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需要预设与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彩的课堂需要预设与生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标理念。
  [关键词]方程 天平 平衡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5
  在“‘学程导航·活力课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会”上,我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认识方程”一课。吴老师以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组织教学,使教学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生长的愉悦、发展的快乐。下面,我撷取吴老师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片断,与大家共同探讨、分享。
  片断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课始,吴老师问学生:“听说过方程吗?对方程,你了解些什么?你有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吴老师归纳出以下问题:(1)方程是怎么表达的?(2)什么是方程?(3)方程能解决什么问题?(4)方程有什么用处……
  片断二:玩摆放水果的游戏
  吴老师结合纸制天平,先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示出天平两边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然后在天平右边托盘放入300克的砝码,并追问:“天平左边托盘应该放入多少重量的水果呢?”学生放入180克苹果和120克香蕉,吴老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式子)表示出这一过程。接着,吴老师让学生继续进行放入水果和取走水果的操作,并启发学生用式子表示出来,如180 □=300、180 x=300、180 x>300……
  片断三:认识方程
  师:刚才我们在操作天平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你们能够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生将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等式中又可以怎样分类?
  生:将只有数字的式子分成一类,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分成一类。
  这里,吴老师通过分类、归纳、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同时区分方程与其他式子的不同。
  片断四:心中的天平
  出示题目:a-15、9.8 0.2=10、80 □=120、5y=35、n 17>27。
  师:这些算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吴老师在学生回答后取走纸制天平,让学生调出心中的天平,并出示情境图:将一壶装有2000毫升的水往两个暖壶倒满水,再往一个200毫升的水杯倒满水,正好倒完。吴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正好倒完”这个关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来表述心中的天平,从而列出方程2x 200=2000,实现了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片断五:结合方程讲故事
  吴老师让学生根据方程30 x=100讲生活中的故事,并让学生分别创造一个乘法、除法、减法的故事。“一个渔夫捕了一堆鱼……”“爸爸有350元钱,每次掉的钱一样多,最后剩下50元……”“一瓶牛奶有300克……”这里,吴老师让学生创编故事,巧妙地把方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又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反思:
  课堂教学中,吴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造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点拨。
  1.经历生动的学习过程
  课堂上,吴老师引导学生从天平平衡或倾斜状态中发现等量关系,并记录下不同的式子,让学生经历了生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这样教学,学生建构的不再是呆板的数学,而是充满灵性的数学。
  2.享受智慧生成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挖掘、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清晰辨别属于方程的式子,吴老师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现场辩论,使学生发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概念清晰,享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上,吴老师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学习材料,提出学习要求;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探究;充当一名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体会……这样教学,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能力,使课堂真正焕发出活力。
  一种建构的课堂,一种生成的课堂,如此精彩,我徜徉其中,品味其间无穷的魅力。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解题常常会涉及数学思想,要重视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渗透和运用,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以鸡兔同笼问题基础上衍生出的“三者同笼”问题为例,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三者同笼”问题的解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 “三者同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3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摘 要]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是以生为本,师让位于生,唤醒学生交流、创造和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堂。以“认识小数”一课为例,呈现一节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及思考。  [关键词]认识小数 课堂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第一节。  [教学实录]  1
[摘 要]理解为先的课程逆向设计即美国教学改革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倡导的UbD模式。逆向设计是一种设计过程,即先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达到理解的目标,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和理解了相关的内容,最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来达到目标。逆向设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即要求学生应该知道能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我们所追求的持久性理解的东西是什么。第二阶
[摘 要]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下的“微课题作业”能有效地评价学生领悟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效度。作业的过程也是对策略性经验的进一步提炼,直至把这些经验“加工”成真正沉淀于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一种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的经验模型的更大影响在于提升后续数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微课题作业;策略思考经验;研究方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要能够内化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平方数的相差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形的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即借助有形的学习材料,完成学生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  [关键词]数学思维;平方数的相差关系;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28-02  众所周
[摘 要]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丰富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进行“真探究”,数学学习才具有意义与价值,也才能真正落实“四基”目标。  [关键词]探究活动;动手操作;探究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36-03  《义
[摘 要]小数与整数、分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 “小数的意义”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本质内涵,剖析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变式应用等方式建立小数与十进制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数意义;十进制;分数;整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通过唤醒、想象、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展开丰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生长”出具有生命力的新思想和新知识。  [关键词]活动经验;唤醒;想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07-02  “一盎司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摘 要]教材中编排的数学活动有三大步骤:第一步是“创设情境,分析问题”;第二步是“数形结合,优化方案”;第三步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通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可有效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使其学会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情境;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3-01  人教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