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与“灵光消逝”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纳粹入侵法國,让本就为了躲避纳粹迫害逃亡到法国的犹太文学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者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无处藏身,最终于同年9月27日在法西边境被迫自杀,这个被称之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至此陨落。本雅明生活的年代正直摄影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他本人亦是受这种时代背景影响下的一员。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这本小论文集里,本雅明提出了“灵光”这一抽象概念来描述传统绘画和摄影中那种难以名状却又触动心弦的光晕,又以“灵光的消逝”分析了摄影技术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艺术形式的多样表现产生的一种新的面貌提出了他自己的态度。本文就本雅明提出“灵光”的概念以及“灵光消逝”这一观念做浅显的分析。
  “灵光”一词的英文为aura,在中国当代西方美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中,关于“Aura”的中译已经非常混乱,可以说,这种混乱已经影响到对于本雅明的美学思想、文艺思想的理解和解释。根据本雅明自己的阐述和词语意义本身来看,“灵光”一词表现的是“可技术复制时代”以前的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性”(唯一性)和“神秘性”(宗教性价值),符合西方文化和美学宗教传统性,和本雅明审美弥赛亚主义(艺术救赎主义)。而并非 “气”、“韵”、“意”这样带有中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词汇的意义。
  本雅明在书中第一次提到“灵光”时如是写道:
  早期的人相,有一道“灵光”(aura)环绕着他们,如一种灵媒物,潜入他们的眼神中,使他们有充实与安全感。
  这里提到的早期指的是铜板感光度偏低,必须长时间曝光于户外的时期,拍照者必须尽可能将人物安顿在一个不受任何干扰,可以放心曝光的地方。这些相片虽然朴实单纯,却像素描或彩绘佳作,与晚近的相片比起来能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力。曝光过程使得被拍者长久的伫立于画面中,并非是那留影的一瞬间之外,好像是活入了其中:在长久的曝光过程中,他们仿佛进到了影像里头定居了。早期的相片,一切都为了留传久远。
  在论证何谓“灵光”时,本雅明列举了在摄影没落的时期一位出来打头阵净化滞浊空气的摄影家——阿热特。 阿热特的作品中寻找那些被遗忘、被忽略、被湮没的景物,因此他的影像与那些城市知名所挑起的异国浪漫虚浮联想完全背道而驰。他对于美景和所谓的名胜地点总是从旁边经过而已,但是他却会为了某些景象而驻足,比如排成长列的短靴,或从傍晚到次晨停歇在巴黎建筑中庭内的成排手拉车,或者杯盘狼藉的餐桌,通常相片都空无人影。本雅明形容阿热特的影像是把现实中的“灵光”都汲干,好像把积水汲出半沉的船一样。在这里本雅明对“灵光”做了一个直接而又抽象的表述: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喝酒时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
  在本雅明看来,“灵光”存在于影像“此时此刻”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中,而机械复制将这种真实性和唯一性破除,即破除“灵光”。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代表了身后整个的一条历史传承的脉络,而不单单是艺术品本身,而这对于复制品而言(不管是机械复制与否)都是毫无意义的。复制将这一整个传承的脉络切断,借着样品的多量化,使得大量的现象取代了每一件事仅此一回的现象,将艺术品从中抽离成一个只具有欣赏价值的表象的物品。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篇论文的结语部分,本雅明又将“灵光”的意义上升到了民族关系上——战争也是瓦解“灵光”的重要因素。更可畏的是法西斯主义者甚至鼓吹战争美学,认为战争是美丽的来误导群众自相残杀,“让艺术实现,即时世界灭亡”,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口号。这也许和本雅明所处于战争的年代有关,也或许和他本身为犹太人遭受追捕有关,但战争造成的毁灭不仅是物质上,精神上的毁灭更是难以抚平,不管灵光栖身于何处此时都被迫消散无踪影。
  但是本雅明并未就“灵光”的概念对摄影、电影进行全盘的否定。他认为电影在视觉与听觉双方面帮助我们扩大了对世间事物的注视范围,因而加深了我们的统觉能力。比起绘画及戏剧所能提供的,电影的表演可以作更精细的分析,展现更多的视角层面。与绘画比起来,要分析影片内容更容易,因为电影更能精确地呈现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况,为其他媒介所不及。电影的这种优越性有主意艺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电影将我们周遭的事物用特写放大,对准那些隐藏于熟悉事物中的细节,放慢的速度使运动有了新的向度,放大技术使物质显现出新的结构等等。“电影就是以它的种种装备与技术可能,潜进投入、涌出爬上、分割孤立、扩展最宽、加速、放大和缩小,深入了这个领域。有史以来第一次,摄影机为我们打开了无意识的精神世界。”
  纵观本雅明的全部论述,巧妙地分别从影像本身也就是被拍者、拍摄的工具和影像的受众也就是群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分别递进分析了“灵光”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逝。他心中富有“灵光”的样子呈现出一种传统的倾向,那种传统标识了一种稳定祥乐,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永恒。并且“灵光”存在的场域必须是第一性的,任何的复制再传递都有可能是之被破除。摄影技术无论再如何继续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如何再高,机械复制的本身破坏了“此时此地”的价值,也最终避免不了这是一个“灵光消逝的年代”。
  然而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看,机械复制使得艺术走向大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像19世纪在绘画与摄影之间掀起的论战,人们耗费了不少精力钻牛角尖的争论摄影到底算不算一门艺术,却没有先问问这项发明是否改变了艺术的普遍特性。时至今日,艺术品早已摒弃了传统的观看方式,美术馆的大门长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艺术的职业化边界越来越模糊,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在有大量复制品的同时,公众的品味和对艺术素养提高,对于原作的关注也越发多起来。这些无一不都在催生着艺术的健康滋长。
  最后对于摄影究竟属不属于艺术这一范畴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艺术作为摄影(或艺术以摄影的形式呈现)。不觉又使人联想到摄影出现之初,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在这种巨大冲突之下的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空想画家维尔茨于1855年为迎接摄影所写的一段浮夸文辞如是说:“……不要以为达盖尔银版照相术杀害了艺术。……当银版照相术这个巨人儿童长大后,他的技艺与力量将会茁壮成熟,这是艺术之神会忽然伸出手来捉住他的颈背,大喊:‘好啦!现在你属于我了!我们要在一块儿工作啦! ’”
  参考文献:
  许绮玲,林志明译,《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瓦尔特·本雅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于本雅明的_Aura_一词中译的思索》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陆媛媛,1991年03月16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学历:硕士,职称:无。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画家吴道子不仅在画面用线上笔法有度,而且在设色表现上更是独具特色。 “所画壁画、卷轴,笔落雄劲,而敷彩简淡。”可见,吴道子的画壁特点是以线为主,以色为辅。用色简淡,时谓“吴装”。  【關键词】:吴道子;吴家样;兰叶描  一、吴道子生平介绍  吴道子,东京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说其早年曾在洛阳向著名的书法家贺知章、张旭学习书法,未成则改学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中有关于其的记载:“少孤贫,
期刊
【摘要】:中国书画装裱又简称裱画、裱褙、装池等。是中国特有的书画装潢艺术,是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托画心时如果出错是难以挽回,甚至使书画作品报废。托画心可能会出现跑墨跑色或者颜色洇开的现象,可用本文要说的是画心飞托法。  【关键词】:托画心;画心飞托法  中国书画装裱又简称裱画、裱褙、装池等。是中国特有的书画装潢艺术,是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托画心(简称托画)就是指在紧
期刊
【摘要】:批评轻视临摹教学重要性的倾向,指出人物肖像画临摹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其案例实验的探究,提出关于人物肖像画临摹教学的思考,以致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并给以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人物肖像画;临摹教学  因受相当一段时间传统临摹教学的影响,在惯性下使中学生对临摹形成了认识上的僵化。如果不将这种传统训练进行创作性的转化,将会走向程式化的僵固观念。因此,本文商榷的出发点是对人物肖像画临摹教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开始追求健康舒适、生态自然。对日常必需品服装的要求由传统的实用性耐用性美观性转向于环保性。环保服装成为服装界的热门话题,掀起的热潮正如火如荼。环保服装材料的发展与变化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灵魂之一,环保服装设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环保面料是环保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已被广泛的运用,其发展方向代表了服装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文
期刊
【摘要】:我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也就形成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独特的声乐艺术,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取向,对于提高各个民族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文化内涵及发展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以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新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期刊
建设智库尤其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当下各地方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和发展之路上重要的一步。传统意义上,很多人讲智库定义为智囊机构、智囊团,所以开始的时候它也被译做“思想库”。它通常指的是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智库的脚步由西方走向东方,由单一走向多元。
期刊
【摘要】:北京四合院规模大、数量多、时间跨度长,体现了严格明确的等级秩序、院落与胡同相互依存的特点。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角度对北京四合院建筑形式的影响分析,以封建礼制、儒家思想、审美价值等方面整理,理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与空间布局形式。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形式、风水、封建礼制、审美价值  北京四合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丰厚的遗产,它不仅是老北京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
期刊
【摘要】:戏剧表演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综合艺术,具有节奏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等特点。要培养出色的戏剧表演艺术者,就必须强调对戏剧表演艺术学习者基本功的训练。演员是戏剧表演的根本,戏剧里每一处内容都需要通过演员用多种叙事形式来表达出来,戏剧是否吸引人关键在于演员是否能诠释角色。为了让戏剧得到更好传承与发展,戏剧表演者要在打好传统戏剧表演基础上在叙事手段、文学脚本、表演形式等多方面戏剧表演内容上体现创新
期刊
Half a century having passed, tha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s still vivid in my grandfather’s mind.  Lidaocai: Unforgettable! Even though more than 50 years have passed, it is just like yesterday. Th
期刊
“唯精神与思想的守望,凝固永久——守望思想,就是守望靈魂。”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公式来:精神+思想=灵魂。灵魂即是指生命中的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复杂且综合的统一体,也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宗教认为灵魂就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但我对”灵魂”,在读了杭春晓写的《政治决定一切:运动中的中国画》后,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杭春晓,先后在学术期刊发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