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标准,然后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部门方法和八大类能源,采用2014年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对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的低碳经济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各地区低碳经济水平的发展有显著差异,呈现出从东到西发展水平逐步降低的整体分布。基于此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低碳经济的标准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低碳化浪潮成为继信息化之后,世界迎来的又一次新浪潮。一场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战役已悄然在全球打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充满了挑战但也不乏机遇。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更加引起各国重视。从我国来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降低国内资源的过度损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无论是从产业潜在利润还是从创建工作来看,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新兴产业,成为直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我国是世界上的碳排放最高的国家之一,碳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问题,因此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
通过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本着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等原则,本文尝试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技术进步、碳排放四个方面,共选取15个指标来构建评价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获得并經过明确的公式进行计算所得。
1.因子变量构造
本文利用spss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652>0.5,说明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可进行因子分析。因此计算得出各指标相关矩阵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中可知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335%,说明提取了原始数据的88.335%的信息,大于85%,信息提取较充分,因此取前5个因子作为主成份来代表原来15个指标对我国各省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评价。
2.计算因子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相关信息,可计算各省在各因子上的得分
由表2可知,在经济发展因子(F1)上得分排名前五的省呈现出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的次序来,其中上海的得分为2.85739、天津的得分为2.42359、北京的得分为2.14329,远高于其它省份,这说明就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反映来看,上海、天津与北京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有不错的基础。在环境因子(F2)上得分最高的四个省依次为江西、福建、浙江和广西,而且排名前十的省都集中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得分最低的省大部分集中于西部地区,这说明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中东部在环境保护上更加注重,而西部地区在此方面更为薄弱,这与其相对传统的发展方式有关。在碳生产力因子(F3)上得分前五的依次是青海、四川、广东、湖南、重庆,而得分最低的三个省份分别为山西、内蒙古、宁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差,得分最低的几个省份中多为中西部地区,这是由于西部地区主要以能源消费来带动经济,而能源的消费将对该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在产业结构因子(F4)上得分排名较前的为北京和海南,而得分最低的依次为天津、河南、内蒙古。在技术因子(F5)上得分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主要集中于东部与中部地区,这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不开。从综合得分上看,前五名顺次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最低的五个省依次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和贵州,其中排名前十的省中东部地区占据了八位,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高,较全面的发展了低碳经济。
3.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上文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低碳经济水平进行了打分与排名,发现部分省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现结合因子分析的得分结果,基于上述构建的15个指标,通过系统聚类的分析法对30个省的低碳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评价,将我国30个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类,具体如下表:(以下分析中所谈到的低、高碳地区均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间的高低)
高碳地区(1) 青海
(1)相对低碳地区。这些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较好与其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与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分不开。
(2) 相对高碳地区。这些省份的特点是在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碳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各自突出的地方,但存在发展不平衡,所以导致其低碳经济水平较低,需从调整发展结构出发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3)高碳地区。高碳地区为青海,决定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产业结构、环境保护及技术水平的指标。青海处于工业化前进阶段,重工业发展迅速,近年以来的发展主要是以高耗能产业为依托的能源优势发展,同时环保力度与技术水平发展较低,以上特征导致青海走上一条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尤为迫切。
四、我国低碳经济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并把主力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优质能源的开发上,通过这些能源的发展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考虑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减少重工业发展所带来的高耗能与污染,同时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此处可对重工业的相关部门,如钢铁、化工等部门制定碳排放标准,超出部分征收碳排放税,而对于想要发展低碳产业的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该类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碳汇能力。环境保护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碳排”与“碳汇”两手抓。
第四,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低碳理念。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如经济发展的重要,但同样应该被重视。应该加强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家低碳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慧,2012:《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许涤龙、欧阳胜银,2012:“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第22期.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3期.
[4] 舒娱琴,2012: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第16期.
[5] 王学民,2010:《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碳排放;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低碳经济的标准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低碳化浪潮成为继信息化之后,世界迎来的又一次新浪潮。一场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战役已悄然在全球打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充满了挑战但也不乏机遇。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更加引起各国重视。从我国来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降低国内资源的过度损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无论是从产业潜在利润还是从创建工作来看,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新兴产业,成为直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我国是世界上的碳排放最高的国家之一,碳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问题,因此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
通过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本着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等原则,本文尝试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技术进步、碳排放四个方面,共选取15个指标来构建评价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获得并經过明确的公式进行计算所得。
1.因子变量构造
本文利用spss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652>0.5,说明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可进行因子分析。因此计算得出各指标相关矩阵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中可知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335%,说明提取了原始数据的88.335%的信息,大于85%,信息提取较充分,因此取前5个因子作为主成份来代表原来15个指标对我国各省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评价。
2.计算因子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相关信息,可计算各省在各因子上的得分
由表2可知,在经济发展因子(F1)上得分排名前五的省呈现出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的次序来,其中上海的得分为2.85739、天津的得分为2.42359、北京的得分为2.14329,远高于其它省份,这说明就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反映来看,上海、天津与北京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有不错的基础。在环境因子(F2)上得分最高的四个省依次为江西、福建、浙江和广西,而且排名前十的省都集中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得分最低的省大部分集中于西部地区,这说明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中东部在环境保护上更加注重,而西部地区在此方面更为薄弱,这与其相对传统的发展方式有关。在碳生产力因子(F3)上得分前五的依次是青海、四川、广东、湖南、重庆,而得分最低的三个省份分别为山西、内蒙古、宁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差,得分最低的几个省份中多为中西部地区,这是由于西部地区主要以能源消费来带动经济,而能源的消费将对该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在产业结构因子(F4)上得分排名较前的为北京和海南,而得分最低的依次为天津、河南、内蒙古。在技术因子(F5)上得分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主要集中于东部与中部地区,这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不开。从综合得分上看,前五名顺次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最低的五个省依次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和贵州,其中排名前十的省中东部地区占据了八位,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高,较全面的发展了低碳经济。
3.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上文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低碳经济水平进行了打分与排名,发现部分省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现结合因子分析的得分结果,基于上述构建的15个指标,通过系统聚类的分析法对30个省的低碳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评价,将我国30个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类,具体如下表:(以下分析中所谈到的低、高碳地区均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间的高低)
高碳地区(1) 青海
(1)相对低碳地区。这些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较好与其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与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分不开。
(2) 相对高碳地区。这些省份的特点是在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碳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各自突出的地方,但存在发展不平衡,所以导致其低碳经济水平较低,需从调整发展结构出发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3)高碳地区。高碳地区为青海,决定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产业结构、环境保护及技术水平的指标。青海处于工业化前进阶段,重工业发展迅速,近年以来的发展主要是以高耗能产业为依托的能源优势发展,同时环保力度与技术水平发展较低,以上特征导致青海走上一条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尤为迫切。
四、我国低碳经济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并把主力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优质能源的开发上,通过这些能源的发展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考虑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减少重工业发展所带来的高耗能与污染,同时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此处可对重工业的相关部门,如钢铁、化工等部门制定碳排放标准,超出部分征收碳排放税,而对于想要发展低碳产业的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该类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碳汇能力。环境保护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碳排”与“碳汇”两手抓。
第四,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低碳理念。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如经济发展的重要,但同样应该被重视。应该加强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家低碳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慧,2012:《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许涤龙、欧阳胜银,2012:“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第22期.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3期.
[4] 舒娱琴,2012: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第16期.
[5] 王学民,2010:《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