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极不均衡,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统筹规划、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后勤管理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主干网和中高速地区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等基础教育信息工程的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迈出了长足一步,特别是教学与科研信息化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与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带动高校后勤信息化,同时,也对后勤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水平的后勤信息化来保证和促进教学、科研信息化。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后勤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要求。
  高校后勤在满足教学、科研、师生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需要后勤管理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和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可以促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机构的转变、管理队伍素质和后勤服务质量效益的提高以及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人性化,提升传统后勤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后勤管理办公无纸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活动数字化、决策科学化,达到提高后勤管理与
  服务水平的目的。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很不均衡,表现形式各异。如有些高校后勤公司只是在后勤管理中引入Word、Excel及Access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以满足岗位核算需求;有些高校后勤部门引入一些资产管理、公寓管理等管理软件,满足其部门管理的需求;又有一些高校后勤公司发展到信息卡阶段,由最初用于食堂售饭的IC卡,逐步延伸到水、电计费、门禁刷卡等领域,但还没有涉及到后勤其他的相关业务和综合管理;当然,还有一些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较高,达到了信息化平台管理阶段,也被称作“数字后勤”,它不仅把前3个阶段包含的所有消费层面、成本层面、核算层面进行数据整合,同时还能够把后勤集团下属的10多个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
  2.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如今人们基本已经具备信息化观念,但对于高校后勤信息化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及网络就算是后勤信息化了;有些人认为应用各种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服务就是实现信息化了。其实这些认识都有其片面性,高校后勤信息化涉及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各个层次和方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高校后勤信息化,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后勤工作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更新观念,推动信息化建设。
  2.2.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
  纵观现今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大多比较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满足本单位基本工作需求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从而忽视了各单位管理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横向信息共享的能力,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各系统间整合困难、已建立的数据信息不能充分利用、重新建立或修改软件浪费资源的结果。另外,一些决策者习惯于用投资大小来证明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盲目追求信息化设备的先进性,存在着“一步到位”、“盲目先进”的误区。结果,大量一流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到了技术生命周期,又成为淘汰品,反而阻碍了一些学校搞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2.3 人员技术素质偏低,信息管理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队伍中干部不熟悉企业管理和工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后勤员工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大多高校的后勤员工由于文化素质的原因,其信息处理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配备了电脑,但多数只限于日常文字的处理,甚至于不能熟练进行文字录入的工作人员还不少,更不用说使用办公自动化进行信息处理了。这样的管理者和劳动者显然难以跟上也不愿跟随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中,信息化必然发展缓慢。
  
  三、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目前,高校后勤的信息系统无论从建设进度上还是从利用效益上说都是滞后的,其根本原因不是来自于技术、物资、资金,而是后勤自身。因此,在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后勤信息化,观念要先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要求后勤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整个后勤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它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抓手”,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形成领导重视、中层积极、员工参与的良好氛围,树立良好的“网络观”、“信息观”。通过各种后勤媒体大力宣传后勤信息化,要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演示观摩、网络技能大赛、网络设计和应用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各级领导和后勤职工都能尽快地了解和接受后勤信息化,在高校后勤系统形成一种氛围、潮流和时尚,从而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2.科学规划,逐步推进。
  高校后勤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服务控制的电子化和管理控制的数字化。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大系统的整体规划,完成以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制度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全面、结构合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需求选择重点问题推进局部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后勤综合信息化工程分阶段实施,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3.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借用成熟技术。
  后勤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高技术工程,需要信息化应用型和管理人才。但高校后勤的职工学历普遍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的现实限制了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是信息化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信息化新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都比较雄厚。因此,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优势。这也是高校在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是一个可利用的最大优势。同时,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技术在其他许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许多技术是成熟技术,只要稍作改进和技术的迁移就可顺利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有效运用。因此,在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借用相应领域成熟的新技术。
  4.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职工的信息应用能力。
  高校必须选聘有信息化意识又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才补充到后勤队伍中来;同时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强、科技基础扎实和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队伍,形成出色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团队,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此外,从事信息系统维护和建设的人员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给他们以应有的待遇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建立和完善职工计算机培训和进修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师资资源由相关教师或本部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指导,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参与学习。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后勤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职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全局角度出发,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统筹规划,并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全面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 2006,(3) : 269-270.
  [2]金文东,张国强.关于深化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3):121-123.
  [3]李储君.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的提升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104-107.
   [4]邓易元,施于人.谈信息化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07,(10):143-144.
  编辑/高伟
其他文献
摘要: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法律职业开始走上了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对中国的法学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家实行司法考试的条件下,中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才能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在矛盾中达到和谐,也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育;改革    据司法部发布的2008年考试公告,普通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外贸人才供需错位的现状,提出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打造立体化的培养体系,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市场需求;控制;反馈与监督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学院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地方性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近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很多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美国共发生了4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07年、1929年、1987年、2008年。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经济低迷长达10年之久。有专家预测,2008年由美国次贷、次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次贷;次债    一、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原因    早在200
期刊
摘要:V.S.奈保尔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位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典型移民作家,这种复杂背景导致了他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文化认同危机,使他成为“文学世界的漂泊者”。本文拟对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和文学世界进行探索,揭示其研究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文化身份;漂泊者;寻根    “身份”(Identity)一词源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狭义的“身份”指的是独特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本质差异。广义的“身份”指
期刊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扰,无法有效地和他人进行沟通。随着现代化的实现,人类社会将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如何提高学生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成为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交往;陌生人    一、前言    大学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是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和从业人员所产生的影响,从现有从业人员和准从业人员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应对失业、减薪等不利影响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从业人员    一、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已经产生负面影响,并从直接服务于外贸的物流相关行业开始,逐步向国内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和消费物流领域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
摘要:现象学和分析哲学是20世纪两大哲学思潮。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差异来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现象学;分析哲学;意向性;20世纪西方哲学    1.引言  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西方哲学在20世纪提供了4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分析哲学运动、结构主义运动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属于哲学范畴,分别代表了欧洲大陆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问题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建筑领域更是如此。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核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增长势头迅猛,高层建筑由于体量庞大,能耗更高,因此,在建筑设计及建造过程中,注意增强节能意识,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当前整
期刊
摘要:本文概括了我国天然气资源储存量分布的具体情况,介绍了液化天然气的广泛用途和常见的天然气液化流程并说明其优缺点。  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多分布于中西部,而东南部沿海地区却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地区,所以要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利用与运输之间的矛盾,发展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
期刊
摘要:有效地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创造文明、和谐、人性化的施工环境,是建筑施工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如何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部门广大领导干部应时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途径    安全是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各个行业的生存保障。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