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 2 3 …… 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 0.· 9 =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S= a1 1-q ,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 x -3x 2 x -2x-3 <0 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 -3x 2)(x -2x-3) <0 即 (x-1)(x-2)(x-3)(x 1)<0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广河中学 7313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认识,以及在2012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课堂实践举例分析,探索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灵活驾驭英语新教材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实践;教材驾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我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要做好一名校长应做的一些努力,并且提出了管理学校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学校管理变得越来越好,也会使师生切实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幸福;做好校长;具体措施  30年的教育生涯,从教师到校长,笔者的执校理念是:用心定位发展目标,明晰管理思路;用情凝聚师生精神,润泽师生心怀;用智引领师生修为,实现共同发展;用法规范办学行为,维护师生权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
摘 要:本文根据自己从事计算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课程内容多而杂、学生兴趣不高和学生文化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等。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教育教学方法、方式实施项目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展现学生的价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改变对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中专;
“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第一次听王源在舞台上唱这首歌的时候,我确实被震惊到了,他在唱歌前问台下的观众:“你看舞台的灯光亮吗?可是我看你们很黑。”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原来日落后大家都找到家,而自己没有找到,这种体会别人也会有,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人躲得掉。  前段时间,在上晚自习的我,突然接到一位好朋友的电话。我还没有发出声音,那头就传来了凄惨的
摘要:有效的家访也是成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家校联系不应该只做表面文章,而应找到一条有效教育的捷径,抓住契机、注重方法、学会反思是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家访不能只针对问题学生,而应该关注当前社会、家庭等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家访也是持续性的,因为改变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就应该做教育的有心人。  关键词:家访;德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作为一线的任课教师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当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精神状态积极时,教师上起课来感觉特别舒畅,不时有灵感的火花闪现,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点体会便更深刻一些。的确,学生精神状态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学习效率。为此,笔者力图从当前中学生心理的现实特征入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为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教与学的氛
重新翻看《小王子》的时候,那幅飞行员儿时的画作仿佛磁石般吸引住了我。一个念头击中了我——若非事先看过文字,我是否也会像文中的大人一样,以为那不过是一只普通的帽子,什么吞了蛇的大象,完全是疯子的臆想。  又想起寒假去影院看了部BBC的纪录片,旁边坐着几个小孩,一直发出令人不悦的声响,我忍不住频蹙眉头。后来影片中有个一大片荧光蘑菇一晃而过的镜头,其中一个小男孩用邀功的语气对妈妈大喊:“妈妈,这是哈密瓜
摘要: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要求。基于这个层面,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践“我手写我诗”的探索。诗歌创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颇具难度,因此笔者以大量积累的诗歌作为原始积累诗歌背诵篇目,同时渗透押韵、格律等诗歌写作的主要技巧的讲解,初步使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感知,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节奏和内容的形式美,让学生乐学、爱学。在课内指导创作诗歌的技巧,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创作诗
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很多语言习惯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如何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成了许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古今语言现象沟通起来,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积累,丰富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同时,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储备相应的历史素材,掌握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