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字里行间显功力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马迁写人物时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还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这些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后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人物形象 技巧
  优柔寡断的项羽、巧言令色的刘邦;老谋深算的范增、忠心耿耿的张良;因小失大的项伯、有勇有谋的樊哙是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他们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对他们的塑造体现了司马迁刻画人物的卓越技巧。
  一、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从始至终充满矛盾,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作者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如对樊哙的描写就是典型的一例。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紧急时刻,樊哙抱着“与之同命”的决心“带剑拥盾而入”。一场流血斗争似乎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使读者的情绪陡然紧张。接着,作者描写了他面对项王时的一系列表现,“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其豪爽勇猛之态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表明樊哙不只是勇猛之徒,他也深知谋略,善于政治斗争。正是他的话,印证了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求情的话,打消了项羽的疑虑,使形势转向缓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刘、项之间杀机四伏的矛盾,如果没有一触即发的危机形势,樊哙的形象何以表现得如此栩栩如生。同样,对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的刻画没有一个不是在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的具体表现(语言、动作、神情)来体现他们的性格特点的。没有宴会中项羽的优柔寡断就没有范增的“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焦急暗示;没有项王的“默然不应”也不会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险场面,自然不会有樊哙闯帐的高潮情节。项羽的妇人之仁、范增的机敏暴躁、樊哙的有勇有谋便无法展示。因此,紧张场面的描绘是《鸿门宴》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因为这一点,使项羽、刘邦、樊哙、范增成为历史人物长廊中一个个光辉的典范,为后世许多文学家塑造人物形象所宗。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的刻画人物也是本文人物塑造的一个特色
  同样是面对告密者,项羽表现得暴躁轻信而少谋略,听到曹无伤告密后,勃然大怒,轻率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但宴会上刘邦的假意奉承,又让他立刻心软了下来,不但轻易相信了刘邦的话,而且胸无城府地把告密人和盘托出,导致曹无伤枉送性命。而刘邦在听到项伯告密后却显得慎之又慎,初似一筹莫展,连道“为之奈何”。接着,他诚心倾听张良的正确意见,为自己的充分考虑赢得了时间。然后,他问张良和项伯交情的深浅以判断其可靠程度。接着,他又问年纪的长幼,进而拿出一套奉迎项伯的办法:“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极尽拉拢之能事。同时,又用一番花言巧语为自己辩解,取得项伯的同情和信任,为日后的利用打下基础。两相比较项羽看似果断,实则暴躁鲁莽、有勇无谋、天真轻信;而刘邦初似胆小软弱,实则精细老成、知人善任、能言善辩。项羽在鸿门宴一开始就输给了刘邦,为日后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其实,《鸿门宴》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不仅仅表现在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也表现在其他人物身上。张良和范增,一个是刘邦的宾僚,一个是项羽的谋士。就其地位而言,范增在项羽军中号称亚父,张良对刘邦来说视如臂膀。但两人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却有明显的不同。范增给项羽出谋划策,提出建议是命令式的。他要求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没有商量的余地。宴席上,他见项羽不按预定的计划行事,干脆独自做主,找来项庄,让他在宴席上刺杀刘邦。事败之后,公然大发雷霆,击碎玉斗,指桑骂槐。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足了刘邦面子。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争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与范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宴席上,时时关注刘邦的安危。在最危险的时候,临危不乱,运筹自如,最后又独当一面,在刘邦逃走后向项羽、范增送上礼物,显示出与范增不同的儒雅风度。他们两个,一个得到主人的无比信赖,主人对他言听计从;另一个却不为主人重用。这一对比有力表现了刘邦的知人善任和项羽的刚愎自用。另外,项羽和范增对刘邦送来的厚礼,项王是“受璧,置之坐上”,而范增却“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并感叹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通过这一对比,我们仿佛看到了项羽在失去杀刘大好时机时故作大度的无奈,以及老谋深算的范增计划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戏剧场面。作者正是用这两两对应的手法,对比描写了两个政治集团成员各自的性格特点,从而预示了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司马迁还善于选择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
  如“樊哙闯帐”一节,“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樊哙豪爽勇猛的性格特征。宴席中座次的安排这一细节不仅巧妙地表现了项羽骄横轻敌,不可一世的霸气,也表现了刘邦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精明。司马迁写人物眼神也极其精彩,范增在宴会上焦急的“数目项王”以及樊哙闯帐时的“瞋目视项王”无不把人物写活。
  四、司马迁还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
  刘邦、项羽都曾见过秦始皇,而他们的感慨却大不相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极为坦率,可以想见他强悍爽直的性格。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说的委婉含蓄,又正好表现他贪婪多欲的性格。在《鸿门宴》一文中这一点也表现得很突出。范增先后几次“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所虏”的话语,虽仅数字之差,却表现出从尚可忍耐到忍无可忍的情感变化,突出范增暴躁的性格以及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宴会中,刘邦和樊哙都曾为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进行辩解,意思差不多,但刘邦的话柔顺谦恭,礼仪备至,而樊哙的话则责之以义,掷地有声,豪壮威严。同是一个意思,但话一出口就自显风范。
  由此可见, 司马迁写人物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写,既集中写点,又兼顾及面;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因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后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典范。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媒介素养自引入中国教育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而如何将语文课堂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是高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笔者以语文综合实践课《难忘的人物形象》为例,展示了媒介素养教育与高职语文课程的充分融合,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 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
期刊
摘 要:在常规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
期刊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教改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级学校和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构建高效课堂出发,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评价沟通这三个层面进行优化改进,全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高效 优化  一、创设情境,有效提高学习热情  情景教学法是现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合
期刊
思维是大脑对感性材料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反映,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而发散性思维则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的价值取向趋向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发散性思维训练则是实践新课程在改革理念的有效手段。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期刊
摘要:2014年12月19日《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对校长(园长)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园长)究竟该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仪、倚、易”,四个简单的汉字,饱含古人的智慧,这要求校长在学校(幼儿园)管理工作中透彻理解“一、仪、倚、易”的内涵,学会弹钢琴,展示管理教育艺术,勇于做学校发展的领航者。  关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挑战,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内涵。就目前的教学形式,小学生英语习得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  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新课改的进行是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培养英语人才的必然要求。那么,一线的英语教师该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  学
期刊
人生是不断的经历不同风景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风景就是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把每一道风景融合在一起就会形成风景线——耀眼的彩虹。这彩虹缺少了哪种色彩都不完美!  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这彩虹能够更耀眼——让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将来的不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
期刊
摘要:课后反思是教师调整教学,补救教学中存在问题,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程序。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后反思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从这些问题出发,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各位教师能从观念、质量、形式三个方面加强课后的反思,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的课后反思应以教师的“思”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会”为目的,用心回顾课堂上
期刊
摘要:现在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离其原点越来越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应试需要的影响,出现了各种模式化,如模式化的考题、答题、训练和押题。究其原因,和功利是分不开的。所以,现在语文考试要侧重表达题目的设置,重视语境中考查语言的基础知识,适当采用选做题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理想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的模式化 语文考试题目设置的建议  “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向生
期刊
摘要: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增加了诗歌内容,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英语魅力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一个新的任务。要想通过英语诗歌教学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关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品味诗歌韵律之美,欣赏诗歌文本之美,理解东西文化差异和分享诗歌写作快乐四个方面浅谈提高诗歌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英语诗歌教学 有效性 诗歌特点  英语诗歌是一种极富教学潜力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语言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