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开始,全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中考命题改革,意在以考改促进课改、教改,培养全面发展、适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人才。改革合理借助国际PISA理念,从考试内容、题型、分值上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就语文学科而言,变化最大的当属读写版块及微作文的出现。
  以2016、2017两年试题为例。2016年读写版块考察了图文转换、读书心得、缩写共三则微作文和一篇大作文——演讲稿;2017年读写版块考察了说明文、心理描写、赏析和一篇大作文 《 ,一直都在》。读写版块这部分试题不但分值大(共76分,满分120分),而且题型灵活多变,着实让考生和教师在备考时措手不及。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改革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走出舒适区的种种不适,但不可否认它也让我们针对当下的语文课堂以及写作教学产生了更丰富、更宽广的探究与反思。笔者有幸参与了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阅卷工作,阅卷的深切体会与日常教学的切身实践,让我对当下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点思考。
  一、百川东流奔向海——明确作文教学的方向
  作文教学的前提是明确作文教学的方向,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实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的写作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切中要害。语文中考改革何以要大刀阔斧地调整题型,史无前例地设计读写版块?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字读书、实践阅历、想象创新、探究思考……皆可通过写作这个载体进行呈现。
  就中考语文试题而言,我认为主要考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缩写、扩写、仿写、改写等题型的写作,必须建立在对所给语言材料(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透彻理解基础上方可完成。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应用文、说明文、演讲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观察发现生活,书写真情实感,表达感受思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则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如一对孪生兄弟,相生相伴,不可分割。
  二、有心插柳柳成荫——兴趣之源
  兴趣如同一个顽童,性情不定,一不小心就溜得杳无踪迹。如何捕捉和保护珍贵的写作兴趣,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大自然中任何一颗种子的萌芽都需要适宜的土壤和阳光雨露的滋养。写作兴趣这颗种子亦然,它的萌芽、破土、扩叶、抽枝、开花、结果,甚至需要更多人工的力量,为其作示范、作校正、作熏陶。写作兴趣的培养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可有可无。
  一篇文章成型,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故事,用文学的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再现,从独特的视角阐述启迪和思考。培养写作兴趣的过程,即是培养这些方面兴趣的历程。
  若想自己的学生有生活、有思想、有情感,教师必须首先是这样的人。言教不如身教,分享绝对是一剂良方。有一次作文课,评改的是咏物抒怀文章的结尾。大部分学生的议论都存在语言平白、缺少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问题。课上突然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于是即兴成文:
  无桐可栖,无枝可依,无露可饮,无耳冥听,是什么时候,是谁,让你失去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傲与清尊,委身于钢筋密林的城市,残喘于尘杂喧嚣之间?蝉儿,祝福,虔诚的祝福,愿你重觅家园。
  ——《临窗偶遇一只孤独的蝉儿》
  我读与学生听,然后让他们动笔。我没有讲如何引诗入文、如何运用反问、如何组织对偶、如何活用人称,但那一次作文修改得出奇得好,此后我多次运用此法,屡试不爽。
  除了可以分享经历与思考,还可以分享阅读收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学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恰逢在读王开岭老师的《古典之殇》,随即摘取了《荒野的消逝》中的一个片段:
  我撞上了大自然的力。蜘蛛要俘获的不是我,但等来的却是我,在它眼里,我和它是平等的野物——荒野的成员,我为突如其来的“平等”所眩晕……我被蜘蛛的逻辑粘住了,我被它邀请和一视同仁了,它奖励了我一个古老的身份,一个和文明无关的洪荒身份……这是值得大声欢呼的。
  我为学生做如是分析:以小见大即是以小事、小物、小情节见大世界、大视野、大胸怀。鲁迅先生借闰土展现中国20世纪初农村生存状况是这样,莫泊桑借菲利普夫妇再现法国社会风情是这样,王开岭先生借一只蜘蛛思考荒野的现状亦是这样。以小见大,芥子纳须弥的艺术手法,并非不合实际的牵强夸张,而是以支点和杠杆撬动世界的智慧探索。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另外一个让我受益的办法是鼓励。文无定法,每个学生喜欢擅长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皆有差异,作为教师应抱着开放的心态,秉持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光彩,并加以鼓励。在学习简单议论文单元时,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有关宽容的文章,片段如下:
  “容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亦为中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众教育者与其日诵千遍“信念常出于忠厚,疑心必起于偏私”之流,不若当面作表率,宽容他人。此人以实际告知,远胜日夜絮叨,谓之“挟宽容之心与生活”,教者易,学者欢,不亦乐乎?
  这是一位很喜欢写作且平时特立独行的学生写的,我这样评价:
  文辞畅达,观点新鲜,然尔辈之行为件件,若皆得宽容,则实为家庭之忧、社会之忧、国之忧矣!个人之见,期待切磋。
  自然界中确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迹,但若把柳枝插到干燥的沙漠或是苦寒的北极,我想它一定难成佳木。写作兴趣这颗种子需要精心呵护,更需要把它植入合适的土壤,并适时洒以阳光雨露,只有有心才能使其绿树荫浓。
  三、水到渠成千日功——滴水之源
  漂亮的文章立意先行。独特深刻的思想立意依托有三,一是灵性的观察所带来的电光火石的心灵碰撞;二是长期阅读和书写积累下来的真善美的价值观;三是语言这个终极载体,没了它一切的前提都成了茶壶里煮饺子的憋闷和遗憾。
  前两项在写作中受外界和个人因素影响极大,我们暂且不谈,在这里我只谈语言,特别是语言中词句的习得,它们是文章的基本文字单位,在语文学习中最为简易,也最为重要,只有充足的语言储备才能在写文章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词句习得遵循欣赏甄选—模仿学用—内化独创的过程,语言积累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文章从写得清楚明白到写得生动精彩以至写得动人深刻,实非一日之功,须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
  读是积累的前提,我们需要坚持引导学生读书,更需要回归课本,恰当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点拨指导积累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雅词串联学用—经典句式学用—精彩段式学用的形式以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在课内外精选精彩段落每日进行百字摘抄,每周背诵;并利用课前演讲赏读经典段落、文章,这些活动的安排养成了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在作文实战中品尝了收获的喜悦。
  另一方面,作为日日与语言打交道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规范、准确、简洁的课堂用语,声情并茂的诵读分析,无形中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以个人的语言魅力示范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进而让他们喜爱并享用这门艺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作文比作天光云影、树茂荷香的美池,那么兴趣便是注入這亩方塘的脉脉幽泉,而积累即是其中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盎然勃发的绿色生命。设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能在这两个方面认真钻研,用辛勤的耕耘和不竭的智慧耐心打理,相信我们的写作一定会从难以跋涉的沼泽滩涂变成清澈明亮的源头活水,汩汩荡荡,生生不息;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绘本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能把晦涩的英语语言用有趣生动的图画展现出来,使英语教学更情境化、生活化。因此,教师要充分高效地利用绘本,促进绘本教学高品质发展。  一、深入挖掘绘本资源,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选择绘本材料的过程中,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的资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而言,学生对新知识都是充满好奇的,因此,通过对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以绘本的形式展现给他们,无疑是一种
期刊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重视课前预习目标的设定,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适度讲解。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问题导入,自学指导  课前预习一方面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快
期刊
审美教育是一个较为宽泛且内涵丰富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审美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并有特殊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推动美和艺术的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和困惑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低龄幼儿,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学前教育的重点普遍放在了社会、健康、道德、自我认识、数学
期刊
课堂提问不仅能完成知识的传授,也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训练。课堂提问达成目标可以促进初中英语的教学,而课堂提问技巧的获取又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改革形势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英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课堂提问担负着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任,在英语教学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灵活多变可以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知识理解
期刊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情感教育,并将其引入美术教学中,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带着一颗愉悦、欣喜、感动的心来学好美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和在自我创作当中获取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當前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反思,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引进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换,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不仅如此,还要注意设计情感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中的一维,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要求美術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便于全面落实情感教育目标。那么,教师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以实现教学的目标呢?  一、尊重学生,顺利开展情
期刊
数学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能力提升、思维绽放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留有细嚼慢咽、消化吸纳的时间;要依托于有实际意义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操作、辨析,让学生学会去伪存真,思路逐渐明晰;要顺势而为,披荆斩棘,突破障碍,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静待花开,让思维“慢”下来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细斟慢酌,让学生自己感知、辨析、交流、澄清,使他们的思維变得清晰、形象、理性,让他们在思维生长中把握知识
期刊
语文是“感性”的学科,需要对语言文字有敏感的、近乎条件反射般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语感”。郭沫若强调:“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现就如何通过诵读这一简单易行的方式增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问题提一些浅见与建议。  一、反复诵读,雄辞丽文润心田  《元史·侯均传》中说:“侯均积学四十年,每读书,必熟诵乃已。至
期刊
由于理念、视角、应试要求和育人目标上的差异等诸多原因,部分农村学校成为阅读匮乏的“重灾区”。笔者以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阅读的情境、气氛、阅读走向和扩展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让学生乐读、善读、深读的理想境界。  一、在对比迁移中引发阅读兴趣  好的阅读,应该引领学生在一个大视域下向前“挺进”,左右扩展,链接古今,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适度比较、糅合和扩展,如此,才能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引领农村学生在阅
期刊
结构化学习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可以实现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还能有效实现数学学习从表层符号走向逻辑与意义的统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一、结构化设计问题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在教材理解基础上聚焦知识点,找出知识主干线,从而将结构化学习问题的探究模式构筑起来,确保贯通和连接教与学思维。比如,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边和角以及顶点的相关知识,还应让他们对三角形元素间深层次的联系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