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姐大我八岁,是男子汉的代名词。
  家里交不起学费,大姐读到初三上半年就辍学了。虽说那是1980年,但在我们黔北老家还是集体时代,要靠劳力挣得工分。大姐年龄太小,只能挣得一半工分,心里不服输,凡是大人能做的事,她都不落下,比如背粪、担粪。后来,队里看到她勤快吃苦,将工分加到大人的水平。
  1981年春天,父亲劳动时不小心把脚给崴着了,不能行走。正是春耕时节,家里三分自留地无人耕种。母亲说去请人帮忙犁地,大姐听到后说:“不用请,我可以。”吃过早餐,大姐将父亲常用的犁铧扛在肩上,我牵着牛和她一起去犁地。自留地离家差不多一公里路程,一路走走歇歇才到达目的地。稍事休息,我们将犁具套在牛肩上,我在前边拉着牛,姐在后边按照父亲平时犁地的样子用力撑着犁铧。犁地毕竟是一项技术活儿,更是一项体力活儿。姐年轻,没有犁地的经验,只见犁铧一会儿往上冒,一会儿往深钻,一会儿犁空。才犁不一会儿,姐就满头大汗。我说:“姐,太累就不犁了。”姐说:“坚持一会儿就好了。”直到夕阳西下,姐才勉强将地犁完。回到家时,父母眼里饱含热泪,反倒是姐挺自豪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地犁好了。”
  农忙空闲时,她会呆呆地看她贴在墙壁上的奖状。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名前列,每一年都会获得不同类型的奖励。我那时体会不到她为什么要这样面对她的奖状?而今回过头来想,由于家庭的贫穷限制了她读书。可以想象,在当时社会结构和阶层状态的巨变下,出身贫苦的孩子和家境富裕的孩子,教育环境的先天差异特别大,这就决定了她今后的人生之路是一个什么样子。这是一条通道,而这条通道在她身上越来越窄。出身低微的人,最初多是理想主义者,因为她向往改变现状。作为一个女孩子,这个现状就是嫁一个好男人。
  媒人来说亲那天,下着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姓王的大伯进家门客套一会儿后,直奔主题:“你们家老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今天来是帮介绍个对象。”王姓大伯说话慢条斯理。父母一边听一边问询这家人的背景,王姓大伯也耐心地将情况一一介绍。就这样,大姐的约定婚姻便从这次说媒开始了。通过接触与了解,大姐觉得将来要嫁的这个人与媒人介绍的情况有出入。大姐先是反对、反抗、挣扎。父母一再做她工作,她迫于生活的压力,才勉强接受了这门婚事。
  1982年10月,是大姐出嫁的日子,她刚20岁。婚前,父亲东挪西凑,给大姐做了一套家具:大方桌、小木桌、衣柜、木箱子、长木凳、小方凳、梳妆镜,几床被子,两件新衣。那天,临近中午,鞭炮和唢呐声开始响起,亲朋好友也陆续赶来,场面十分热闹。父母在招呼客人,大姐与她的同伴在另一个房间哭泣,很是凄婉。我那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哭泣?是因为这段婚姻让她难受,还是有别的委屈?长大后才明白,那叫哭嫁。要离开娘家了,感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結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人妻、为人母和人生转折的开始。
  入夜后,我久久没有睡着。
  婚后,大姐生活算是平稳,虽不富足,但相比过去在家里的日子,已算不错。几年后,大姐生下一男两女。后来的几年,我也和大姐走上了差不多的路,高二上半年就辍学了,只是,我选择穿上军装去到部队。从此,我与父母、与大姐天各一方。
  生活往往不是想象中的可以平坦延伸,有时偏偏就会遇到一些挫折。事情还得回到前几年,她老公背叛她后,她作出了鱼死网破的决定:要么这个男人去死,要么回来过日子。于是,她不再与人交往,默默地建造起属于自己的世界,避开每一个人的目光。每一件事情都有起因,大姐的婚姻出现裂痕也不例外。起因是,她们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得补偿三套房子,另外还补助几十万元的生活费用。这对于在农村生活的他们来说,已经属于暴发户了。一夜之间突然变得富有,他们没有计划好生活,但政策又带来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原本好好的一家人,离婚就可以多分得一套房子。大姐的男人把这个事情当成一笔财富来运用。他先和大姐商量:离婚,分得房子后,再复婚。大姐听他这么一说,原本平静的心,也被鼓得活泛了。大姐同意他男人的观点,先离,分房后再复婚。
  离婚后,大姐和他男人还是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可纸终包不住火。原来,她男人早有外遇,是想通过这种办法将婚离掉,然后顺利地与另一个女人生活。大姐不懂得法律,她以为这个离婚不算,可白纸黑字,这是法律。
  大姐说,有时候,想到自己居然对所爱之人了解甚少,一个人真是既愤怒又绝望。想到根本无法了解他,又无法渗透到他心灵深处的所思所想,她心都碎了。她竭尽全力想要把他拉向自己,试图再了解他,也希望他了解自己,透彻、直达心底的了解。但一点一点地,她发现这些都不可能,不管她曾经对这个男人多么挚爱,也不管她和他关系多么的亲密,他对于大姐来说已经是陌路。我为大姐悲伤,却无法为她释怀。不过,生活中可惜的事情太多,也就不用再去叹息。毕竟,之前的辛酸苦闷也好,痛苦也罢,都得转换成眼前的日子。每个人的生活都穿行在一条暗河里,跋涉过来就过来了。明天,或许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慢慢等着大姐。
  这两年,大姐从得不到解脱到慢慢解脱,可谓经历大海苦涩般的波浪。她现在种地、养牲畜、游玩、摘茶,她认真做好每一天分内的事情,不索取无关的远景,不纠缠于多余的情绪和评判,不伤害,不妄想。人生不再如迷一般的形象,日子过得倒实在,没有不好。
  早些年,我一直在部队,每年也只是象征性地回家看看父母,甚至有时两三年才回一次,在家待不了几天就得离开。转业后,家安在昆明,离故乡也是千里路程。虽说交通较之过去方便快捷,但回一次家谈何容易。所以,家里的许多事情都依靠大姐、二姐来完成。
  2017年,母亲病了,需要住院,需要护理。那时,我陪女儿在西藏参加高考,无法抽身回家照顾父母。大姐、二姐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照顾父母的责任。经过她们精心的护理与照顾,父母身体恢复得较好。我特别地感谢姐姐。就在前一周,父亲腿疼,大姐带他到医院检查治疗,花了九百多元。我说给她寄回去,她说不用,都是共同的父母,谁有时间谁就多照顾一下无妨。多么朴实的大姐啊!
  每次回故乡看望大姐,不是我给她拿得多,而是她将农村的土鸡蛋、土鸡、辣椒酱、干酸菜、茶叶等装满一车。食用着大姐送给我的这些有机食品,即使在遥远的他乡,也能感知到这份浓浓的亲情。一年又一年,时间慢慢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了。尽管时间在变,世事在变,亲情永远没变。其实,大姐由于年轻时辛勤劳作,也落下了一身的病——腰椎间盘突出,胃病,眼睛也没以前好了。她就像一部永不停歇的机器在运转,再耐磨的机器也会损坏。
  我知道,大姐的爱,就是:你在困难的时候,她勇敢地伸过来那双手,没有功利,没有私心,更没有隔阂。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有三候:初候,蝼蝈叫;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就是说,立夏到了。  爷爷对节令很有敬畏之心,他说,古代帝王在立夏这天要率文武百官穿赤服到郊外迎夏,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派官员到各地去勉励农民抓紧农耕。还说早二三十年,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连二十四节气都搞不清楚,恐怕是讨不到老婆的。他当年能迎娶奶奶,就是因为耕种在行。  奶奶姓
期刊
进入五月,阳光和煦温暖,大片大片的油菜熟了,广阔的田野翻滚着金黄色的波浪。  吃罢饭,我随王总去看料场。料场距工地约几公里。沿途,一个戴草帽穿单衣的妇人正拿着镰刀收割油菜。割油菜和割小麦不同。气候不热,没有到栽秧割麦两头忙的“双抢”季候。小麦播种植株较密,而移栽的油菜有一定的间距,收割时,镰刀不像收割大把的麦子那样恣意捭阖,好像数着秸秆在下镰,收割有节奏感,田园韵律像跳广场舞的大妈那样悠然。但千万
期刊
城里人很少种柚子树,自然难得看到柚子开花。  在乡下就常见了。四月中下旬,天气逐渐晴暖,正是柚子树开花的时节。先是枝杈的末梢结满了一个个蚕豆般大小的白色花骨朵,挤挤挨挨,抱团紧靠在一块儿。一两天的工夫,这些花骨朵就炸裂开了,每个都进出四五片橄榄形的白色花瓣,向四周散发开来,花瓣正中竖立着一圈白色的花柱,花柱上分布着细长的黄色花蕊,花蕊中间,是一个绿色的小突起。  袖子刚开花的时候,同一枝树梢上花骨
期刊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杭州市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工作期间,他对加入党组织有强烈的愿望,多次打电话给我,询问相关程序等事项。  儿子积极要求进步,我当然十分高兴,及时请示了相关党组织,得到的回复是,因户口尚未迁出,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在家乡入党。我电话通知儿子后,他便兴冲冲地赶回来,从党支部领回了一大摞表格。  第二天,儿子把填好的表格给我看,我一看就愣住了:表格上写的字大小不一、高低不齐、歪歪倒倒,既不是
期刊
唐骏的考试成绩,常常是我们班级的最后一名,可气的是,他贪玩,上课从来不做笔记,每次检查作业时谎话连篇,借口堂而皇之。  那天早上,唐骏又没有完成头天的家庭作业,问他,又是东扯麻绳西扯网,没有一句实话。我恼了,劈头盖脸一顿骂。这时的唐骏,在同学们议论和嘲笑声中,脸涨得猪肝般通红,在全班同学齐刷刷的目光注视下,他昂着头,努力控制着自己。但,终于,泪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一滴,两滴,终于连成了串,滚下脸颊
期刊
如果你是一颗星星,我便是那寻光而去的螢火虫,就像夜幕降临,大地就会变成一个矿井。一切死一般安静,只有我的呼吸,还有满世界的“滴答、滴答”的水声。我爱了,你便是投向我生命的光束,就站在那里等待,等待你拯救。  责任编辑:秀丽
期刊
30多年前,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那时候,学校五间瓦房,两排土墙,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且经常更换。  李老师的家在邻村,负责我们教室里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他早晨到校,下午放学后回家,中午在办公室生炉子简单做点吃的,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新学期开学后,我的同桌两三天没到校,家里没钱交书费。后来同桌来了,他说李老师答应给他免书费。稍有常识的都知道,书费是免不掉的,肯定是李老师自己拿
期刊
深秋,落叶被风旋着转着,或疾或徐地扑向街道,像是进行着一场离别前的舞蹈。  我踩着那些暂时安身于路面的落叶,走向街道的对面。上午十时,蜜一样浓稠的阳光洒下来,街道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映得明晃晃的耀眼。就在我穿过马路的瞬间,我左顾右望的目光中突然扫视到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拎着一个塑料水杯在向我走近,她浑身散发着一种灰扑扑的暗沉气息,尽管阳光明媚。暗旧的灰色毛衣,洗得近于发白的灰黑裤
期刊
鱼头豆腐这道菜不知吃了多少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  上个周六中午,有幸又吃到了夫人烧的鱼头烧豆腐。两个孩子吃得那样可口舒心,仿佛第一次尝到天上的美味一样。孩子们总盼望着妈妈回家来,他们就不要在外面下馆子或自己将就着做饭了,最主要的是能吃上一顿人间美味。他们只是非常羡慕妈妈的厨艺,却没有细究妈妈为什么能烧出那么好的美味。  二十多年中,我也没有问过夫人为什么能烧出美味佳肴来。在夫人偶尔评价别人烧
期刊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为蜀郡守,于灌县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是为都江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书中,对都江堰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行,然而,这轻飘的笔墨间,一脉江水浩浩荡荡,顺人意流淌,浇灌出巴蜀之地两千年的繁华。  今日的都江堰已是成都著名景点,闾阎扑地,人头攒动,一派热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