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引领方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阐述了合作学习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初中数学教师分别从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三种不同角色对合作学习的引领方式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对这一引领方式进行了过程分析和效果验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引领方式
  
  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可知,教师不应该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和“学”完全割裂开,而是要逐渐从教学决策者、执行者身份过渡到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身份,对于此,本文分别从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三种不同角色对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引领合作学习展开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来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作出进一步验证。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形成互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有效的合作学习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面对面交流沟通、各个成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社交技能、小组成员具备团队精神。
  
  二、初中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引领方式
  
  结合前文对合作学习的界定,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三种角色。
  
  1 引导者角色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第一,从观念层面来看,真正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在于学生首先要把数学学习目标从“老师安排的任务”转变为“自己对初中数学学习的需求”上来,第二。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能否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即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并由此逐渐形成自我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向学生们提供多种有利的合作学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之中。
  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改变其原有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具体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基本定理、运算分析等学习模块中通过合作学习去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够得到正确结论,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效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知识构架。
  再从教学内容的引领层面来看,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意外的教学资源比参照既定的教案流程更为重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能存在一些突发的意外事件,如果凡事都能被教师提前充分预知,数学教学也就逐渐限于建华的教条式教学模式之中,从统汁数据来看,教师对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思想观念的新旧与应变能力的高低,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及时扭转课堂上出现的被动、尴尬的局面,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启发学生的个体思路来组织学生继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共同探究,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2 组织者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高超的组织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平台。创造力在很多时候需要经由竞争与合作来共同体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竞争与合作同时起作用的机制。这一机制可以先由教师在全班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通过各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合理分组的首要步骤是教师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自由组合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由此在全班形成一个“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具体而言,教师町根据学生相应的数学基础、分析能力、人际关系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在每个小组的人数安排上。人数过多会导致反复争论、议而不决,人数过少则难以激发合作小组内部的团队意识,本文认为,每个小组由5名学生组成比较适宜。
  其二,在每个合作小组内部成员的职责设置上,小组内可分别选出一名组长、一名协调员和一名记录员,小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气质和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关键时刻能够体现出迎难而上的性格,协调员的人际关系较好,能够平衡合作小组内部对数学问题的各种矛盾和纷争,并能够适时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促使小组成员踊跃提出自己的思路,记录员则要能够尊重每位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将每人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如实记录下来,再把各种结论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有序地整理归纳,从而为组间的竞争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
  
  3 合作者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决策者,更多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可具体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教师尽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要素,学生们对围绕数学问题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后,就会被这些问题深深吸引,从而促使自己与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对问题展开主动分析和探讨,并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第二,教师要设计出一些具有深入讨论价值的问题情境。换言之,数学教师在对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数学问题选择上,不应该选择那些经由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上的数学例题就能顺利得出答案的问题,而是应该尽量设置一些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各种解题条件联系起来,并在通过一定量分析过程和演算基础上才能最终找到解题方法,并得到正确答案的那一类数学问题;第三,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来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对于数学应用题而言,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比较关注相对表浅、丰富且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觉性问题,数学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则更愿意关注题目巾的内在逻辑,更愿意尝试去解决那些难度高的挑战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合作小组搭配过程中因人而异,让合作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此外,教师还应把学生群体的性格作出归类,并以此作为安排合作学习小组的参照指标。
  
  三、案例分析
  
  本文的案例分析选用的是苏教版初三上学期教材巾的“全等三角形”内容,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步骤作出分析,并由此展示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第一步:提山问题,教师通过提问让大家进入思考状态,扮演的是组织者角色,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询问学生:“怎样画一个与之全等的三角形?”
  第二步:分组讨论,教师在这一步骤中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通过让学生合理分组,并通过向学生提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充要条件,以此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第三步:师生合作,教师在这一步骤中扮演的是合作者角色,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后,归纳出三种情况:(1)一个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一边或一角相等,(2)两个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角、两边或一角一边相等。(3)三个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三边、三角、两边一角或两角一边相等。随后,师生通过合作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在上述给出的第三种情况下,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教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在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下分别承担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合作探究兴趣得到了正确答案,并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结 语
  
  综上可见,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并由此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也是现代教育功能的一种正确体现。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实践表明,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与大家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策略;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内容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
[摘要]游戏是人的天性,是学生所钟爱的活动,好的数学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了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强,主题明确,全员参与的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游戏;趣味性;参与性;明确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概念、思想、方法也都来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本文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利用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五、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关键词]数学;注意;创造性;培养    日前,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一种创新教育的观念。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打造和谐的高效课堂,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初中学段的学生常常以为,数学课程问题繁杂,练习量大,不易学好,有的甚至因畏难而学习兴趣下降,陷入兴趣差、效率低的恶性循环。其实许多数学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细细琢磨一下有时会发现它们的本质却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学会类比,就能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通法通解与数学思想方法,便能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当中降低学习难度,減轻学习负担,不
计算机房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理论、实践和实训教学场所,机器数量多,使用频率高,故障频繁出现。因此,计算机房的管理和维护非常重要,并且是一项专业性强、繁重而琐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精辟阐述:“科学知识是不应硬灌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其思想的精神实质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之善于发现,善于探究,善于创新。一位哲人预言:未来文盲,不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学中,运用“引导探究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增强自信,问题探究中流连忘返,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
我们的师祖,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一段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什么是“愤”?什么是“悱”?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愤”即积极思考而搞不明白的一种心理状态,“悱”即口欲言又不能的一种局面,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与已有知识水平相矛盾的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愤悱”状态,激发学生探奇采异,揽新觅胜的情趣,把学生带人教学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