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性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调整 农业種植结构 农业节水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04-01
前言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全年8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与夏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基本吻合。作为本省主要农作物的玉米、棉花、大豆、红薯、高粱等农作物在水资源比较匮乏的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采用雨养。由于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本省部分地区已开始由充分灌溉区向半充分灌溉区转变,传统的灌溉农业在向着雨养农业倒退。在这些现状下,河南省应根据本省实际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择那些耐旱的品种,发挥气候条件优势,以减少农业生产用水。为此,可根据河南省的地理状况,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推广小麦———玉米的轮回种植方式,在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可推广种植棉花等耐旱农作物,以充分的节省水资源,使农业节水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具体措施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实现节水的具体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又包括农业专家的专业指导等。但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现状,必须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笔者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以下几种具体措施。
1.选用抗旱作物
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河南省,为节省农业用水,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首先要选用那些抗旱农作物,例如:棉花、花生、马铃薯等,以发挥本地雨热同季种植优势,还可节省农民种植成本,实现高效生态农业。
2.使用地膜进行覆盖
实践证明,通过地膜覆盖农作物的产量与露天种植的相比,产量要高出20%左右。通过地膜可有效地保留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在冬天生长的作物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3.进行专业的种植培训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前,当地政府可组织相关农业专家下乡指导,指导农民该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的抗旱农作物品种,在进行播种灌溉时应如何进行等。此外,还要做好抗旱保水剂的推广工作。在降水时,保水剂可以迅速地吸收大量水分并储存起来,形成一个个“小水库”,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保水剂的应用方式可选用拌种、拌土及种子包衣方式。
4.加快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节水农业,必须加快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农业专家必须提供技术支持,并加快节水抗旱新作物的培育与开发工作。为此,政府必须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农业发展长期规划,做好节水农业的扶持工作,并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技术与物资支持。在我国农业用水量大、存在浪费的情况下,实现节水农业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对农业节水进行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水资源的短缺,推进农业的生态发展。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农业节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使农业节水潜力实现优化,必须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生态农业
二、 因地制宜,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1.气候特点分析
气候特点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农作物节水性的关键性因素。在进行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工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对当地气候属性、降水分布、年日照分布以及温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根据对当地的实际条件来实现对农作物的正确选择,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出当地的环境优势及农作物的生长性优势,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提供条件。
2.水利条件分析
在农业种植的各方结构当中,水利条件不仅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决定农业种植节水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对农业种植地区的水利条件分析非常重要。在对农业种植地区水利条件分析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当地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性水利资源进行分析,还要对当地的大、中、小型水库进行充分的分析,切实实现对种植地区所有水利条件的有效统计和分析,并做好灌溉方式的规划。针对于一些严重缺水地区,地方政府有必须要为该地区打造深水井或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实现对当地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合理栽种,做好农作物用水量的分析
我国土地广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地质条件,这种先天性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适合种玉米、小麦,新疆地区适合种马铃薯、棉花等,这些农作物的选择都是在充分考察与衡量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想要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先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环境、气候、土质及水资源条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实现对现有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做好科学选择农业种植作物,在实现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种植的节水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必须要做好对农作物需水量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水量的把握,来实现对农作物需水量的有效控制,在减少水资源无效损耗和浪费的基础上,提升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在进行农作物需水量的分析与控制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水的损耗,真正做到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和用水损耗量的分析与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
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节水性
为了进一步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通过科技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种植水平的提升,农业种植节水性的提升,农业种植产量的提升。例如,为了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最优化,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农作物种类的有效选择。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善,就必须对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为了实现对土质的提升,提高土壤的费力与含水量,就必须要采取喷灌、滴灌技术,来实现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过程中,科技水平起到的是关键性作用,所以说想要真正实现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发展科技兴农战略,以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来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在提升农业种植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目标,为我国农业种植的节水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农业种植的有效节水,就必须要在农业种植结构上实现深化改革,通过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策略,实现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节水改革,使农业种植的基本需水量能够有效降低,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种植用水方式上节约,转变成为农业种植需水的节约,进一步实现农业种植节水策略的改变,使农业种植在保证基本产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水力资源的有效节约。当然,想要完全实现农业种植水力资源的节约,做好对农业种植用水的节约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内外两方面的有效结合,在减少农业种植需水量的同时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节水型农业种植水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洪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下新疆干旱区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
[2] 黄蓉.基于虚拟水土战略的陕西省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 徐万林.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 陈素英 、胡春胜 、孙宏勇等.节水型种植结构与北京供水安全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34-36.
[关键词]调整 农业種植结构 农业节水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04-01
前言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全年8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与夏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基本吻合。作为本省主要农作物的玉米、棉花、大豆、红薯、高粱等农作物在水资源比较匮乏的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采用雨养。由于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本省部分地区已开始由充分灌溉区向半充分灌溉区转变,传统的灌溉农业在向着雨养农业倒退。在这些现状下,河南省应根据本省实际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择那些耐旱的品种,发挥气候条件优势,以减少农业生产用水。为此,可根据河南省的地理状况,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推广小麦———玉米的轮回种植方式,在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可推广种植棉花等耐旱农作物,以充分的节省水资源,使农业节水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具体措施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实现节水的具体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又包括农业专家的专业指导等。但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现状,必须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笔者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以下几种具体措施。
1.选用抗旱作物
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河南省,为节省农业用水,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首先要选用那些抗旱农作物,例如:棉花、花生、马铃薯等,以发挥本地雨热同季种植优势,还可节省农民种植成本,实现高效生态农业。
2.使用地膜进行覆盖
实践证明,通过地膜覆盖农作物的产量与露天种植的相比,产量要高出20%左右。通过地膜可有效地保留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在冬天生长的作物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3.进行专业的种植培训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前,当地政府可组织相关农业专家下乡指导,指导农民该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的抗旱农作物品种,在进行播种灌溉时应如何进行等。此外,还要做好抗旱保水剂的推广工作。在降水时,保水剂可以迅速地吸收大量水分并储存起来,形成一个个“小水库”,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保水剂的应用方式可选用拌种、拌土及种子包衣方式。
4.加快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节水农业,必须加快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农业专家必须提供技术支持,并加快节水抗旱新作物的培育与开发工作。为此,政府必须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农业发展长期规划,做好节水农业的扶持工作,并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技术与物资支持。在我国农业用水量大、存在浪费的情况下,实现节水农业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对农业节水进行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水资源的短缺,推进农业的生态发展。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农业节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使农业节水潜力实现优化,必须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生态农业
二、 因地制宜,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1.气候特点分析
气候特点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农作物节水性的关键性因素。在进行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工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对当地气候属性、降水分布、年日照分布以及温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根据对当地的实际条件来实现对农作物的正确选择,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出当地的环境优势及农作物的生长性优势,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提供条件。
2.水利条件分析
在农业种植的各方结构当中,水利条件不仅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决定农业种植节水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对农业种植地区的水利条件分析非常重要。在对农业种植地区水利条件分析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当地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性水利资源进行分析,还要对当地的大、中、小型水库进行充分的分析,切实实现对种植地区所有水利条件的有效统计和分析,并做好灌溉方式的规划。针对于一些严重缺水地区,地方政府有必须要为该地区打造深水井或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实现对当地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合理栽种,做好农作物用水量的分析
我国土地广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地质条件,这种先天性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适合种玉米、小麦,新疆地区适合种马铃薯、棉花等,这些农作物的选择都是在充分考察与衡量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想要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先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环境、气候、土质及水资源条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实现对现有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做好科学选择农业种植作物,在实现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种植的节水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必须要做好对农作物需水量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水量的把握,来实现对农作物需水量的有效控制,在减少水资源无效损耗和浪费的基础上,提升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在进行农作物需水量的分析与控制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水的损耗,真正做到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和用水损耗量的分析与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
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节水性
为了进一步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通过科技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种植水平的提升,农业种植节水性的提升,农业种植产量的提升。例如,为了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最优化,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农作物种类的有效选择。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善,就必须对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为了实现对土质的提升,提高土壤的费力与含水量,就必须要采取喷灌、滴灌技术,来实现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过程中,科技水平起到的是关键性作用,所以说想要真正实现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要发展科技兴农战略,以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来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在提升农业种植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目标,为我国农业种植的节水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农业种植的有效节水,就必须要在农业种植结构上实现深化改革,通过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策略,实现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节水改革,使农业种植的基本需水量能够有效降低,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种植用水方式上节约,转变成为农业种植需水的节约,进一步实现农业种植节水策略的改变,使农业种植在保证基本产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水力资源的有效节约。当然,想要完全实现农业种植水力资源的节约,做好对农业种植用水的节约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内外两方面的有效结合,在减少农业种植需水量的同时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节水型农业种植水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洪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下新疆干旱区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
[2] 黄蓉.基于虚拟水土战略的陕西省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 徐万林.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 陈素英 、胡春胜 、孙宏勇等.节水型种植结构与北京供水安全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