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原题使用思考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在平时试题命制中恰当地使用原题,有利于实现“教—学—考”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是落实“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的基本手段。文章从原题使用依据与使用策略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达到高中语文“教—学—考”一体化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高考;原题
  [作者简介]李观福(1975—    ),男,江西于都人,江西省于都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原题是指学生在教材学习、教辅使用、平时训练、考试测试中做过的题目以及高考试题真题。在高考中出现原题肯定会引来质疑,质疑考试的公平性;在平时考试中使用原题,也常常引来非议,非议试题的质量,非议命题的水平,非议考试的效度。而在平时考试中使用原题,有利于实现“教—学—考”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有助于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这一高考改革的重要目的。
  一、原题使用的依据
  (一)从考试的功能看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指出“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引导教学也应该成为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功能。使用原题,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可以更好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上,引导到教材上,引导到平时训练效率上,让重视课堂、重视教材、重视训练、重视纠错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
  (二)从考试目的看
  “高考必须坚持服务选才”,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平时考试一般是考查师生现阶段“教与学”的情况,是诊断性考试,是过关考试,重在知识梳理与巩固。在平时考试中恰当地使用原题,有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厘清问题、巩固知识,为改进和改善教学方式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依据。
  (三)从学习现状看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轻视课堂,不重视教材,假“练习”,真“题海”。原题再训练、再考试,还常常会错,整体得分率也不高。在考试结束后,学校备课组教师一般都会对原题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即使是教师讲过、学生练过甚至考过的原题,还是会有学生做错。
  (四)从教学现状看
  教材、资料练习、考试中的原题学生得分率低,固然与学生知识梳理与巩固不到位有关,但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关系。一是“高仿真”的命题思路。在试卷考查要求和形式上刻意与高考保持高度一致,不少学校与教师从高一开始的第一次语文考试就仿照高考题型、结构、考点、难度、分值等进行试题命制,高一、高二的语文试题可以给高三的学生去考。二是“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如有的教师在讲解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就想把所有文言文知识给学生讲深讲透,拓展练习,落实到位。三是“贪多求全”的训练思路。教材的例题还没吃透,课后的习题还没有过关,就急于旁征博引,拓展延伸。四是“目中无人”的命题思维。有些教师在给高一学生命题时只站在命题者或学科整体角度,不结合高一新生的学情特点评价试题难度,往往命题者认为题目容易,可学生测试后,认为难度很大。
  二、原题使用的策略
  (一)原题使用量的把握
  在考试中使用多少分值量的原题并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要看考试目的與考试阶段。一般来说,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以不超过总分的20%为宜,开学检测可以达到40%甚至更多。
  (二)原题选择的标准
  考试中使用一定量的原题很容易,但选择什么题目作为考试原题却不简单,同时也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效,影响到考试导向功能的发挥。一般来说,原题的选择基于下列标准。
  1.基于高考。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考”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促教、促学、导考。因此,要选好原题,一方面要吃透《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选择能承载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的原题;另一方面要吃透高考真题,特别是吃透近3~5年的高考真题,选择与高考真题命题目的、命题思路、命题方法、命题趋势非常接近的原题;选择与高考真题考查意图、选材特点、题型特点、设问特点、答案拟制等高度相似的原题;选择能体现高考真题重点考查的知识、题型、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原题。
  2.基于教材。教材即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提高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科知识、方法、思想的“生长地”,也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基于教材的原题选择,实际就是课程标准的落地,是高考真题研究成果的运用。
  基于教材选择原题,首先,要确立教材的中心地位、基础地位,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既要防止把教材边缘化,又要防止矫枉过正,把教材“神圣化”。其次,要吃透教材,既要通读高中阶段所有教科书,整体把握学科内容、结构、编排与主体,从而构建教材体系,又要分册、分单元、分章节研读,分析册在学科、单元在册、节在章、目在节中的地位与作用,列出册、章、节、目要求学习的知识与内容、方法与能力,分析这些知识、内容、方法、能力之间的前后联系,确立册、章、节、目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方法体系。最后,要将基于教材与基于高考的研究结合起来,找到教材与高考的结合点、生长点。
  基于教材选择原题,可以是直接采用能体现册、章、节、目重点知识、典型题型、基本知识与方法的教材例题、习题,也可以是适当改造、重组课本例题、习题。
  比如,在命制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时,笔者选用了2020年全国I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越野滑雪》(海明威)作为原题。选用该高考真题作为原题,是因为该题中的两个设问(“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与单元学习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契合,这与《老人与海》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设计意图接近,是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文本特点理解的深化。
  这样选择原题,既起到了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又能与高考真题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试题的导向功能。
  3.基于学情。学情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考”,针对性才强,有效度才高。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即学生对该考试内容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这样选择出来的原题是对学生当前所需掌握内容的检测,是知识的巩固;二是基于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痛点与堵点,这样选择出来的原题是对学生问题的二次过关,是对问题的再次厘清。
  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为例,“阅读鉴赏”中的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歌,“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在命制单元检测卷或以这个单元内容为主的月考卷时,可以选择以“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真情”为重点的诗歌鉴赏真题,以考查学生分析诗中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方法与能力,关于诗歌的其他考点先放一放,不把诗歌阶段性考试变成高三阶段的诗歌专题性考试。
  (三)原题使用的要求
  一是在试题命制时年级组对原题的使用要统一指令,规定原题分值,在试卷中将原题用“*”等特殊符号标识。
  二是要落实好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统一教学计划和进度、统一资料的使用与练习的布置、统一教学重点与难点,对选择什么原题、为什么选择这道原题进行充分讨论,确保原题选择的质量。
  三是考前告知学生原题分值、范围、题型、来源及原题得分率要求。
  四是考后要对学生原题得分率单列进行统计与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反思自己的“学”,引导教师重视反思自己的“教”,不断改进“教”与“学”,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形态,培养具有感恩精神的少年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基于感恩教育课题研究,从校园物态建设、课程开发、评价创新等角度进行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可以从以物化人和以文化人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熏陶、感恩情感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引导,从而形成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 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实践探索  [基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政策、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升学等社会支持方面有着密切的關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培养主观幸福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以大学生主观幸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到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是当前小学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小学德育途径应当是: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当中寻找德育素材,抓住德育契机,并确立在小学生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思路,通过“德育引导学生生活,生活培训学生品德”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德育;德育途径;新时代  [作者简介]张金福(1974— ),男,甘肃高台人,高台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富有人文性的教材蕴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对德育渗透十分有益。基于此,全面合理且富有人文性的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创设情境、在语文活动中自然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
期刊
[摘 要] 在“后疫情”时代,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当下小学生德育管理方式,选择符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正面管教,以期达到价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抗疫教育;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朱少平(1982— ),男,江苏江阴人,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一级教师
期刊
[摘 要] 学校特色建设已成为一种潮流,推动中小学校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文化品质是学校内涵之根本,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从办学思想、人文情怀、课堂文化、活动文化发力,提升学校文化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落地。  [关键词] 学校建设;文化品质;办学思想  [作者简介]孙盛宇(1972— ),男,辽宁庄河人,庄河市徐岭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和科学减负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背景,分析当前主流作业模式的弊端和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描述江西智慧作业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主要特色;详细解释江西智慧作业的使用流程;从多维度学习空间和功能模块两个方面阐述江西智慧作业的平台架构;同时从试点情况、全省推广情况两个角度展示江西智慧作业的建设成效;最后提出未来升级的四个方向。  [关键词] 智慧作业;科学减负;大数据分析;名
期刊
[摘 要] 深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探索、获得深度体验的教学。要想真正实施深度教学,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教师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充分掌握学生学情、不断提升爱生艺术、着力渗透学科思维,使深度教学得以真正发生。  [关键词] 深度教学;学情;策略  [作者简介]高博(1984—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怎么学”,学习效果并不好。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合一”的现状分析及矫正策略等方面探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合一”;背离现象;语文阅读  [作者简介]苏亚(1989—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城西
期刊
[摘 要] 文章阐述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实施精准教学。此外,文章重点探讨基于信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以期促进“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 精准教学;减负增效;中小学  [作者简介]陈世勇(1975— ),男,江西进贤人,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