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越南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越南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广西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方面是中国开展对越经贸活动最便利的省区。同时,广西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与越南既有海域相连,又有陆地相连的省区。因此,通晓贸易知识又掌握越南语的复合型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如何完成好越南语翻译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翻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越南语翻译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58-02
  随着中越贸易的不断发展,中越两国企业要开展合作必须进行良好的沟通,语言作为载体,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双方在项目考察、市场调研、项目评估、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方面都需要业务素质高和综合能力强的翻译人才。目前,市场上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越南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翻译的定义及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
  翻译是指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古代《诗经》中就非常讲究翻译的信达雅,《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二、翻译教学的目的
  翻译是一种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行为,是利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过程是将原文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的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的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新组织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如果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可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利用另一种语言予以再现,因此它涉及到语言的研究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译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讨,以有目的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这是翻译教学的目的。
  三、越南语翻译的起源与发展
  明朝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越南语翻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睦邻和安抚政策。明朝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专门设立“四夷馆”用来培养能接待来华朝贡的使节的翻译。“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同时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清朝继续明朝传统,改“四夷馆”为“四译馆”。《清史稿》记载:“顺治元年,会同四译分设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满、汉各一人提督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少卿一人提督之。分设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省四译馆入礼部,更名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二,曰西域,曰百夷,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衔一人摄之。”此外,明朝还出版了第一本越南语的教科书——《安南国译语》。民国时期创办了国立东方语文学校,开设有诸如越、缅、泰等东南亚小语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成为国内培养越南语翻译最早的高校。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民间往来频繁,越南语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地方高校也陆续开设了越南语专业,如广西民族学院(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步入21世纪后,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的推进,越南语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
  四、目前课程设置的现状
  1、课时设置不充足,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越南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教学,因此,在课时的设置方面尤显不足。而在越南语课程教学中又偏重越南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课程,翻译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同时,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种语言是由特定的文化而造成的,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只有熟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保证译文准确通顺。
  2、教材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越南语属于非通用语种,相关翻译教材很少。而现有的翻译教材又面向越南语专业的学生,侧重讲解语法和句式,对于非越南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显得生涩难懂。而越南高校出版的翻译教材则偏向政治、外交、风俗方面的题材,对于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而言帮助有限。市面上出版的这些教材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掌握经贸领域相关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能学以致用。
  3、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翻译实战训练
  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一直以来侧重于讲解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翻译课除了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在翻译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逐步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很多从事翻译教学的老师教学理念落后,并未根据当前经贸领域发展的新情况更新讲义内容,不扩充专业术语翻译词库,依然使用多年的旧案例,实用性不强。课堂教学很少使用多媒体,未能运用新兴网络媒体采集新鲜的教学素材,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媒体服务教学,使学生在听说方面进步不大。同时,社会实训课程并没有开设,翻译实训只在课堂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要求。
  五、改革与建议
  1、增加课时量,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为达到越南语翻译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打下更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首先要增加翻译课程的课时量。其次,翻译课程的设置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学生熟悉专业术语的运用,贮备词汇,努力成为熟悉行业和外语的专家型骨干。此外,还应该为学生开设范围跨度大的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2、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外延,它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展现学生个人的综合实力。学校可以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的平台。此外,结合专业学习,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如中越文化沙龙、越南语知识竞赛、中越学生联欢等。通过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能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乐趣。
  3、增设文化背景课程和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对语言的学习又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辅修汉语课程。当今很多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要学好并非易事;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官方对汉语水平没有硬性要求。外译中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外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外语原文内容的过程,其中掌握本国的语言和文化极其重要,这要求翻译要体会原著作者的创作本意,最终用汉语再呈现出来。只有具备深厚的汉语基本功底,领悟汉语言文学的精髓,才能做好翻译工作。如果汉语基础不扎实,词汇贫乏,则可能词不达意,译文质量不高。
  4、强化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涉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外国文化如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收听外国广播等,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越南语翻译课程是理论运用于实践最鲜活的教学体验。在教学中,讲究严肃性和灵活性并存。只有将翻译理论和技巧有机地结合,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翻译实践训练,才能提高翻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明史·职官志三》
  [2]李彩云.《越南语翻译》实践教学设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01)
  [3]谢小玲.基于中越经贸合作发展视角的越汉翻译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4]赖艳玲,刘志强,中国越南语翻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江海燕.综合越南语课中的翻译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6]张惠鲜.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教学现状及思考——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7]谢小玲.当前越汉翻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3(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改视野下,中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中学生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这是每一个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极大的作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学的基础课程,能否考取计算机技能证书,也作为中职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的条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度,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的几个方面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学生 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它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定位,对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际,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导师制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大学生职业生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理性看待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要本着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原则重视选修课的教学。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新课程特点,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要对各种选修内容进行研究,理清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使选修课教学取得既定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情境教学是目前教育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应用情境教学法必要性的分析,试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49
期刊
【摘要】当下,我国的家庭结构以4、2、1模式居多。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这样的家庭结构为“小太阳”、“小皇上”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之家长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方式,使感恩教育成为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造成部分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唯我独尊,只知索取,不知回报。那么,如何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感恩教育呢?我选取了本土文化中的“杜氏家训”为切入点,展开了我班家长的的感恩教育研究指导的探索
期刊
【摘要】“微元法”是《高等数学》课程中积分学部分的核心思想,是数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展示。我们将主要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述 “微元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等数学 定积分 微元法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2013B0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此,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理论上及实践上阐述: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意识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营造创新的氛围。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介绍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具体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69-02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周围的许多教师中,由于教学思
期刊
【摘要】在书院制办学模式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作为承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发扬书院既独立又包容,既追求理论的创新又重视道德实践的精神,实践研究型教学理念势在必行。研究型教学理念要在目的性、自主性、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考核方式的变革来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