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考作文教学的“道”与“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的理论可分为“道”与“术”两大指向。所谓“道”,是强调学生在思想、知识、阅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长期积累;而“术”,则直接教给学生成文的可操作方法。在高考作文的教学环节中,其教学目标重要的不是“道”而是“术”,即尽快让学生掌握成文方法。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目标;“道”与“术”
  一、作文教学的“道”:文学创作或文章理论
  作文教学的理论很多,大致是围绕着“道”与“术”两个基本向度上的讨论。所谓“道”,是追溯事物的本原;所谓“术”,是直接管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说,这二者互为补充,没必要非分高下。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还是要有所侧重。
  《新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叶圣陶先生则说:“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2]事实上,许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或多或少也引用过这些语句来说明什么是写作文。这即是所谓的写作之“道”。
  要形成写作能力,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广博的知识学养、相当的语言文字功力,还要对社会人生有深刻、成熟的思考。有人在讨论高考作文时认为:“立意的意,源于写作者在人生阅历、思想情感、文化人格及审美阅读等方面的积累,不重视这个过程的教学与引导,就不能奢望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呈现出成熟、高超的立意来。”[3]
  二、中学作文的性质不完全等同于“文学”或“文章”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就是对于作文教学功用、意义、性质的理解泛化。要知道,我们谈的是“作文教学”,而所有的教学,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针。“作文”的成品确实是“文”,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不简单等同于文学写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章撰写。在这里,教师往往会犯一个极平常的错误,就是因追求写作学的学术高度和广度而迷失教学目标的当下指向。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第一要义
  写作学的学术高度和广度,是为文章或文学写作的“道”范畴;而具体的技法,则是“术”的范畴。
  就“道”的层面来说,有人断言“写作无法”。也就是说,作文需要天赋、知识、语言、阅历、见识等多方面的前提,具备了这个前提,当然是不太用教的。但是,这个意义上的作文之“道”,对中学作文教学,尤其是高考作文教学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四、高考作文主要应该教的是方法
  落实到“高考作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很显然,在某一具体的教学空间内,不可能全面完成“道”和“术”的所有教学功能。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作文的技法,即“术”。
  如果以分数为权衡标准,语文教学最不易见效,作文教学更难明顯见效。但在高考作文教学中,面向分数,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抓住得分点,这就是高考作文教学的“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5.
  [3]李宗蔚.从发展思维品质的角度谈高中议论文的立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5(18):5.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家校互动效率,对学校管理和班级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校互动;互联网+;育人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  (一)改造以往的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  课题组认为在学校层面上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势在必行,在学校层面搭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有很多优势。1.可以避免班级各自为政,便于管理。2
期刊
一、新教材修订注释之优  (一)表述更加精确  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课下注解为:“废,残废,伤残倒地。”而许慎《说文解字·广部》:“废,屋顿也。”可见“废”本义为房屋倒塌,引申之,则人因惊惧或伤痛倒地。新教材改为“倒下”是正确的。  (二)注释更加注重人文性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旧课本注释为:“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新教材解释为:“用散乱代
期刊
【摘要】现代互联网,让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已经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媒体,或许对他们的认识能力、概念及认知,对青少年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来对小学在校学生扩大课外阅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化教
期刊
现行统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教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自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所用时间的多少。  其实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教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体会。  统编版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
期刊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实现古诗的审美化教学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通过读、唱,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  (一)在有章法的读中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知识。比如,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停顿知识之后,才能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二)在粤语朗读中感受
期刊
散文阅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让其“活”起来。  一、丰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源头活起来  缺乏大量的阅读,阅读训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是个人化的行为,任何人替代不了其思考过程,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只能自己亲身参与完成。  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能走出狭窄的精神洞穴,领略中华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升华。那么,如何在群文阅读中践行生本理念呢?  一、选文  群文阅读的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我认为,选文除了要体现“新课标”要求、紧扣议题之外,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  其次,要尊
期刊
如今,我们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为国育才思想,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首先,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用美育提升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康、崇高的审美力,为德育教育铸造一把打通心灵的钥匙。  德育教育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在其《默想录》中这样表述:“心有自己的逻辑,而理智对此却一无所知。”
期刊
【摘要】激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借助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营造民主氛围来消除恐惧;想象中进行美的熏陶;肯定后体验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兴趣;语言艺术;民主;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便会主动去接触探究事物。而对于处于接受能力以及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兴趣的培养更是重要。那如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期刊
一、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材料多,信息量大,与传统的阅读文本相比,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加大了阅读难度。  二、快速阅读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困难  (一)阅读理解能力不足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常常存在时间不足现象,文本还没看完,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导致内心着急,乱中出错。其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文本内容或题目的问题理解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