日由市民投票、专家评议而产生的临沂市十大景观正式出炉,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故里旅游区、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等景观入选;  ——自2003年10月起连续举办的两届“书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