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失范及对策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在道德层次上处于最低的位次,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具有高学历的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对策
  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积淀,也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及社会凝聚力,因此,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但从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状和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既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者亟待探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失范现象,一是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在教室、实验室等内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寝室内杯盘狼藉,公厕内不讲文明,校园内乱涂、乱画现象较为严重;二是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转为“正常”,就餐时不排队,打架斗殴、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屡次出现,上课随意玩弄手机,自修室乱抢座位现象屡禁不止等;三是礼节、礼貌知识欠缺:穿着短裤、拖鞋上课,乘坐公交车与老幼病残抢座,遇见师长闷声而过,在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合一些男女同学亲昵行为有失分寸,不以为耻,反义为荣等;四是集体意识淡薄:表现为对班级、院系活动不积极参与或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五是浪费现象严重:个别同学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生活中不省吃俭用,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校园内吸烟、喝酒现象严重,食堂饭菜不合胃口就随意倒掉等;六是不爱护公共财物:图书馆中一些图书资料、光盘不翼而飞,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坏严重。另外,部分学生任意践踏草坪,破坏公共绿化;还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并缺乏网络公德意识,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不文明语言等。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消极思想如“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等容易玷污大学生的心灵。二、高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家庭教育严重不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德育的形成。三、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够,社会实践缺乏,文化积淀浅薄,个人主义严重,责任意识淡漠。这些不良行为如不加以规范、制止,就会蔓延开来,会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作用
  “两课”课堂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行为规范,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 教师在讲授此课的同时,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以及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状,运用辩证的观点和立场加以剖析和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另外,高校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关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运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习惯的形成。此外,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也要渗透贯彻社会公德教育,这样可使大学生关注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仍具有现实意义。它具有导向性、感召力,可激励他人奋发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榜样通过其导向和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展示道德情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大学生中的“道德模范”、“优秀党员”及学生干部要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 2] 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更要发挥表率作用。“学位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是传播知识的示范者,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去做,自己也一定身体力行,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另外,要注重榜样的“真实性”,必须是真实的事迹,感人的场面。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推崇“圣人道德,英雄道德”,从而认为榜样的行为可敬而不可学,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对道德榜样无所谓的思想,要改变这种对道德榜样低认同感的现状,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宣传大学生现实的事迹,加强文明典型、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来感召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校园文明活动,还要创建校园网、广播站等宣传平台多渠道宣传大学生的先进事迹,从而使每个大学生感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榜样,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学习榜样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发挥制度的作用,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他律”作用,这样可以起到“教育效应”和“警示作用”。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就餐要求》、《大学生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 》等,使学生在学校的各个场合都注意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不良行为都能根据相应的制度规定进行处理教育,同时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以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动员学校志愿者协会与学生处及各院系成立检查小组,随时监督各种不文明行为。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还要对各院系的文明修身活动进行量化、细化评比,做到扬善抑恶,奖优惩劣,鞭策后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创建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系列创优活动,这样可进一步促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他们的日常行为有“他律”向“自律”转变,更是巩固和发展学习基础文明及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要多渠道地开展基础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培训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必须有制度的约束,但同时也要靠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杨澜说,“人都是在不断的成长”,大学生的成长本身就是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训也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才能提升其对社会公德的认知能力。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提升,要靠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要尽量多开德育选修课和较多的德育活动,如“大学生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课,请一些大学的礼仪教授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学校也可以搞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宣传文明礼貌知识,让大学生从中能懂得怎样更好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3] 此外,学校要利用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等各种宣传手段对社会公德教育进行宣传,同时对校园中涌现的文明标兵,道德模范等要进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而对那些做的不好的大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大学生的思想热情,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做到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达到由“他律”到“自律”的效果。
   (五)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塑造大学生社会公德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德育提高的进程,高校只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促使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质的养成。因此,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高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组织办好学校德育网站,繁荣校园德育文化,营造网络文化教育氛围,并发动大学生社团、协会开展一些与社会公德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倡导社会公德的教育宣传,如开展“十无”校园,做“四有”新人,“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能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具体实施,极大地繁荣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弘扬了时代正气,鞭挞了不文明的现象,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总之,多项实例表明:高校要能长期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就能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的提高。二是高校要花大功夫抓好教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这些方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社会公德形成的主要区域。所以对这些地方要进行大力度的建设和管理,促使大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另外,高校还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校外的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必要的监管,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外环境。 
   (六)让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锻炼活动
  叶圣陶老先生说:“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讲解德目;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才能完成”大学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公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让大学生亲身参加各项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真正体会社会公德内涵,如“上海师范大学的广大学生就积极开展了以清洗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活动,学生每天必须在早晨、中午、晚上放学为学校打扫卫生,捡垃圾等,同时,该校将‘文明修身’活动作为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不合格者不颁发毕业证书。”[ 4] 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学校让学生亲身参加大扫除如捡校园废纸、垃圾袋,擦去桌上的字迹、墙上的污迹,这样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一定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教育,自我教育的典型实例。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礼貌月’、‘感恩月’、‘忠诚周’、‘敬老周’、‘排队日’、‘青年志愿者服务’、‘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等校园外实践活动”,[ 5] 深入街道、社区、公园等城市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参观企业并了解遵守社会公德在求职应聘方面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培养起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总之,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严重现状,高校必须加以高度重视。但由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所能改变扭转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相信通过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能与21世纪的时代发展相符合。当然,高校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通过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6]
  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31.
  [2]霍晓东、申萍.大学生公德教育的缺失与纠偏[J].唐都学刊,2001,10(17):65.
  [3]李广生.对大学生道德榜样问题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7):2.
  [4]王晓勇.从他律到自律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J].河南教育,2005,(5):25.
  [5]赵聪慧、薛红英.大学生公德的现状、成因及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12):50.
  [6]马孝青.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J].育人,1996,(4):57.
  (作者单位:1.2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3河南省商城县李集乡政府 河南 商城 465310)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讨论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青睐的一种常规教学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倡导追寻开放互动的教学理念和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讨论中话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讨论的质量,在课堂讨论中,话题应该如何选择?教师如何设置的话题?这也是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话题设置;课堂讨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
期刊
摘 要:内蒙古旅游教育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同时发展旅游教育的很好局面。但由于旅游用人市场正处在发育初期,存在人才培养与需求错位、用人观念与就业观念错位等问题,影响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定位,改革教学体系,加强行业合作,强化能力培养等措施,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旅游人才。  关键词: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旅游市场;内蒙古
期刊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全纳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全纳培训,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要坚持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统一。  关键词:全纳教育;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发展  1.问题的提出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本文从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开始分析,然后从全球经济一体化、高职教育发展、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影响以及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对象的特征等角度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高职教育中得以推行的必然性,最后重点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成果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宋旭《辋川图》和王原祁《辋川图》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作品的不同方面的因素和作品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宋旭;王原祁;《辋川图》  引 言  《辋川图》是中国绘画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一幅作品。其创始者王维不仅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唐朝名画录》有记载:“王维,字摩诘……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复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
期刊
摘 要:会计专业作为知识应用型专业,要求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会计知识在理论上的规范性,方法上的抽象性、概括性、系统性,运用上的灵活性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保密性决定了会计知识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艰难性。本文以已有的经营性会计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创设有效会计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让会计毕业生在就业前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快速转化,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摘 要:英语介词是连接词语并表明其内部关系的重要手段。介词结构所表达的大都是静态含义,但也有些介词具有鲜明的动态意义。本文以《英语世界》2011年第1-2期的译文为例,探讨英汉翻译中介词结构的动态含义应该如何转达的问题。  关键词:介词短语;静态意义;动态意义;转达  一、引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经长期演变而构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其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到很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的情感管理是将情感融入进学生党员的情感世界中,以满足他们德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党员的行为由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为目标。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融入情感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各方面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情感管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培养人的情操,增进人的情谊,从而激发增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一所地方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为例,就“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地方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做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三下乡    一、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踊跃参与其中,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
期刊
摘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的基础上,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但在学习及教学中发现《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决定论、假设资源无限、人不是理性的”等理论与实际不符,甚至存在矛盾,本文将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资源无限;资本;理性  关于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论》里面的很多内容尤为重要,笔者都是比较赞赏,甚至为其理论而敬畏。不过,关于“经济决定论、假设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