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活动去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遵守活动规则是参与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次,在班级活动中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将来适应杜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班主任; 中职学生; 班级活动; 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生活动尤其是班集体活动受到普遍重视。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自然和社会,同时也改变着、发展着人们的自身。活动相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是了解,认识社会和自然的一条主要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增强能力的通道。离开了活动谈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说班集体建设,讲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显得十分苍白和牵强。可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集体健康成长的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对现实总带着朦胧的理想主义特点,往往只从自身出发,追求纯真和善良,有意无意地认为现实是完美的。当他们一旦走出校门,发现现实远非想象的那样,就会感到困惑和消沉。面对复杂的社会,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掩埋在人群之中。对中职学生来说,社会适应比学习适应重要得多,学生每天都封闭在学校里,对社会缺少了解和认识,每天都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没有得到实践,就不会更好的去运用知识。那么,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实践中如何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去培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在班级活动中要让学生懂得遵守活动规则是参与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任何事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下进行,如果触犯了法律,就会遭到法律的惩罚。所以人人要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活动,就一定要守法。在学校里我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普法教育,但通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遵守游戏规则”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不犯规”的意识,对日后遵纪守法则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一定要克制自己,努力遵守教师宣布的活动规则。如果在集体的竞赛活动中某位同学犯了规,将会使整个小组输掉,个人也会遭到活动规则的“惩罚”。但同时,班主任又可以允许并鼓励学生在活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以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总之,在进行班级活动时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即:老师宣布的活动规则是要遵守的,否则会输掉比赛。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教育学生:如果一个人长大了不遵守国家规定的“为人处事”的规则—法律法规,那就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从而达到“守法”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班级活动中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类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尊重、关心他人是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点都不能做到,在和他人交往时就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从而难以融人整个社会。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树立尊重、关心他人的理念。首先,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要表现出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和关心。还要在活动规则中特意制定一些规则,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对接触的同学有礼貌,并有表示尊重的具体举动,否则老师将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提醒或较为柔和的方式进行批评。
学生要在学校里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找到支撑,保持心情的愉悦。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掌握技巧,在班集体活动中要主动关心他人,关注他人感兴趣的事,同时也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与人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是相互的,只有自己放开的越多,别人才能从你那里获得更多安全感,才会向你坦诚的越多。而且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求同存异,不要过分计较别人的短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交到更多的朋友。因此,班主任在活动中应教育学生能面对现实,注意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生活,客观地评价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条件,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将来适应杜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吃苦耐劳”的能力将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写下了令全国震惊的纪实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在文章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前瞻的思维,记录下了中日两国小朋友在夏令营中的一点一滴,并进行了比较。引起国人关注的焦点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在吃苦耐劳等生存素质方面远不及日本小朋友,由此给国人带来的深深忧虑不言而喻。
在班级活动中,如植树活动,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任务性。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使学生带着任务,能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同学的鼓励下、集体荣誉的影响下,克服惰性,提高“吃苦耐劳”的能力。通过活动,能够让学生明白,将来面对社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告诫学生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束缚,换一个角度,也许事情就没有那么糟糕,甚至还可以发现事物本身还有它有利的一面。所以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运用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解决因突发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不适,并且勇敢的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自己可以向信任的老师、同学倾诉,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在倾听者的安慰中缓解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总之,要想通过班級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调整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面对现实,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社会。
【关键词】班主任; 中职学生; 班级活动; 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生活动尤其是班集体活动受到普遍重视。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自然和社会,同时也改变着、发展着人们的自身。活动相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是了解,认识社会和自然的一条主要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增强能力的通道。离开了活动谈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说班集体建设,讲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显得十分苍白和牵强。可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集体健康成长的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对现实总带着朦胧的理想主义特点,往往只从自身出发,追求纯真和善良,有意无意地认为现实是完美的。当他们一旦走出校门,发现现实远非想象的那样,就会感到困惑和消沉。面对复杂的社会,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掩埋在人群之中。对中职学生来说,社会适应比学习适应重要得多,学生每天都封闭在学校里,对社会缺少了解和认识,每天都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没有得到实践,就不会更好的去运用知识。那么,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实践中如何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去培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在班级活动中要让学生懂得遵守活动规则是参与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任何事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下进行,如果触犯了法律,就会遭到法律的惩罚。所以人人要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活动,就一定要守法。在学校里我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普法教育,但通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遵守游戏规则”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不犯规”的意识,对日后遵纪守法则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一定要克制自己,努力遵守教师宣布的活动规则。如果在集体的竞赛活动中某位同学犯了规,将会使整个小组输掉,个人也会遭到活动规则的“惩罚”。但同时,班主任又可以允许并鼓励学生在活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以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总之,在进行班级活动时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即:老师宣布的活动规则是要遵守的,否则会输掉比赛。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教育学生:如果一个人长大了不遵守国家规定的“为人处事”的规则—法律法规,那就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从而达到“守法”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班级活动中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类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尊重、关心他人是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点都不能做到,在和他人交往时就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从而难以融人整个社会。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树立尊重、关心他人的理念。首先,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要表现出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和关心。还要在活动规则中特意制定一些规则,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对接触的同学有礼貌,并有表示尊重的具体举动,否则老师将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提醒或较为柔和的方式进行批评。
学生要在学校里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找到支撑,保持心情的愉悦。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掌握技巧,在班集体活动中要主动关心他人,关注他人感兴趣的事,同时也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与人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是相互的,只有自己放开的越多,别人才能从你那里获得更多安全感,才会向你坦诚的越多。而且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求同存异,不要过分计较别人的短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交到更多的朋友。因此,班主任在活动中应教育学生能面对现实,注意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生活,客观地评价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条件,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将来适应杜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吃苦耐劳”的能力将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写下了令全国震惊的纪实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在文章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前瞻的思维,记录下了中日两国小朋友在夏令营中的一点一滴,并进行了比较。引起国人关注的焦点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在吃苦耐劳等生存素质方面远不及日本小朋友,由此给国人带来的深深忧虑不言而喻。
在班级活动中,如植树活动,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任务性。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使学生带着任务,能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同学的鼓励下、集体荣誉的影响下,克服惰性,提高“吃苦耐劳”的能力。通过活动,能够让学生明白,将来面对社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告诫学生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束缚,换一个角度,也许事情就没有那么糟糕,甚至还可以发现事物本身还有它有利的一面。所以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运用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解决因突发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不适,并且勇敢的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自己可以向信任的老师、同学倾诉,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在倾听者的安慰中缓解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总之,要想通过班級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调整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面对现实,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