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想尽办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这就是我现在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激发 培养 兴趣
  由于受年龄小,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向有限的40分钟要成效,除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之外,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推动力,而兴趣往往来源于好奇心,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想说说几点想法。
  一、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接近生活经验,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越浓。例如,在讲授“乘加乘减”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的春游秋游中抽取问题情境来教学,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全体同学要划船,公园有5条小船,每条船可以坐6人,结果还有3人在岸上等,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如此,不但可以把课本中的题目变成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努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表”,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达不到铭记于心,脱口而出的程度,对学生的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难以补救的影响,试想一下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如果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他的数学成绩会怎么样呢?所以我认为,努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成绩在进步,必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从低年级开始,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路上步入正轨 。
  三、适当运用表扬和奖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时机,运用表扬和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科的学习也一样,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的心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采用激励性评价,补以恰当表扬激励的评价,有如沐浴春风,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讲,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如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肯定会越来越浓。
  四、适当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当开展数学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有实验证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平时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學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与好奇心驱使,总是希望争得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再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比如: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方法更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数最多等,都可以使学生“大显身手”,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学习兴趣自然越浓。
  五、善于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采取不同的德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语言表达可以让学生尽快的接受,如果学生连提议都不懂,就不能启发,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利用正迁移,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加以转换,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是学生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勤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教师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我发现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的批改上写了评语,并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作业的批改为什么就不能跟语文作业一样呢?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实践证明,通过评语的引入,教师可以跟学生有个更加深入的交流,师生感情由疏远变为融洽,每次作业发下去,学生们不但关注分数,而且注重评语写了什么,很自然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包括我自己都认真钻研,积极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取得了一些成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新课改目标下,对物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过于重视课本内容,上课形式过于死板,师生互动性差,新课改后,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有更大的自由提出自己的简介,让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化,学会说呢过可以通过与老师及同学探讨中更深刻的理解课本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很多学生平时见到简单题就不愿动脑去算,碰到难题又觉得自己做不出来,渐渐地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坏毛病
期刊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成绩始终难以提升,中学时代本应该是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讨厌学习”、“不愿学习”甚至辍学的农村学生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中一些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深受其害。近几年来,农村的赌博之风盛行,学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长期耳濡目染,慢慢地开始效仿,有的还参与大人的赌博,大人也不阻止,任其发展;学生对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式作或是
期刊
数学课堂上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有助于教学者了解学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学生的集中力,更重要的是击活了课堂,使老师的独角戏,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师生双边活动。下面就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  问题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充满张力”的环境,
期刊
回味我从教30年来的工作,感触很多,在这里把我所有的体会和点滴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学习。  一、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之前首先认真读《新课程标准》,它就是我们以前的教学大纲。知道整个初中数学要学习哪些内容,哪些要学生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学生理解,哪些内容又是要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教材的编排体系,指导思想,这对我们备课提供了依据,熟悉教材内容,知道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在备课时可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如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在大处把握了方向,小处却有所忽视。如农村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
期刊
少年兒童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通过感官,接受声音、形态、色彩、数量等信息,进行具体的形象思维。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动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进行数学教育,把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富教于乐,对培养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一、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少年儿童爱听故事,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上新课时,针对教学内容选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来
期刊
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期刊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有创造性,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谢佐齐教授在访问中国时指出:他带过不少的中国留学生,发现他们大多数笔试成绩非常优秀,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差了。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期刊
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有效与否,我看关键就在于——这个问题能否把学生“吸引住”,这“吸引住”就应该包括学生能听明白这个问题,并且很感兴趣,想去解决回答这个问题,能达到这样目的的提问就应该称得上有效了。下面几个案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学目的,有不一样的提问方式,我认为都可以达到有效。  案例1: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