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多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28例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1~2 h,住院时间1~2 w,平均10 d;术后患者肝功能中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无因操作原因致死病例;3例患者3个月后因肿瘤向支架内生长而致再次阻塞,通过重新置入一根新的带膜支架而引流通畅。2例患者2个月后因肿瘤生长侵犯支架近端而致再次阻塞,通过在近端置入新的支架得以改善;2例患者由于有胆泥沉积而反复发作胆管炎,通过外引流及适当的抗炎治疗得以控制后撤除外引流。全组患者无1例发生胆漏、穿孔并发症。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创伤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恶性;金属支架;介入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percutaneous drainage and stenting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were treated with drainage and stenting by the way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Results Twenty-seven of the 28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Only one pa-tient,due to the guide wire couldn.t go straight through the obstructive position,was treated by external drainage for a week before inserting a metal stent.Thirty-one stent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28 patients.One patient suffered little pleural effusion after operation.Two cases had to maintain their drainage catheter because of much bile extra-drainage.There was not any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ed.Conclusion Percutaneous drainage and stenting is micro-invasiv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The patients had a good toleranc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The simple procedure for resolving biliary obstruc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obstructive jaundice,malignancy;metal stent;Interventional therapy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已成为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而且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2]。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8例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放置了胆道支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38~87岁,平均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及黏膜黄染28例,尿黄12例,白陶土样粪10例,皮肤瘙痒21例,寒颤发烧4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MRCP、PTC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无法手术切除或高龄患者不愿手术的肝门部梗阻性黄疸。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转氨酶等。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右季肋区消毒铺单,局麻下选用21G千叶针经右腋中线肋膈角下2~3 cm(相当于7~9肋间)对准11胸椎水平穿刺至椎体右缘2cm处,退出千叶针内芯,边退针边手推造影,证实针尖位于胆管内后注入造影剂了解肝门部梗阻的程度、肝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扩张程度。经千叶针送入0.018 铂金微导丝至肝门部或梗阻端上方,退出千叶针,沿铂金微导丝送入5F 3件套扩张器至肝门部,退出内芯和铂金微导丝,经3件套扩张器外鞘送入0.035 超滑加强硬度导丝至梗阻端上方或通过梗阻段,保留导丝,退出扩张器,沿超滑导丝送入导管,在导管和导丝配合下打通梗阻段胆道至十二指肠。退出导管,沿导丝送入装有支架的推送器推送至狭窄部位,固定推送杆,透视下缓慢回撤外鞘,将支架准确释放于狭窄部位。撤出支架推送杆,必要时置入多枚支架,沿导丝送入8F胆道外引流管,使其远端位于支架近端胆总管内,近端固定于侧胸壁。对于复杂的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通过右腋中线右肝管一个穿刺通道在右左肝管之间和右肝管胆总管之间各置入一枚支架,一小段支架在右肝管內并列,支架形态呈“反7”形或“+”形。对于左右肝管分叉呈锐角,仅通过单一右肝管穿刺通道进入左肝管困难,则先在右肝管和胆总管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置入超硬导丝备用,然后在右腋中线穿刺左肝管,置入另一条导丝,在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再建立一个通道。由于左右肝管分叉呈锐角,所以可较方便地从右腋中线穿刺左肝管,进一步使导丝从左肝管进入到胆总管内。之后分别经这两条导丝各置入一枚支架,使左右肝管和胆总管之间同时开通,支架形态呈 “Y”形。   1.3 随访 支架置入后4~8 d复查,透视下了解支架扩张情况及有无移位,并从外引流管行胆道造影,观察胆道通畅情况。如胆道通畅,则撤除外引流管,行单纯支架内引流。支架放置后每周检测肝功能了解胆红素及转氨酶情况,若出现黄疸复发和(或)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应考虑支架阻塞或引流不畅,应再次行PTCD,必要时再次置入新的支架。术后1个月复查肝脏B超及CT,了解胆道扩张改善情况。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术后观察4~8 d,经外引流管造影,证实支架通畅无移位并完全扩张后拔除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手术操作时间1~2 h,住院时间1~2 w,平均11d,全部病例治疗过程中无出血。
  2.2 疗效 术后患者肝功能中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病人全身瘙痒症状消失27例,3例1 w内明显减轻;1~4 w 27例黄疸完全消退,血胆红素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病人大便均逐渐转为黄色。术中、术后无因操作原因致死病例。
  2.3 并发症 3例患者3个月后因肿瘤向支架内生长而致再次阻塞,通过重新置入一根新的带膜支架而引流通畅。2例患者2个月后因肿瘤生长侵犯支架近端而致再次阻塞,通过在近端置入新的支架得以改善;2例患者由于有胆泥沉积而反复发作胆管炎,通过外引流及适当的抗炎治疗得以控制后撤除外引流。全组患者无1例发生胆漏、穿孔并发症。
  2.4 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 对所有患者随访,支架通畅期最短为61 d,最长为391 d,平均为207 d;患者生存期最短為94 d,最长为426 d,平均为247 d。患者的生存期与肝门部占位的肝内外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3 讨 论
  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是指位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主要病因包括肝门部胆管癌、邻近器官肿瘤累及胆管分叉处(如胆囊癌)及转移癌等,就诊时患者往往已出现严重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由于肝门部解剖位置特殊,肝门部恶性肿瘤5年存活率低于10%,手术切除率低于20%,80%以上的患者仍需接受姑息治疗[3]。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由于肿瘤生长在肝门部这个特殊的解剖位置,外科手术切除率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大多数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最主要和最首选的是采用微创措施尽快解除梗阻恢复胆汁引流。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肿瘤往往导致左、右肝管起始部的闭塞,需做两支或多支的胆管引流。以往治疗仅对优势胆管给予单支引流治疗,结果可能导致未引流部位的梗阻胆管感染和黄疸消退不完全。左、右肝管起始部闭塞的病例,单支引流仅能引流半肝系统,理论上右半肝占全肝的50%至70%[4],引流右肝管效果较好。但起始左侧肝管癌较常见,左肝管较长且比较恒定,黄疸发生较慢,而右肝管较短,较早期便可侵犯胆管分叉部而导致黄疸,左半肝常明显代偿性增大。临床上左半肝胆管常为引流理想胆系,对于肝总管以上肝门胆管梗阻,单支架引流管仅能引流部分肝段的胆汁。Costamagna等[5]指出,如果30%的胆道梗阻得以引流,剩余的胆道梗阻仍然可以引起皮肤瘙痒、胆管炎及肝脓肿。Chang等[6]也认为部分胆管引流,特别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胆管显影却没有得到引流时患者的生存期较完全引流明显缩短。国内谢宗贵等[7]对13例双侧肝管同时受侵的患者行双侧肝管穿刺内引流,亦取得了满意疗效。徐克等[8]也曾报道用正反7字型留置内涵管或内支架,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减黄结果。说明引流越充分,病人无黄疸生存时间越长,生存质量也会提高。增加引流范围是提高肝门部胆管梗阻引流效果的关键。另外原发性肝癌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严重的患者,右肝往往明显硬化萎缩,肝脏功能的维系主要靠左肝来代偿,左肝代偿性增大。因此发生于右肝或肝门部原发性肝癌引起的肝门部胆管梗阻,开通左肝管的胆汁引流对回复和维系肝脏功能其临床意义显得尤为重要。经皮穿刺置入支架治疗应尽可能实现恶性胆管梗阻完全引流,是胆管梗阻介入治疗当前迫切探索的问题。使用引流管对梗阻胆管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也可以达到完全退黄疸的效果。但是引流管内径小,容易发生堵塞、移位和脱落,穿刺部位感染,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单纯外引流时胆汁直接排出体外不能进入肠道,胆汁的肠肝循环被阻断,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肠道的内环境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菌群失调。胆管内外引流胆汁可以进入十二指肠,但也容易造成逆行感染,诱发胰腺炎和大量肠液丢失。长期携带引流管造成护理困难,生存期也较短[9]。胆管支架孔径大,出现再狭窄的时间相对较长,不用长期带引流管,也防止因内外引流出现的逆行感染,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一些患者虽然采用了多支架引流,但黄疸仍不能彻底消退或黄疸消退缓慢。其原因可能为:肝内胆管多发性梗阻,常继发于原发性肝癌和肝内转移性肿瘤,因肿瘤生长极快,一方面肝内转移灶在继续侵犯胆管而呈现多发跳跃式肝内外胆管恶性狭窄,另一方面支架置入后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肿瘤组织通过金属网眼持续浸润性生长或纵向侵犯超出支架端部易使支架堵塞。另外肿瘤弥漫侵犯肝内小胆管受到损害,而影响减黄效果。此类患者必要时放置外引流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灶[10]。肝门区结构复杂,多支架置入可同时开通左、右肝管。笔者认为多支架置入时要注意:置入术式要根据胆管分支形态和角度来选择,要方便操作,减少创伤,保证引流通畅而灵活掌握;所用支架的质地、硬度尽量要一致,注意两支架的位置关系,尽量同步释放,避免一枚先释放的支架因完全膨胀而影响或压迫限制后释放的一枚支架的释放和膨胀;当需要在某一段共同的胆道内并列重叠时,要适当减小支架的口径,以免对局部胆管壁产生严重压迫,引起炎性水肿等不良反应[11、12]。
  总之,对于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多支架置入能有效的实现胆汁的全面充分内引流,黄疸消退明显,肝功改善好,恢复快,术前继发的胆道感染能够迅速得到控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生活质量,是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Pinol V,Castells A,Bordas JM,et al.Percutaneous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 versus endoprostheses for treating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Radiology,2002;225(1):27-34.
  [2]王忠敏,貢 桔,伍超贤,等.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66-7.
  [3]Singhal D,van Gulik TM,Gouma DJ.Palliative manage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 cinoma[J].Surg Oncol,2005;14(2):59-74.
  [4] Schiff ER,著.黄志强,译.希夫肝脏病学[M].第9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5] Costamagna G,Tringali A,Petruzziello L,et al.Hilar tumours[J].Can J Gastroenterol, 2004;18(7):451-4.
  [6] Chang WH,Kortan P,Haber GB.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bifurcation tumors who undergo 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hepatic duct drainage[J].Gastrointest Endosc,1998;47:354.
  [7]谢宗贵,易玉海,张绪萍,等.多支架胆管梗阻的介入性引流技术[J].介入放射学杂 志,2000;9(4):225-7.
  [8]徐 克,刘瑞宝,赵仲春,等.经皮经肝单侧入路行双侧胆管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8):1047-9.
  [9]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1):752-5.
  [10]张希全,孙晶华,鹿咏红,等.经皮肝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附57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2;17(2):97-9.
  [11]Zhang GY,Li WT,Peng WJ,et al.Clinical outcomes and prediction of survival following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for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J].Oncol -Lett,2014,7(4);1185-1190.
  [12]彭波,黄明,赵玲,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89-9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脑瘫患儿的康复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使用小儿脑瘫个案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治疗方法及康复评估。结果 对114名脑瘫儿童治疗前后疗效分析,治疗前后平均分分别为(10.5±9.0)分和(16.0±9.0)分,治疗前后得分分布有统计学差异Z=-6.187(P<0.05),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 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多采取综合措施,以肢体运动康复治疗为
期刊
摘要:为维护血站供血科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临床用血的正常发放和采集的血液准确入库,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系统故障给供血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必须建立和實施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1]以保证临床血液发放和血液正常入库。  关键词:信息系统;瘫痪;应急预案  1供血科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1.1机房主服务器发生不可抗拒因素,不可预知的突发故障,导致供血科信息系统停止运行1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长加强督导工作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我院普通外科护士长成立科室手卫生工作小组,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率。结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护士长加强监管职责对科内感染控制尤其是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不仅影响着病人的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适当运动,可以降低代谢综合症的危害,并可相应减少多种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危险。  关键词:运动;代谢综合征;影响  方法 通过临床试验,随机把情况大致相同的老人分成两组,一组不进行任何物理锻炼,另一组通过系统指导,如有氧运动、步行、慢跑等锻炼后,6个月后运动组相比对照组在各项临床指标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结果 降低了各种致病因素危险程度,减少了代谢综合症队机体的危害。结论 定期的体育运动
期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年龄17岁,患者两个月前因右上腹痛,呈间歇性,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便血,无皮肤巩膜黄染,于医院就诊,查B超提示右肾上腺肿物,建议CT增强。患者值发病来体重无明显变化,体力情况良好,小便正常,大便正常,睡眠良好,食欲一般,精神状态一般,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70mmHg。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腹平软,未触及包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队伍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急需提高,并且由于近几年临床护士尤其是工作不满5年的年轻护士素质普遍下降,为确保护理安全,对年轻护士应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养。本文就主要对年轻护士在岗培训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年轻护士;在岗培训;意义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往以渐进式的方式培养新护士,现已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护士56名,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情况与学历、工作年限和职称呈正比。结论 调查发现供应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认知情况还需加强,相关科室应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一些必要的防护用品,以减少职业危害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侵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
期刊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需紧急处理,应用药物前注意与其他急腹症仔细鉴别。急性肾绞痛大都是结石引起,而且大部分发生在输尿管结石,所以肾绞痛其实大部分是输尿管绞痛。结石并发急性肾绞痛的处理包括镇痛与排石。  一、药物治疗:对肾绞痛疗效确切的常用镇痛药,目前公认有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解痉药。  1、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机制是能够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降低痛觉神经末梢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并心肌损害患儿应用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必要性的长期随访。方法:50例室性早搏患儿并心肌损害患儿分为室性早搏治疗组26例及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24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果糖二磷酸钠片营养心肌。治疗组治疗时间2周到24月不等。3个月内每半个月随访1次,以后1-2个月随访1次,早搏消失后半年随访1次。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复查血压、心肌酶谱、心电图、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结果:室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 1例位于子宫浆膜下,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光镜下,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间见大小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有的扩张成囊状,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