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在指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主动的,积极的探索知识,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成为历史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 激发兴趣 培养
  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回归到逝去的历史情境中,体悟到生活的历史。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离我们很近。历史源于生活,历史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综合的特殊学科,对学生的直观影响很大,单凭老师的一已之言和一些图纸,已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加上历史有许多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弄混掉。而有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大大地加深了对书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了解,也可以使学生对某些枯燥的历史知识感兴趣。比如,初一历史第八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一文理论知识多又深奥,由老师单纯教是很吃力的,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对课文产生厌倦。但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扮演这些几千年前的哲学家,则把一节枯燥的文化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同学们在欢乐之余,又对这些大文化家和大哲学家的言论和主张了如指掌,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不要全盘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感觉到索然无趣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缺少思考的机会。对于一些问题的讲解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让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要做适当地引导,对于一些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对成功的地方要加以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教会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階段,笔者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
  四、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一些重大发明对当前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像火车、飞机、电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又如讲“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时,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台独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样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史实的落后,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五、融洽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中学生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情感,他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喜欢哪门学科,对他们所喜欢的事就肯付出代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历史课的前提。卢梭说得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要和学生关系融洽,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只有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学生只有真正爱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才能迸发出高涨的学习激情,才能学好历史。
  心理学家已证实,表扬做的好比惩罚或者批评做的不好的学生更能鼓励他们把学习搞好。许多学生由于怕犯错或出丑而不敢说,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肯定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回答得有进步,希望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等语言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学生哪怕有微少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要使学生学好历史,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并把发展和保护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一个历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做到知识渊博、精力充沛、有完美的教学技巧、有幽默感、具有维持纪律的才能,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耐心备至等等,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也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雄敏;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法新探[J]
  [2]石增业;初中历史新课程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D]
  [3]刘亚丽;中学历史学科特殊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D]
其他文献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铜城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使得该街道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  一、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
比较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相近、相似或相对与相反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清  晰的分辨事物的区别和特征。比较法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 比较法是教师教的最基本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  掌握知识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认  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实践重应用的课程,与语数外的有很大的差别,课堂形式也特殊。它要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也是将来工作必备的基础技能。虽然现在提倡的事素质教育,但如今教育还是受制于考试成绩,信息技术这学科在学校里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其性质等同与其它音乐美术课。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利于管理的主观因素。而这门课课堂教学不利于管理的客观因素是上课均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据所知,“十一五”以来,中职教育实现快速扩张。2008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突破810万人;2009年,全国中职招生860万人,在校生规模突破2000万人;2010年,全国中职学校
【摘要】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  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兴趣有效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  列入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
【摘要】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对环保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此问题加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教育提高素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四条中明确指出:"增强对资源、
【摘 要】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的时代。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教学 课堂效率  【正文】  现代社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恰恰说明教师在新课标下角色必须改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强调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作用则是主导。工作的重心在一个"导"字。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游,每篇课文精妙绝伦之处就是"风景",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讀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那教师
一、教学设计说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然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更有学生甚至害怕写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写作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不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思想、道德、品格、知识、气质、能力等,它是在先天生理、心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锻炼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力量,所以马克思称其为"人的本质力量"。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