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低碳设计来说,低碳经济这个说法太低级了,我改成“低碳高梦”,其中,低碳是质料因、形式因,高梦是动力因、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认为万物缘起有四因: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材料,也就是低碳所说的材料;第二种是形式因,即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也就是在低碳材料上进行的图案和形状的设计,指符号表达;第三种是动力因,即实现设计的动力来源,低碳设计是要实现人生梦想;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低碳设计产品要表达的意义。
  一位低碳设计者说,我是一条狗,不按正确来叫,而按自然来叫。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存在论问题,即让什么优先在场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低碳设计实际是一种符号艺术,符号背后是意义的存在。这里重要的事情是,谁“在场”。低碳本身说的是质料在场,也就是在场的主角是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建筑,问的是材料实在不实在。现在不打仗,又不是修碉堡,为什么材料非要按修碉堡的坚固标准,而不能用轻型的低碳材料?这一般是修房子的人看世界的角度。这个意义上的低碳是指绿色环保,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亚里士多德说质料的时候,他更关注的是里面灌注的意义,这才是我说的更应“在场”的东西。当精神在场的时候,物质质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这个时候环保是什么意思?从设计角度讲,只不过就是用来表达精神符号所采用的一种质料,是选环保的,还是不环保的。质料只不过是一个功能材料。我们过去的传统社会是把更多的资源消耗在质料上,这是一个低级发展的状态。随着发展,人的追求慢慢上升到了价值和意义层面。
  设计本身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在场有从低到高三种境界。第一是创造使用价值,第二是创造价值,比如说你的设计卖出钱了。市场经济的政治正确,是以有没有价值为标准的。这两个价值,对应的是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这之上,人类到了第三个境界,创造自我实现价值。自我实现就是自由,就是设计家说的,不按正确来叫(正确的只是有价值的,但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如“有钱不快乐”),但也不是按自然来叫,那是低碳的叫法,应该是自由地叫。我把狗自由地叫,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称为意义价值。
  我认为设计的核心不是设计出质料,也不是设计出价值,而是创造出意义。第一代设计追求的是结实,以碉堡为代表。第二代设计追求的是怎么赚钱,就是设计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创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什么东西最容易创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就是跟着正确走,正确是有标准的,所以我们经常掌握了正确,因此基本就掌握了钞票。但是我认为有更高境界,第三代设计追求的是意义。
  乔布斯不考虑正确,他从来不认为用户是上帝,他说他才是上帝,他做得爽了,别人愿意跟他一样爽,那钱就来了——这就是意义创造的价值。这种设计观是价值跟随意义。意义和我们说的前面两种价值是什么关系?它是质料的形式因和它的主体内容(动力因和目的因)。
  我们早期农业社会的建筑标准是建立在结实基础上的,是一种质料标准。那个时候只要有条件,用的材料是非常耗能的。工业社会把重点放在价值和形式上,也是耗能的。但是只有到了符号世界,才开始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东西。法国的哲学家一直在研究结构主义,就是研究符号的意义,意义在什么地方?就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目的,以及情感和体验都可以归为意义。当意义重要的时候,谁变得相对不重要了?质料变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我可能穿一个材料很结实的衣服,穿一百年也不坏,但是如果我的重心放在符号意义上,我用报纸作为时装材料也一样可以,为什么非得把几百年不腐朽的金缕玉衣穿在身上?只要我高兴,什么质料都可以。所以我认为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
  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比它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只要我能够更加快乐,我用什么质料都可以。就好比点石成金,随便拿什么东西一比画都是艺术品。我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当质料。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这是我的核心观点。
  我的设计理念是,要从设计遵从于功能和质料,转向遵从于形式,比如社会流行趣味或者社会普遍价值,最终进入遵从意义表达。意义通过符号而在场,因此必然更加注重的是符号,而不是质料。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这個符号的设计,形式里面有六十国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符号的存在,符号的质料并不重要,但是意义非常重要。要让设计中的意义,从这个实体的东西浮现出来,解决意义在场的问题。找到那种亲近自然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未来的理想状态。找到这个东西,就是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阿里科·丹格特,195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1977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后创建丹格特集团,经营水泥、石油等产业,现为非洲首富。  在全球制造业环境最艰苦的几个地方,他建造了炼糖厂、面粉厂、制盐厂;他被公认为最具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精神的黑人企业家;过去15年间,他的净资产从33亿美元急速扩张到220亿美元,令人惊愕……他就是非洲首富——尼日利亚丹格特集团董事长阿里科·丹格特(下称丹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三编第一章“到十八世纪中叶,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中,对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核心内容及其政治后果进行了考察并做出了深度的解析。一、十八世纪法国文人政治兴起的背景  正如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说“文学是一个具有某种欧洲历史的概念”,法国十八世纪的文学不仅相当繁荣,而且地位高涨、作用明显。“文人在法国从来没有展现像他们在十八世纪中叶前后所展现的精神,从
王晓明  “直到经过了最近这一二十年的人生波折,我才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确有‘命’这一样东西……你当初的诞生时间和地点,正牢牢地把你攥在手心里:这就是你的命。”1993年,学者王晓明写就《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以这段话开篇,引出鲁迅的出生,道出他之后56年的人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有关鲁迅的传记陆续出版,曾庆瑞的《鲁迅评传》、林志浩的《鲁迅传》等,从不同层面解剖鲁迅,让更多人理解《从百
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国门渐开,高层外事活动接踵而至,北京市有外事接待传统的高级宾馆从沉寂中逐步活跃起来,但当时普遍遇到一个因极端“左倾”政治而生成的社会“隔离墙”。  从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开始,为适应领袖破除外交困局的“腾挪”方针,在坚持意识形态主体不变、继续高调“世界革命”的同时,怎样降低党内外对“帝修反”的排斥程度,扭转民间弥漫的敌意,放松整个社会对外的斗争硬度,倒成了高层颇费苦
二十世纪初期,在宣扬 “新史学 ”时梁启超颇为自信地说道: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者而最切要者也。”(《新史学》)他坚信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 ’或‘人类资治通鉴 ’而已。”今天,随着中国与世界形势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许多行之已久的旧的历史叙事已经很难准确、全面地论述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基本面貌。与此同时,对于中国而言,要想正确地认识过去、展望未来,就不能缺少合理的、自洽的
雍正年间的曾静案,震惊朝野。湖南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居然派遣门徒远赴西安,联络素不相识的川陕总督岳钟琪,邀其举兵反清。在当时人看来,这绝对匪夷所思。在给雍正的密折中,岳钟琪称之为“此等奇幻之事”。而雍正帝本人看过曾静等人的供词后,朱批:“览逆犯之供单,更属可笑人也。”还很幽默地在宠臣鄂尔泰密折的批语中说:“遇此怪物,自有一番奇料理,卿可听之。”  曾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他到底怀有什么样的政
《莺莺传》是唐传奇的名篇,也是唐传奇的话题之王,崔莺莺“小诗代简”约张生相会的具体时间似乎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一、“失期”的张生?  在小说中,张生希望通过红娘达其衷情。红娘的建议是“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这正投张之所好,于是,“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虽然作品并末直接给出这两
每个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会对阅读有太多的话要说。我这里想说的,仅是阅读三部文学作品的开头所引发的一些联想。先来看德国作家托马斯 ·曼的代表作《魔山》的开头:一位纯朴的青年在盛夏时节从家乡汉堡出发,到格劳宾迪申的达沃斯高地旅行。他准备乘车做为期三周的访问。 …………汉斯 ·卡斯托尔普(Hans Castrop)—这是这个青年的姓名—独个儿坐在灰色坐垫的小车厢里,身边放着一只鳄鱼皮手提包,这是他的舅舅
当《叫魂》的作者在第八章将故事的谜底揭开时,我体会到一种兴奋:果然,叫魂者并无其人。因为,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我经历了数度角色的转换。最初我只是一个猎奇者,想知道一些关于叫魂的神秘故事;然而,当书读到近半时,我突然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叫魂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于是,在这个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怀疑者和探险者。最终,在第八章我成了一个胜利者: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乾隆皇帝所担心的那种叫魂事件的确没有发生。虽然我
小说《伤逝》中,写涓生在觉得子君成了他的负担之后,发了这样的感慨:“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这里“捶着一个人的衣角”是什么意思?  “捶”字的意思,《说文解字》说是“以杖击也”,《辞海》的解释是“用拳头或棍棒敲打。如:捶衣。”《辞源》的解释是“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