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也要关注传统文化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城市的文化场馆数量多少,可以决定这座城市的文化气度。在文化场馆百花齐放的城市中穿梭,有一种内心油然升起的安定感。
  苏州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传统文化更是厚重如斯。在苏州市著名书法家、苏州工业园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钱玉清看来,一座城市的文化标配,要基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来打造,何时都不能遗忘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
  文化场馆要让百姓受益
  作为吴文化发祥地的苏州,早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镇。明代以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淳为代表的“吴门书派”是我国崛起早、规模大、成就著、影响广、延续久、传承有绪的区域性书法流派,从而令“天下法书归吾吴”,苏州一跃成为当时全国书法的中心。
  2007年12月,苏州第一个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而这样的荣耀,却少有人知晓,这让钱玉清有些惋惜。在他看来,苏州大市范围内文化场馆不少,但关注传统文化的场馆并不多,比如他最为熟知的书法文化。
  “在众多文化艺术门类中,受众面最广、群体基数最大的艺术就是书法。在苏州,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共计200多人,但如今,即便拥有如此庞大的艺术群体,蘇州依旧缺少一个融展览、培训、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书画场馆。”在钱玉清看来,文化场馆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因此要研究一些关注度高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由此了解老百姓最需要的文化场馆。
  “目前,仍然有不少文化场馆对大众收费,我认为苏州还是应该多开设一些让老百姓自由出入的文化场所。未来希望有更多接地气的文化场馆能够落地苏州。”降低文化场馆的准入门槛,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当下大多数民众的诉求。
  专业性的场馆有待发掘
  钱玉清每年都会参与文联举办的义务送春联活动,该活动已经成为了文联的常规活动,活动期间,钱玉清有机会和老百姓们交流书法心得,很多老百姓都借此机会跟书法家进行互动交流。可以看出,书法在大众心中依旧占有一定地位。
  在钱玉清看来,书法是“最廉价”的文化活动,一支毛笔、一壶墨、一本帖、一个人,就能创作。但如果想要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最好还是在专业的书画场馆。而现有的书道馆场地局限,不能满足大部分书画人办展的需求。
  虽然,各大场馆都可以办文化展,但都不是规范的书画展览场馆,书画作品对灯光、展板、墙面等要素要求很高。
其他文献
近十年,苏州人越来越爱运动,这背后,有不断崛起的体育场馆的功劳。而在众多“后起之秀”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定处于C位——被称为“苏州鸟巢”,一跃成为苏州体育文化新地标,高规格赛事、大型演唱会的新宠……  自2018年6月以来,奥体中心凭借国际一流的功能设施、崭新的环境体验,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苏州人,成为苏州乃至全省体育场館中的“顶流”。  打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奥体中心相对于苏州体育场馆
期刊
文化艺术空间,可以是场馆,也可以是多个场馆的空间集聚。当旧厂房的工业气息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相结合,这里便化身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代名词。  已经忘记了是第几次走进这里,早前一提起艺术空间、艺术集聚区,大家总是会不由得想起北京的798、宋庄。其实在苏州的东南角,也有这样一个艺术集聚区,叫东坊艺术空间。这片空间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为依托,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  老厂房化身
期刊
“广义上的城市文化种类繁多,餐饮、体育、旅游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美术馆、博物馆这类单纯的文化设施对于城市来说,则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刘佳看来,一座城市文化空间的不断增多,对城市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美术馆、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些空间展现了城市形象,“质量与数量俱佳的文化空间,可以让城市脱颖而出,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他认为,经济基础决
期刊
“文化空间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性格。海纳百川,我在上海生活了20年,终于对这四个字有所感悟。”徐可说,如今在上海能找到各种文化体验形式,同时骨子里养成的“腔调”“洋派”“重视细节”,在上海的文化空间建设上都有很强烈的体现,与其他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二十年来,上海大量的文化空间的出现,也反映了城市居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需求。上海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时代,文化馆、少年宫也是很多青少年想往的地方,近年
期刊
青年艺术家陈三石前不久在苏州三元美术馆举办了个展——纸上的歌唱,在现场,我们不仅看到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也认识了不少先锋青年艺术家。在陈三石看来,一个有气质的,有文化涵养的城市,人才是城市配置中最重要的要素,不同文化领域的人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而美术馆,就像一束光去照亮了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敞开了世界的大门,也照亮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  每一代人对文化的关注点不同,如何让这些文化人放大
期刊
每逢周末,吴中区的山间、小镇、古村落、太湖边总是涌现出络绎不绝的游人,来自苏州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尽情游览拍照,尽享初夏的大好时光。吴中区的旅游资源丰富,那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外地游客少了一些,但本地游客的热度并没有减少。  近年来,吴中区在省、市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坚持以环太湖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供给
期刊
旧时,老苏州们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很简单,听书、看电影、看戏,因此大家频频光顾的也就是茶馆、书场、戏院,能去的地方不过就这些。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文化宫的到来,给当时的苏州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看电影、游泳、溜冰……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逐渐地丰富了起来。  以前,苏州的文化场馆不多,大多聚集在古城区。一到假日,这些场馆便挤满了来休闲、放松的人们。如今,苏州的文化艺术场馆品类丰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期刊
苏虹西路上有一片老厂房,是金鸡湖畔不可多得的工业地块,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将诞生一个高附加值、高创新型、高带动型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成为金鸡湖畔最具价值的研发型生产载体空间。  苏州工业园区抢抓自贸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机遇,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用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度的政策、有强度的举措,绘制“产业用地供应图”,为优质项目落户提供充足空间。  苏州工
期刊
旷峰,北大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从军人到公务员再到创业者,他靠着一股子“偏执”与干劲,带着苏州大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冲进了国内MCN机构第一梯队。  回顾旷峰整个创业史,最核心的精神支柱就是他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旷峰坦言,这跟自己的部队经历分不开。  军人品质不褪色,创业加分  1999年,旷峰应征入伍,在部队近十年的时间,他一路从士兵升到中尉。最终,旷峰军人转业,也是因为他有着未完的梦想。  这个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了90年代,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进入新千年,苏州人逐步意识到,如果单纯依靠外资,日后很难维持城市竞争力,于是开始布局创新型经济。  如何实现创新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苏州人,尝试探索各类科技载体平台,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十余年来,苏城各类新型创新载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他们以各种形式,竭力为科技人才、企业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