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睡个好觉,动物们也是拼了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犯困时,只要躺入温暖的床铺,闭上眼睛就行了,但对于动物们来说,睡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自然界开放的环境中,睡觉时过分放松警惕会让它们陷入危险的境地,于是为了安全高效地休息,它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千奇百怪又机智过人的睡觉姿势就这样诞生了。
  马——能站着绝不趴着
  馬的睡姿有多种:躺着、趴着或者靠着,但大多数时候马是站着睡觉的。这种睡眠习惯来自于马的生存本能。马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它们身形偏大,攻击力有限,在平坦的草原上非常容易被天敌发现,如果躺下睡觉,在遭遇紧急情况时很难迅速逃离。于是,马进化出了独特的腿部构造,仅使用很少一部分肌肉就能保持站立,这样它们即使站着打盹也不会摔倒。
  马也有躺下睡觉的时候。跟人一样,马也需要深度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REM),但马在站立状态很难达到这一状态,好在它们是群居动物,在需要深度睡眠时,马群中的一部分会躺下睡觉,另外一部分则会站着休息,彼此默契地交替,这样既能保证睡眠,又不会彻底放松对外部世界的警戒。除了深度睡眠的时候,基本只有老弱病残、极度疲劳或者处在绝对安全的环境里马才会躺下睡觉,比如刚出生的小马驹,一般会躺在母马身旁休息。
  蝙蝠——挂得高才能睡得香
  蝙蝠是夜行性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睡觉,白天时它们经常会倒挂在阴暗的地方休息。
  人在倒挂的状态下很难放松,更别说睡觉了,对蝙蝠来说这完全是小菜一碟。蝙蝠在倒挂时使用的是肌腱而非肌肉,它们的肌腱呈锯齿状,并配有与之咬合的腱鞘,能将脚稳稳地固定在抓握之处。加之蝙蝠体重较轻,倒挂几乎不需费力。而且,蝙蝠能巧妙地调节重心,通过控制翼的开合和身体惯性,便能像花样滑冰或跳水运动员一样扭转、翻动身体,牢牢倒挂在目标物上。
  蝙蝠选择以倒挂的方式休息可不是为了炫技,其后肢不发达,想靠后肢的力量从地面助跑起飞是很困难的,所以只好在半空休息,万一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随时滑翔起飞。而且,在树枝上或者洞穴顶部基本不会遇到什么天敌,倒挂在这些地方可以安心休息,在必要时也能方便地观察四方情况。
  长颈鹿——盘起来睡保平安
  长颈鹿的睡眠时间很短,有时一天只睡几十分钟。它们大部分时候是站着睡觉的,有时会倚靠着大树放松身体。当需要更深度的休息,或者是生活在动物园这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时,长颈鹿也会趴在地上放松。此时,它们会小心地将自己无处安放的大长脖子盘成圈枕在臀部,姿态甚是妖娆。长颈鹿天性敏感,总是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戒,所以深度睡眠通常只会持续几分钟,而且成年后会越来越少。
  既然要深度睡眠,长颈鹿为什么不放松点儿,直接把脖子平放在地上呢?其实,采取这个姿势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长颈鹿的心脏距头部有2~3米,为保证脑部供血,其强有力的心脏始终在进行复杂的血压调节。若将脖子平放在地,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长颈鹿可能难以再次站起来甚至直接死亡。
  猫头鹰——半脑睡眠三层眼皮
  大部分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多数情况下它们会闭着双眼睡觉,但有时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休息方式被称为“半脑睡眠”,让一半大脑休息,另一半大脑保持清醒,相互交替。许多候鸟、洄游鱼类,也会采用这种睡眠方式。就算在熟睡时,猫头鹰也不会放松对周围环境的警戒,如果有物体靠近,它们便会睁开一只眼睛观察情况;等判断没有危险,又会闭上眼继续睡。
  提到猫头鹰的睡眠,就必须介绍一下其眼皮特殊的三层构造。人在眨眼时,上下眼睑会同时移动,自然闭合。猫头鹰不太一样了,它有三层眼睑,每层功能都不同,下眼睑主要用于睡觉时闭眼,从下到上关闭;上眼睑则专门负责眨眼,从上往下关闭;第三层眼睑叫“瞬膜”,是一层半透明的薄膜,从眼睛内侧向外呈对角线关闭,主要起清洁和保护眼球的作用。
  抹香鲸——睡觉也不能忘了呼吸
  水中生活的动物又怎么睡觉呢?特别是像鲸这种哺乳动物,它们用肺呼吸,平时需要浮出水面换气,如果在水里睡着了,岂不会因呛水而窒息?别担心,它们自有办法!
  水中生活的哺乳类主要有两种睡眠方式,它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交替运用。其中一种是一边缓慢游动一边睡觉,有科学家认为游动时它们进行着半脑睡眠,由醒着的半脑提示其浮上水面进行呼吸,宽吻海豚(海豚属于鲸目)就是如此。
  另一种是以水平或垂直状态边漂浮边睡觉,比如抹香鲸,曾有摄影师目击到一群抹香鲸直挺挺地“竖”在海里休息,就算被船撞击也一动不动,场面颇为壮观。抹香鲸不需要像海豚一样频繁换气,睡觉时它们成群结队漂浮在海中,需要呼吸时才浮出水面。
  军舰鸟——边飞边睡不会累
  睡觉时,鸟类一般会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停歇,比如树枝、电线上,闭上眼睛歪着脑袋就进入梦乡了,有时还会把嘴巴插到翅膀下面。不过,总有那么几种鸟与众不同,比如火烈鸟会单腿站立睡觉,绿头鸭则是边游边睡。但它们都没军舰鸟厉害,军舰鸟可以一边飞行一边睡觉!
  军舰鸟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远距离飞行的鸟类,有时一飞就是几十天。在飞行期间,它们只需时不时进行非常短暂的睡眠就可以维持体力继续飞行。军舰鸟的这种睡眠被称为慢波睡眠(SWS)。为了防止打盹时出现意外,聪明的军舰鸟会选择飞行高度较高、且有上升气流辅助时睡觉。
  军舰鸟和猫头鹰、海豚一样,可以让大脑半球轮流休息,此时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着的眼睛仍然可以观察飞行环境。
其他文献
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纳米测序的新方法,能以迄今最高的准确率研究人类组织中的基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项成果代表着癌症和衰老研究的重大进展。  人体内的组织由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组成。干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更新,负责提供未分裂的细胞来维持身体运转。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是不分裂的,或者很少分裂,例如血液中的粒细胞,每天可产生数十亿个,寿命非常短;还有大脑中的神经元,寿命更长。  随着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物种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完全灭绝或者死亡,物种灭绝将影响食物链、食物网和植物授粉等。  6600万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叽叽喳喳,小型啮齿动物在丛林中互相追逐,全球各地遍布着各种类型的恐龙物种,它们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但这些生物全然不知自己的生活将发生彻底改变……  突然一颗直径11千米的巨型小行星以每小时大约72400千米的速度撞向地球,它的撞击力非常巨大,以至于形成一个直径
期刊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菌确实能够启动并加速岩石风化成为泥土的过程。  我们脚下的土地面积庞大,似乎一直不变。但泥土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却一直是一个谜。科学界用地质学和气象学知识在时间的维度上,解释了这个神秘的问题。岩石通过风化反应形成泥土,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过程很难观测。  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信,有生物参与了这个过程(在地球上,生命活动几乎无处不在),科学家们也从理论上证实了这个可能性。然而,从没有
期刊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掀起一场以“机器换人”为主要抓手的自动化升级浪潮。无疑,以“机器换人”为特征的升级转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制造业企业多年来“招工难”“用工贵”的人力资源困境,也助力许多企业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向上攀升,成为兼具品质与价格优势的“中国制造”标杆。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例如“机器换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及造成的潜在失业风险、技术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知道地球上遗传多样性最高的物种是什么吗?有20种颜色的蝴蝶?还是每20分钟就分裂一次、不停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  事实证明,目前的记录保持者可能是一种生长在朽木上的菌类。与之相对的是猞猁,它们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低。这对猞猁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意味着生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对生物是有利的。  遗传多样性究竟是什么?物种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遗传多样性呢?  从本质
期刊
4月9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迎来了终审判决——杭州市民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案中,法院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纹识别信息。"第一案"的落槌,再度激起对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安全话题的讨论。如何让人脸识别既便捷、又安全,成为社会各方的关注焦点。
期刊
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种叫做MXene的涂层和相关新型织物。新的MXene涂层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导电性,已被证明在阻挡电磁波方面非常有效,并可能阻挡有害辐射,还可以编织到服装和其他配件中。  随着制造商将传感和通信技术融入智能织物中,对能够阻挡电磁波的织物需求正在增加。研究人员认为,涂有MXene的织物,可以屏蔽设备追踪和黑客攻击,同时保护人们免受强烈的微波辐射。  可穿戴设备也可能
期刊
目前在很多领域,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帮人类完成高危、高难的工作。如今的机器人已不再只是“钢铁战士”,生命基本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赋予纳米机器人“血肉之軀”。  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DNA机器人,能在纳米尺度上执行任务,因此它可以在人体细胞内发挥作用,这也让很多科研人员看到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在2020年10月30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讲堂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
期刊
科学家知道平菇以蛔虫为食已有数十年历史,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平菇毒素的工作机制。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平菇是肉食植物。很自然地,他们猜测在人类所有的素食食物中,平菇是唯一一个肉食者。  这里的肉是真的肉。线虫也被称为蛔虫,它们拥有肠道、神经、肌肉以及原始的欲望和梦想。平菇能够在与线虫接触时给它下毒,并在几分钟内使其瘫痪。接着,平菇会将自己的纤维注射到线虫身体中,以溶解其中物质,并进一步消化
期刊
据外媒报道,4月1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改变蚊子的肠道基因,使它们将抗疟基因传播给其物种的下一代,或许可作为一种遏制疟疾的颇具前景的方法。该研究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蚊子基因进行改造,从而降低其传播疟疾的能力的一系列步骤中的最新一步。如果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种方法,它可以为减少疟疾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蚊子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以及疟疾寄生虫对抗疟药的抗药性日益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