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课题
北宋有这样一位词人,他被誉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他的词被人广为传诵(南宋学者叶梦得这样评价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清代文学家纪昀也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感受柳词之美。
二、解题《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是柳永首创,钱塘江涨潮天下奇观,故取其意而用之。
三、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排行老七又叫柳七。四十七岁考中进士,任屯田员外郎,所以又称他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促进了词的通俗化。
四、四轮诵读见真意把握诵读技巧
音读要要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调中见变通;美读要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音韵美、情趣美。
通过几轮诵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哪座城市(杭州),文中用哪个词表示(钱塘)。欧阳修《有美堂记》也有一段描述杭州之美的文字。他用粗线条勾勒出杭州的盛况,那么柳永是如何描绘杭州之美的呢?
五、同学们齐读诗词,发现你眼中的美。美在哪里?
(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明确:修辞上,对仗夸张。句式上四六句字数不一,错落有致。画面美,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如画,居民的房子雅致,挡风帘子,翠绿的帷幕,屋舍参差约有十万人家呢?这句诗写景雅致,清丽婉约,写出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思考:烟柳能否换成杨柳?(不能,杨柳表述一般,缺少朦胧美,没有烟柳营造的如烟似雾的缥缈意境)烟柳是个很美好的意象,增添了这句诗的缥缈朦胧的意境之美。
(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画面美:树木成行,郁郁苍苍,绕着堤岸,远远望去,如云雾缭绕,钱塘江波涛滚滚,如同卷起千万堆霜雪。
炼字之美:“绕”字写出了堤岸的曲折。“卷”字写出了钱塘江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气势。
修辞之美:霜雪比喻浪花,写出了钱塘江巨浪翻滚,一时碎琼乱玉的壮观。
小结:这首诗气势恢宏壮阔,具有阳刚之美,其豪放绝不亚于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提问:此句运用什么修辞,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此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笛声采菱的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笛声采菱的歌声老人孩子的欢笑声都美如天籁。
小结:老翁怡然自得,采莲娃嬉嬉喧闹,正如陶渊明笔下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西湖美景如画,百姓在此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政治清明和谐的画面离不开勤政爱民的官员。百姓悠闲安乐,那么此方的官员乐吗?(乐)从哪一句可以看出?
(四)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军万马拥护着官员,浩荡而来,官员在公务之余,也来到了西湖,他们品酒赏乐,欣赏烟霞,快乐而不失风度,自在又不失高雅。
小结:眼观风景优美,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这三句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无一字写乐,却处处欢乐。
我们欣赏了美景,感受了欢乐,那么同学们知道老师喜欢哪一句吗?
(五)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赏析:这一句称得上天生的好言语,千古迷人的丽句。没有渲染,用白描手法,选用杭州独特的两种景物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嗅觉角度,荷花盛开赏心悦目视觉角度。形香色具备,给人想象的空间。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结:柳永用他的如椽之笔给我们展示了钱塘之美,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柳永笔下的美:美在风景,美在民情,美在政通人和,美在官民同乐。
六、再次齊读全诗
词中有一句和写景无关,但交代了写作目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背景补充。
找一学生念注释,了解背景。这首词是写给朋友孙何的,柳永和孙何是布衣之交,当时孙何任杭州知州,柳永想拜见孙何,因朋友家门禁森严,柳永苦于拜见无路,便写本词让歌妓楚楚有机会唱给孙何,希望得到朋友的接见以及进一步的推荐。结果是孙何看到此词大为赞赏,宴请了柳永,但再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小结:这是一首投赠诗,赞美杭州即是赞美友人的政绩,对友人步步高升的祝愿,希望得到友人的赏识推荐。结果好像不太如愿,但柳永的才情却留在了人间,并千古流传。
七、结束语
诗歌是文学塔尖上的宝石,叶嘉莹说过:“学习古典诗词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既然诗歌能如此的润泽生命,就让我们对诗歌多一份热爱,多一份探索,多一份执着。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民权县高级中学
北宋有这样一位词人,他被誉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他的词被人广为传诵(南宋学者叶梦得这样评价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清代文学家纪昀也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感受柳词之美。
二、解题《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是柳永首创,钱塘江涨潮天下奇观,故取其意而用之。
三、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排行老七又叫柳七。四十七岁考中进士,任屯田员外郎,所以又称他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促进了词的通俗化。
四、四轮诵读见真意把握诵读技巧
音读要要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调中见变通;美读要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音韵美、情趣美。
通过几轮诵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哪座城市(杭州),文中用哪个词表示(钱塘)。欧阳修《有美堂记》也有一段描述杭州之美的文字。他用粗线条勾勒出杭州的盛况,那么柳永是如何描绘杭州之美的呢?
五、同学们齐读诗词,发现你眼中的美。美在哪里?
(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明确:修辞上,对仗夸张。句式上四六句字数不一,错落有致。画面美,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如画,居民的房子雅致,挡风帘子,翠绿的帷幕,屋舍参差约有十万人家呢?这句诗写景雅致,清丽婉约,写出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思考:烟柳能否换成杨柳?(不能,杨柳表述一般,缺少朦胧美,没有烟柳营造的如烟似雾的缥缈意境)烟柳是个很美好的意象,增添了这句诗的缥缈朦胧的意境之美。
(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画面美:树木成行,郁郁苍苍,绕着堤岸,远远望去,如云雾缭绕,钱塘江波涛滚滚,如同卷起千万堆霜雪。
炼字之美:“绕”字写出了堤岸的曲折。“卷”字写出了钱塘江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气势。
修辞之美:霜雪比喻浪花,写出了钱塘江巨浪翻滚,一时碎琼乱玉的壮观。
小结:这首诗气势恢宏壮阔,具有阳刚之美,其豪放绝不亚于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提问:此句运用什么修辞,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此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笛声采菱的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笛声采菱的歌声老人孩子的欢笑声都美如天籁。
小结:老翁怡然自得,采莲娃嬉嬉喧闹,正如陶渊明笔下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西湖美景如画,百姓在此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政治清明和谐的画面离不开勤政爱民的官员。百姓悠闲安乐,那么此方的官员乐吗?(乐)从哪一句可以看出?
(四)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军万马拥护着官员,浩荡而来,官员在公务之余,也来到了西湖,他们品酒赏乐,欣赏烟霞,快乐而不失风度,自在又不失高雅。
小结:眼观风景优美,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这三句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无一字写乐,却处处欢乐。
我们欣赏了美景,感受了欢乐,那么同学们知道老师喜欢哪一句吗?
(五)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赏析:这一句称得上天生的好言语,千古迷人的丽句。没有渲染,用白描手法,选用杭州独特的两种景物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嗅觉角度,荷花盛开赏心悦目视觉角度。形香色具备,给人想象的空间。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结:柳永用他的如椽之笔给我们展示了钱塘之美,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柳永笔下的美:美在风景,美在民情,美在政通人和,美在官民同乐。
六、再次齊读全诗
词中有一句和写景无关,但交代了写作目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背景补充。
找一学生念注释,了解背景。这首词是写给朋友孙何的,柳永和孙何是布衣之交,当时孙何任杭州知州,柳永想拜见孙何,因朋友家门禁森严,柳永苦于拜见无路,便写本词让歌妓楚楚有机会唱给孙何,希望得到朋友的接见以及进一步的推荐。结果是孙何看到此词大为赞赏,宴请了柳永,但再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小结:这是一首投赠诗,赞美杭州即是赞美友人的政绩,对友人步步高升的祝愿,希望得到友人的赏识推荐。结果好像不太如愿,但柳永的才情却留在了人间,并千古流传。
七、结束语
诗歌是文学塔尖上的宝石,叶嘉莹说过:“学习古典诗词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既然诗歌能如此的润泽生命,就让我们对诗歌多一份热爱,多一份探索,多一份执着。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民权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