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文化课程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共生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十三五”省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野下构建学校篆刻文化课程群的研究》已顺利结题。篆刻文化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语文教育密不可分,既得益于语文课程的坚实支撑,又拓宽语文教育的外延,二者有机融合,传承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升语文素养,也在精雕细琢、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之中感受篆刻方寸之间特殊的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
  【关键词】篆刻课程;语文教育;文化传承
  【项目基金】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野下构建学校篆刻文化课程群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符号和象征。“书品即人品,治印学做人”,在感受篆刻方寸之间特殊的表现形式、独特的精神气韵以及篆刻大师优秀品质之时,我们也能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视野下构建学校篆刻文化课程群的研究》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将篆刻特色文化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校本化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学校特色的篆刻文化课程,对语文、美术、劳技、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进行有益探索,有效促进了篆刻文化课程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共生。
  一、语文课程为篆刻文化课程群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篆刻文化课程群建设即通过融合和规划相关篆刻文化课程的信息形成课程群,将相通的不同课程融合进一个课程群之内,让学生在学习篆刻文化之时,可以获得最多的篆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开足开齐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开发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篆刻文化课程群。而篆刻文化课程群的有效实施得益于语文课程的有力支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态美,这些是语文教学任务。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课课文采用图片与汉字对照的形式,安排了生活中常见的八个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课后练习又列举了“牛、鸟、兔、木、网、竹”六个象形字,学生在语文学习起始阶段,就初步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学习篆书,就要先认识篆字,然后才能学写篆字,才能把篆字写好。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对汉字起源、发展、演变的教学指导,每课会精选一两个典型汉字进行字理教学,让孩子体会汉字的造字方法,渗透对篆字的认知。比如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时,借助字理识字开展对“象”字的教学:出示“象”的象形文字,结合大象的外形—长长的鼻子、硕大的头部、巨大的身体,认识“象”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同时了解“象”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楷体的演变,了解演化过程中汉字线条化的变化。学生认识了篆字,感受篆字的特点,就可以兴致盎然地开始篆字的学习和书写了。
  学校每天中午的20分钟写字课,也为孩子们学写小篆奠定了基础。低年级学生主要练好铅笔字,熟练掌握楷体字的写法。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学习用软笔书写,结合毛笔字的特点,逐渐掌握“中锋用笔”的知识和技能。“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润美观,是小篆的基本笔法。学生在语文课程中习得的汉字知识与能力,就为篆刻文化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篆刻文化课程有效拓展语文教育外延
  学校将篆刻文化课程纳入课表,把书法、篆刻教学作为校本必修课,每周一课时,单周学习书法,双周学习篆刻文化。学校老师自行开发编写了篆刻文化校本教材《方寸大世界》,以“识”“赏”“画”“书”“临”“创”为核心内容,分“篆字趣赏”“学写小篆”“泥篆艺趣”“金石篆缘”“印道篆艺”“篆刻名人”六个单元进行设计编排,把篆刻知识、技能练习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将经典理论和篆刻家故事穿插其中,既可“练”又可“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根据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老师们精心编写了教案。间周一课时的篆刻课程教学大都由语文教师、书法教师或课题组教师承担。“篆字趣赏”单元,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汉字的演变,而且在“认一认”“连一连”“描一描”中,掌握了常用偏旁,学会近100个常见象形文字。“学写小篆”单元,学生掌握了小篆“横、竖、横弯、直弯、上弧、下弧、左右外弧、方弧”等基本笔法,感受篆字的垂脚、横竖画平行等距、空间分割均衡匀称、主体部分上紧下松等结构特征,学习先中间后左右、先外包后里头、先主笔后副笔或先副笔后主笔的笔顺特点,学生也在学习中深切感受和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在“篆刻名人”单元,学生不仅通过阅读了解了篆刻的鼻祖文彭、一代宗师吴昌硕、吴门派代表顾苓等篆刻名人的故事,而且通过课后“想一想、选一选”的练习检查和巩固了阅读效果。“泥趣篆刻”“橡皮章篆刻”“蔬菜印章”“金石篆刻”等篇章图文并茂,有文字介绍,有实物照片式的过程引领。学生阅读相应的文字,按照提供的步骤,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学习篆刻的过程,也是练习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学校定期进行篆刻文化的微课教学,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或定期推出篆刻微课讲座,或定期播放“书法篆刻名画欣赏”专题节目,进行篆刻特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篆刻历史,了解篆刻名家的人文故事等,学生在耳濡墨染中增长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将篆刻教学带入课堂,除了设置文化传播课、操作实践课,还有名作欣赏课、作品鉴赏课等课型,指导学生掌握篆刻入门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篆刻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篆刻术语的表达方式,努力形成基本的篆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课程融合,助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僅仅局限于教材、拘泥于课堂,它需要各种环境和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大语文教学的学习材料也应该是广泛的、多样的、丰厚的。篆刻文化课程与语文教育融合共生,相得益彰,形成了语文教育的合力。
  (一)篆刻生活,丰厚语文土壤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除了每周一节的全员校本必修课,学校在一年级以上的年级开设了自主选修趣味篆刻课程,通过篆刻传统文化的逐渐深入,从一笔、一石、一刀一世界的学习体验中,让孩子们感受篆刻之趣,体会印章之美。从最初的刻萝卜到刻彩泥、刻超轻黏土,从刻KT版再到刻橡皮砖、刻陶土……一次次摸索、探究,一次次商榷、打磨,终于创作出有趣的印章、精美的印屏和印花。这些摆放在案头、陈列在展示馆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难得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独特的,是深刻的。这样的人生经历,更是学生语文生活的一部分,它流淌在学生的血液里,沉淀在童年的记忆里,绽放在多情的笔端上,形成一篇篇热情洋溢的佳作,读之,令人怦然心动。
  (二)篆刻展示,淬炼语文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篆”空间,学校创建了篆刻文化展示馆,孩子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感知体验篆刻文化和篆刻艺术。在宣传文化墙上,镌刻着篆刻艺术的历史源流、名家轶事以及浒小与篆刻的渊源;在实物展示区,十几个展示柜组成的印阵非同凡响,宋祖惠、周玛和、潘云等苏州当代篆刻家的作品触手可及;在制作体验区,体验台上篆刻的工具一应俱全,墙上液晶显示屏循环播放着的微课讲座,篆刻工具的使用与篆刻技法被全方位展示,孩子们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进行实操。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语文教育资源,孩子们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学习篆字,增加知识积累;阅读故事,积淀文化内涵;体验制作,切磋技艺,来一次在场的口语交际;每逢嘉宾来访参观,大方自信的学生小导游主动引领,热情介绍,娓娓道来,妙语连珠,更是彰显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三)篆刻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每学期末,学校篆刻社团都会举办社团活动成果汇报展,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篆刻习作在篆刻教室的大屏幕上播放展示。结合校园艺术节举办篆刻文化节,举办市、区各级篆刻艺术作品展览。每年,学校还积极组织传统节日亲子活动,春节组织学校印社学员跟随本镇书画名家、书法爱好者一起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传播篆刻传统文化,锻炼学生自身篆刻技艺,而且在参与社会生活中历练了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潜能。
  (四)篆刻文化,涵养精神品格
  省十三五课题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篆刻文化浸润研究,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雕细琢、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在感受篆刻方寸之间特殊的表现形式、独特的精神气韵以及篆刻大师优秀品质之时,提升了自身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有在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还不能有效地联系生活经验去进行理解。鉴于此,文章对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概念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扎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化学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实践性、自主性为前提,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过程。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有极大益处。文章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极具艺术价值的古老文化,它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现身,充分体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读”为抓手,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品悟;思维;延伸  文言
期刊
【摘要】“单元教学”最早起源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特别是其学生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也称作单元教学法,将单位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教师应当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立足课堂实际,科学地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整合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从而达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小学学生学力。文章围绕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
期刊
【摘要】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的过程。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课程实施,真正意义上为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课程的实施中也存在“功利性评价”等不利因素。  【关键词】小学;课程实施;手球  前言  手球,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球类运动,是综合篮球和足球特点发展而来的,同时手球的一些规则也是从篮球与足球的规则发展而来。  目前,手球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学校与教师愈发看重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学会提问”是学生学习语文科目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还可以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多重思维与创新精神。并且,培养提升学生的提问意识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在提问和回答中充分表达陈述自己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提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言应用方式,并使学生逐渐学会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在阅读中探索与感知外部世界。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还无法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这就需要将拓展阅读融入教学实践中。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拓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拓展
期刊
【摘要】把握英语绘本特点并结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英语绘本,以此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钻研的。文章从绘本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点、运用策略和意义等方面简要剖析小学英语绘本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旨在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素养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结合点;运用策略;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语言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具有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甚至会对整个国民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或许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只有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鉴定、诊断、引导和激励,才能让其更好地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组成的第一要素,就像是音樂的骨架,没有节奏,就不存在旋律。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和理解能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和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节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