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的忧虑与探索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交通的拓展,信息时代的来临、旅游业的高度繁荣以及武装冲突等现状,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处境艰难,很多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作为一个基层的非遗工作者,“非遗”寻“根”的路。“非遗”回“家”的路,“非遗”未来的“路”,再难也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没有止境,它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并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急迫的现实需要,任重道远,谁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关键词]非遗传承 发展 保护 非遗工作者
  一、 “非遗保护”在中国
  (一)、中国“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成果
  面临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交通的拓展,信息时代的来临、旅游业的高度繁荣以及武装冲突等现状,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处境艰难,很多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明的结晶,也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我国创造的纪录。中国“世遗”数急剧膨胀的背后,到底是喜还是忧?中国入选的项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少得可怜”。有很多项目、节日等等都有待申报。迫在眉睫。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非遗”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这对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基层人·听民声·留文化
  (一)“非遗”基层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之历史原因,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随着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我们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须高度认识、不断自学、提高自身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急迫的现实需要。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晚、量大面广、群众认知度低等存在很多问题,缺乏专业的形成规模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是现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工作者队伍对于民族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将起到基础和奠基的作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责任重大。
  自组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来,面临经费不足、专业人员奇缺和设备缺少等诸多困难,然而在全市范围内大量搜集、保护和研究工作依旧进行。田间地头采访民间艺人,挖掘、搜集和采录花儿、民间故事等,我们热情忘我地工作成为了村民眼中的“疯子”,正是我们这些“疯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听民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体工作中,我们下村到户目前面临着普遍问题,各种项目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与现代文化资源融入程度低,后继乏人,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低,缺乏法律细则保护机制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但是它的传承既离不开物,也离不开人,所以对传承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村民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闯出去的山里人也不想回到大山里生活了,都到沿海打工了,没有闯出去的山里人也开始内心痒痒,谁也不愿意来学那些“不挣钱”的技艺。
  (三)留文化——非遗保护忧思:愈保护愈消亡
  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我们常常会有这些疑问和担忧,也时常探讨,相互交流保护之法,“非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留给后人的财富,真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镰刀、锄头、各种陈列的道具,那将是无比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层文化工作者最大的担忧。我们走基层,到乡镇,走访农户,下村,下户到家挨家挨户、田间地头、祖屋祖庙、族谱市志等,寻找“非遗”的根。不止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们最大的感触有几个 “来晚了”、“很遗憾”“很心痛”“自愧能力有限”,令人非常无奈。
  (1)“非遗”需要活态传
  单纯给“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金、兴建“非遗”纪念馆等,割裂与群众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天然联系,远离生产实践,然而也就失去了“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命脉。
  (2)“生态”不能变成“死态
  一味实行“档案式”和“博物馆式”的控制性保护模式,进而将保护“非遗”的文化属性、本体意识与挖掘其经济价值和市场功能对立起来,长久而言会因为无止境的公共管理造成财政压力,最后流于形式。
  (2)“非遗”变“味”
  事实上,近年,我国许多地方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将其当作旅游资源来开发是较普遍的方式,不少非遗项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味”,陷入“商业化”误区。诸多实例,令人痛心。例如:古村落、古街道,在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的是全球化这种同质化的文化,它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样子。同时它又是商业文化,能成为卖点的就利用,不能成为卖点的就抛弃、甚至毁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危机,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失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热潮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变“味”了。他对把旅游与保护等同起来的看法嗤之以鼻:“我们通常认为用保护来发展旅游,来搞经济开发,把保护等同于赚钱。”其实,保护不应该围绕着商业利益,因为商业利益的背后必然是破坏。“保护不是为了政绩,不是为了开发旅游,为的是留存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建筑的精华、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在保护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建筑、悠久而古朴的风俗、厚重而传统的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同时还成立工作组,围绕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调查、挖掘、整理、引导工作,再现了古村久远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地域节庆活动。
  三、“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数不清的辉煌文化遗产被岁月的风沙掩埋,已经有无数伟大的创造被时光的洪涛淹没,消失的文化与文明不能再生,我们只能面对着远古遗址黯然神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人们认知世界、认知历史、认知特色文化的需求,但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等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只能在历史课本中查到它们,在非遗展厅里看到各种道具的时候,那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和遗憾。越来越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消逝,给我们一个巨大的警示与鞭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不仅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各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项目,既是国际组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意味着我们要肩负起更大的保护重任。其意义正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点点滴滴中凸显出来。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但是它的传承既离不开物,也离不开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没有止境,它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谁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但是,“非遗”寻“根”的路,“非遗”回“家”的路,“非遗”未来的路,再难也要坚定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张芬娟.“非遗保护”在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09年10月20日7版;
  [2].王延春.对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高素质的几点看法.群文天地,2009(8);
  [3].冯骥才专访;
  [4].董阳.回“家”的路,再难也要走.人民日报,2009年6月9日16 版;
  [5].雷宇,刘中兴.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中国青年报,2008年10月14日。
  作者简介:丁瑞玲(1982—),大学本科,广东省职工排舞协会(会员)、广东省粤北书画创作院(理事)、韶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韶关市九龄书画院(会员)、韶关市乐昌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美术协会(理事),乐昌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乐昌市舞蹈协会(会员)、现任广东省乐昌市文化馆工作任乐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长。
其他文献
[摘 要]交响乐是一种表现力丰富,样式多种的音乐体裁,对人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此外,交响乐表达的主题鲜明,情感细腻,画面感极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宏伟、壮阔的音乐美。本文主要阐述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演奏方式,对如何欣赏交响乐进行思考。  [关键词]交响乐 演奏方式 欣赏分析  前言  交响乐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又称为交响曲,在希腊语中的解释为“共响”,是一种奏鸣曲的体裁形
期刊
120万字,630页,他用了三年时间,耗资百万,以金箔化粉,不漏一字之差,手抄整部《古兰经》;在工作之余的近万个小时里,寒冬酷暑,长夜伏案,不容一笔不雅,写下对真主如金般的信仰。马千云,这个1950年生于甘肃兰州的回族书法家,于1994至1997年,在朋友马福林等人的资助下,用纯金小楷抄写了汉译《古兰经》,改写了汉字书写史,震惊书法界!也因此在2001年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金书之最”证书,
期刊
海南省文昌南阳地区(原南阳乡,现文昌市文城镇南新村、南联村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模范乡”,抗日坚决,群众基础牢固,军民一致,堪称典范。除了当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杀敌的好儿郎故事,这里还有3件闻所未闻的“抗日神器”:荔枝炮、箭毒木、毒鱼藤。这3件“神器”颇具海南特色,凝结了南阳人民对日寇锥心剜肉的痛恨和抗日杀敌的智慧。  荔枝炮,现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藏有一尊,是从海南运过去的,在文昌南阳人民革命
期刊
在过去的老关东地区,民间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四大松”,即“耍圈的筐、马腮帮、老娘们的肚皮、大裤裆。”  那么大裤裆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大裤裆,无非是那些老爷们穿的裤子肥肥大大,走路时裤裆来回晃悠着,呼哒呼嗒的。虽说特难看,但是穿着特别得劲,宽宽绰绰的,就是一个舒服。  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老关东的爷们们裤裆整的那么大啊?  我曾经问过许多上了年岁的老人,据他们说,在过去的年代里,清一色的布
期刊
三尺白幕隔开,伴着灯光传来抑扬顿挫的腔调,咿咿呀呀之间,几个小小的影人上场了,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独不见幕后的艺人,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卡通”的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  在中国,与陕西等地的皮影相比,广东陆丰皮影戏的名气似乎没有那么“大”,但其实,她同样历史悠久。  和皮影的初次“约会”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影系——潮州影系中唯一仅存的一支,起源于宋朝年间,兴盛于明清时期。2006
期刊
小鱼豆腐锅贴饼,又叫饭菜一锅煮,是安徽五河著名的风味小吃。据说这个小吃还挺有来头的,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呢。  相传,朱元璋幼年时,常到五河放牛,与逮鱼的、摸虾的、讨饭的一帮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食物凑起来,送到附近豆腐坊,求东家添些豆腐和小鱼一起在锅里煮。同时把讨来的杂面(也称“百家面”),添些水和好了,在鱼锅边贴饼,便是下饭之物了。那年代虽缺油少盐,但做出来的小鱼豆腐锅贴饼,却意
期刊
唢呐,古称琐嘹,又称喇叭,是我国吹管乐器的一种。大约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最晚不过16世纪,到明朝中期时,唢呐已经在我国20多个民族中广泛流行。  我国的唢呐虽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多为木唢呐,即主体部分的杆子是用红木、柏木等木材制作而成。位于四川东部的大竹县出产一种竹唢呐,在材质、造型方便别具一格。大竹民间“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一
期刊
从青海门源一路南行,翻越达坂山,便到了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的省会西宁。此时当地正值旅游高峰,各个地方的车辆往来穿梭于西宁大小的街道,略显拥堵。  由于市内宾馆均已“爆棚”,加之价格飙升,我们一行便在西宁城北一个稍偏的商务宾馆落脚。按照行程规划,第二天要从西宁出发一路贴着黄河东岸南行,目的地乃是当地的一个大众都不很熟知的古村落。  贴着黄河去往“热贡艺术”之乡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
期刊
从1985年大荔县黄河滩区6个乡镇近10万人移民返库开始,30年间,我记不得有多少次到库区,先后拍摄了移民返库、大干苦干、兴修水利、逢年过节、粮食丰收、省市领导慰问等近千张照片,用镜头真实记录和见证了黄河滩返库移民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再看看大荔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落实财政“一事一议”政策,如今的黄河库区移民犹如生活在人间天堂的小江南,你看那村村硬化的道路、健身器材样样俱全的文化
期刊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少说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土家山寨奇风异俗甚多,古朴有趣,尤其是土家婚俗,要数奇中之奇了。陪十姊妹是鄂西土家族婚庆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由少女在一起对歌,赛歌,为婚礼增添喜庆热闹,是土家民俗文化中值得记载、传承的传统。现在,这种婚庆形式已不多见了。  土家族的婚姻家庭文化非常古老,别具特色。鄂西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家庭文化,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由血缘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