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练笔分类指导初探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学生的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我们结合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练笔的要求,进行了一些分类指导的探讨和实验,取得一定成效。
  一、用“自由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限制性作文存在着束缚思维、遏抑天性、挫伤兴趣等种种弊端,而自由练笔又可称为“随笔”、“放飞文”、“放胆文”,是一种没有任何限制完全自由的作文形式。我们在新生入学之初,首先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随笔本,作为一方写作的自由天地。随笔贵在“随”,随心所欲,信笔写来。形式不拘,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内容不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赤日皓月,微虫弱草,雄心壮志,私心杂念,无一不能为文。随笔贵在“真”,不必做作矫情,不必迎合敷衍,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可能粗糙,但粗中有率真质朴;可能繁杂,但杂中有情趣灵气;可能稚嫩,但稚得可爱,嫩得自然。唯其随,唯其真,学生才会兴致盎然,乐此而不疲,欲罢而不能。写作兴趣一旦养成,就有了写作的内动力,作文课就会由苦变乐,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一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
  二、用“观察练笔”培养观察能力
  有的老师和同学抱怨说,学生生活单调,写作材料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作文教学不可能先让学生丰富生活而后学习写作,何况我们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之中,每天都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事、物,只要注意观察,注意积累,每个学生都应该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有些同学之所以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正是因为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心中一片空白,拿起笔来当然是茫然无措。观察练笔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些观察对象和参考题目,让他们在观察中练笔,在练笔中观察。例如,菊花将要开放时,我们先提供一个“菊花开了”的参考题目,引导同学们到小花园观察菊花开放的时间以及其色、香、形等等。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养成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的观察习惯,进而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了观察,就会觉得“万水千山总是情”,就不会把写课外练笔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会认为是一种有趣的寄托,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提高写作能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力强的孩子绝不会成绩不良或文字不通。”
  三、用“分析练笔”提高认识水平
  相当多的中学生缺乏应有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表现在写作中就是,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清,或者举笔如椽,无话可说,或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对问题认识不全,好走极端,搞绝对化;有的对问题认识不深,隔靴搔痒,轻描淡写。分析随笔就是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他们用练笔的方式打“笔墨官司”,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辩驳。例如,校门口摆起了小货摊、小吃摊,有位同学很高兴,在班报上发表了《第二食堂到校门》,对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和给师生带来的种种方便进行赞扬。有的同学则通过观察,对其卫生条件和经营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分析其对学生身体健康、思想意识、消费心理以及学校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了“两军对垒”的局面。“对垒”双方还聘请老师作评委,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辩论赛。为了在“笔墨官司”和辩论赛中获胜,他们对小摊点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分析思考,广泛地查阅图书资料,虚心地请教他人,表现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做法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能力特别有效。
  四、用“精品练笔”夯实语言根底
  作文课上的文章多是限地限时的“急就章”、“快速作文”,不能够从容地字斟句酌,因此学生作文中语言粗糙、空洞甚至病句连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更何况每学期的作文数量寥寥无几,学生基本不可能用作文课来练习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是慢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特别需要课外练笔这样一种方式来天天写作、天天锤炼,才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倡学生写精品随笔。所谓精品随笔又可称之为“美文”,这里主要是指语言典雅、精美。我们在每个学期都要求学生选出两三篇自己比较满意的课外练笔,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反复复的修改,也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经过精雕细刻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语言流利甚至优美的水平。
  实验表明,课外练笔的分类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观察能力、认识水平和语言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加强科际联系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建构主义理论,也具有心理学依据。历史学科要加强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 历史学科 科际联系 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探索如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我们采用开放式教学,突破写作教学误区,给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解除束缚,凸显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教学,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漠视了学生主体性。为
叶圣陶先生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自学”。“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求得课本中的知识,又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从事事物物中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最根本的是“练成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既是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是引导他们将来终身自学。活用叶老的“自学”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自学”教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历史学为维护其客观严肃性、叙事公正性,史学语言往往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生动形象性。因此不少学生虽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教科书;而不少历史教师在执教历史课程当中,也习惯于重视历史的知识性、逻辑性,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和分析,言必称“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习惯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忽视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即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看似科学实则机械,学生不能不慨叹学习历史的枯
摘 要:地理研学旅行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大禹陵远足活动为例,运用谷歌地球、LocaSpace Viewer和户外助手软件,详细介绍了地理研学活动视频的制作方法,以期丰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成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研学旅行;视频制作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除了正文部分外,教科书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取了许多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等史料。这些史料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对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历史知
笔者所工作的南宁三职校是南宁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自治区重点职校,在校学生近2000人,开设有商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烹饪、旅游、饭店、电工等专业。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南宁市本地生源,二是全区县镇、农村学生。在这两部分生源中,都出现了“招进来,留不住”的现象,学校学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笔者在此对自己所在学校学生流失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学生流失的基本情况  笔者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静心思考,得出几点体会,略表拙见,还望同仁指正。  一、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育之中,德育为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师者为人师表,其言谈举止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行为高尚的师者自然会带出行为高尚的学生,很难想像一个思想道德水平低劣,急功近利,唯金钱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有:(1)小组调查法;(2)学习/共同学习法;(3)拼图法;(4)团队游戏竞赛法;(5)学生小组成就分组法;(6)合作完整阅读写作法。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依赖,互相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合作过程中
一、易错原因举隅  1.对文本的文体特征不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传记、新闻访谈录、报告、科普等文体,考生只顾及文章内容,而忽略了文本的文体特征,使得阅读的思路不清晰,对信息要点的捕捉也显得盲目。如山东卷的《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属于人物评传,不了解评传的文体特征,回答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的第二问也就会漏答。  2.对实用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