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兴趣不大,学生常对提高语文成绩没有信心,尤其文言文学习更是令他们头痛的一件事,常对文言文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进而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培养:解题、反复诵读、突出译义、简明扼要教语法、掌握背诵规律,以此来提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解题;朗读;释义;背诵
  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语言的掌握就越牢固越熟练,针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可注重如下方面:
  1. 文史结合的解题
  多方面学习有关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获取文言文学习中感性认识的重要一环。
  文言课文多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关,因此可利用导入新课时对文题的解说,向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是有关的古典著作,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的珍珠彩贝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对古代文化历史的了解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进而带着这种兴趣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如在学习《出师表》一课,在学习之前有必要交待一下历史知识,例如: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及诸葛亮为什么有“北定中原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如果不讲清楚这段历史,学生很难理解人物和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目的,由此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这样文史结合的背景介绍和解题方式,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对文章的背景介绍充分,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隆中对》的学习也类似这样处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复深入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一种口、耳、心并用的训练方式,经常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处理节奏的快慢,语句的轻重,语气的缓急,音量的高低,句调的平曲抑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增强对语音、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理解文章中微妙的感情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同时,文言文中的句读训练和朗读中语感的培养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完成。
  我的方法具体如下:
  在疏通文言文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体会文章内容、感情和停顿。在整个朗读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直觉领悟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然后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气、重音、停顿方面的易错之处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反复朗读,巩固已有的初步认识、强化句读和语感训练。这样“朗读——指导——再朗读”的过程中,古代诗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才能如细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大量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后,学生对文言文中词汇、语法、文字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了解,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
  3. 重点突出的释义
  在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面面俱到,通篇释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繁冗又不易抓住重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词动一句,一句牵全篇”的重点突出的释义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说,像通假字,古今读音、意义不同的词,词性发生转变的词,能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句都要详细准确地阐明它们的意义。
  如:《核舟记》中“明有奇巧人曰有王叔远”一句中“奇巧”这个能概括刻舟人高超技艺的词,《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中的“其真”表达了作者感受,教师重点强调一下以便学生理解。
  把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都列为教师重点释义范围,而对于那些古今意义差异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和联系上下文就可疏通意义的句子都可以略讲或不讲,这样使重点突出,节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间。
  4. 简明扼要教语法
  语法是富于稳定性的,古今语法的差异并不大,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不讲古汉语法是不对的,大讲古汉语语法也不必要。在简明扼要的教学目的下,首先在课堂正常教学时,把语法知识穿插在每篇课文之中,避免单独进行整体的语法教学。这样分散了难点,符合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渐进性,然后在广泛接触语法知识之后,阶段性地采用分条归类的方式进行总结。
  5. 掌握规律练背诵
  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所以背诵尤为重要。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首先注意规范标点、句读停顿要符合原文原意,背诵时不能多字、少字、误字、倒字,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其次背诵时还应边背边思,在背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再次,对障碍处,则多花力气,多作琢磨,长此以往,就有掌握读好文言文的规律。
  总之,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堂上从解题、朗读、析句、语法、背诵几个方面加强训练,初见成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投入的精力多了,成绩自然就上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收稿日期:2014-07-24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同时舞蹈和音乐又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舞蹈者的灵感和想象,同时跳动的音乐节奏又可以提示舞蹈者的动作。而在舞蹈中,舞蹈者的形象也是通过和谐一致的听觉和视觉才引起人们的欣赏美感的。如果没音乐,舞蹈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由古至今,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而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音乐和舞蹈的完美配合,又可以带给人们一
期刊
【摘 要】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也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我们有必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即在教学中进行心育渗透。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爱护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关键词】数学;学科教学;心育渗透  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不仅如此,它更是许多自然学科的基础,像物理和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在当代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数学的这种基础性,对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科学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很困难的,能力提高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当成是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高目标,单纯地提高
期刊
【摘 要】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即认知兴趣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要想让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首先应让他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他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建各种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可行的办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起始动机,常常由兴趣而来。  【关键词】兴趣;教学;学生;教师;英语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恰当评估,及时鼓励,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对刚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实验教学便是引导其步入化学神圣殿堂的魔术师,对其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说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点也不为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给学生以
期刊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有爱他,才能读懂他。正所谓:“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  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使师幼关系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现象。即教师成了施爱者。幼儿成了被动的施爱对象,从而失去了幼儿的主动性。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并没有达到“以爱育爱”的目的。  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
期刊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了贯彻这一思想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我以为就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指导”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外,还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准备活动、教材教法、组织整理活动中,全面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尝试,收到了一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 教学目标要准确清晰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
期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采用了“快乐德育行”的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当代青少年儿童的精神支柱,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此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主行  (1)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环境中感受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