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本色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点点斑驳惊亮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繁沛、明艳。值此新年之际,一草一木都似乎有喧宾夺主之势。只是在现代人心中,年似乎只是个专有的名词,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与喜悦。人们像是应付,多了几道菜,多了件衣服,多了一年的阅历。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着的油烟味道,换上象征性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思绪飞到很久以前,记忆中的年,洋溢着中国红本色的年。
  记忆中的红色年在精彩的春联中拉开序幕。黑色的毛笔字“福”在红纸的映衬下,仿佛要将祝福洒满人间,还有彰显年味的“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大吉大利”……都在红纸中传达出满满的喜庆。更有五彩斑斓的灶神像,以红为底色,象征了人们虔诚的心和美好的期盼。人们张贴春联辞旧迎新,欢迎年的到来。第二抹红需抬头寻找——大红灯笼高高挂。村子里随处逛逛,一抬头便是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而且这是要在夜里一直亮着的,到了天亮才会熄灭。万家灯火在大红灯笼的陪伴下,告别过去,跨入新年。这,便是守岁,这是对年最虔诚的一种表现。我深信年兽依然被红灯笼震慑着,不敢在人间肆虐。
  “噼里啪啦——”随着新年第一声爆竹声响起,红色的演奏会开始了。“啾——”“嘣——啪——”“噼里啪啦——”爆竹声声,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热烈而张扬。
  在喜庆的伴奏中,年的高潮——年夜饭亮相了。开饭前,外公定要用黄纸和香灰烧三次——门口、天井、饭桌前。先要祭拜天地,再是祭拜灶神,最后迎接先祖,传统习俗一样都不能少。等先祖享用完三牲果品后,才轮到我们上桌。饭桌上,大家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菜肴,满足地咀嚼着。桌上很安静,每个人都谨记外公的教诲:吃饭时不能讲话。这是传统,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不能废。但当餐毕的那一刻,外公犹如魔术师附身,不知从哪儿变出一沓红包,他笑眯眯地咧开了口:“发红包啰!”语毕,大家像是得到了解禁密码,吉祥话瞬间填满餐厅。外婆一句:“祝老头子吉祥如意!”阿姨一句:“祝爸爸身体健康!”剩下我只能:“谢谢外公!”不论红包大小,大家都很开心。
  过后,大家会在一起放烟花,看着那五光十色的烟花绚丽升空,好像在做着一个迷幻的美梦。每年的这一天,外公总会给我买一盏会唱歌的小灯笼,然后我就会提着它跑遍村巷,与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相媲美。最后一件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年围坐在一起看春晚,那不变的开场白和主持人,还是记忆中熟悉的感觉,恍若时间从未走远。在心满意足中我依偎着外公入眠。桌上,大红蜡烛燃至天明;檐下,大红灯笼驱走黑暗。夜愈深,年愈浓。红色的年,氤氲出一片温馨祥和。
  花开花谢,四季轮转,时间迈入2018年,我们进入新时代。
  窜出门,一样的街道,异样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犹在,只不过少了鞭炮的欢呼雀跃。“鞭炮早该禁止了,早上都能多睡会儿呢!”“没有鞭炮,还是过年吗?”“要放鞭炮,去隔壁县吧,那里没有禁燃!”“禁燃”令让人们有惊喜有抱怨。我的目光久驻于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好似艳梅妖娆了整个冬天。他天真的笑容灿若夏花,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看到他,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的自己。在我还没意识到的某一天,天真突然就从我身上溜走了。稚子清脆的祝福飘入耳畔,我动了动嘴唇,千言万语却哽在心头,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
  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我苦笑着点开,相同的祝福语如同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产品,蜂拥而来。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文字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显得索然无味?是创新的号角没在乡村吹响,还是人们早已习惯复制,转发?
  罢了,过好生命中的第十六个新年吧。
  彼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处,大红灯笼摇曳风中。一村之隔,喧嚣与安静,像是两个世界。就像眼前的人们一样,身在此处,心在彼处。
  忙忙碌碌一年,是时候犒赏犒赏自己了,可是为什么过年像是打仗?人们匆匆忙忙地准备年货,抱怨物价飞涨。谢年之时,也是草草祭拜,匆匆结束。我们的虔诚之心呢?妈妈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鲜鱼、羊肉、螃蟹、土鸡、箬笋、嫩藕、荷兰豆、豆腐包、酸辣羹……本该大快朵颐的我们,却意兴阑珊。我们的感恩之心呢?当一切都习以为常时,我们失去了对年的期待。物质的富足无法填满心灵的空虚。饭后没有谈天说地,没有洗杯更酌,更没有热闹非凡。压岁红包接过时也无话可说。每个人都像是企盼着新年,每个人也都像是无谓着新年。红色年,褪色了,像那手中的风筝,满怀着快要溢出来的幸福感,将那细线慢慢拉长,可当它离手的那一瞬间,它越飞越高,渐渐地,淡出视线。
  陌生的年,陌生的人,陌生的感觉,年夜饭也便了了而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毫无印象。想和大家去春晚里找那中国红,可结果却让我讶异。他们竟不约而同整齐地坐在客厅,茶水瓜果形同虚设。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那虚拟的页面比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令他们在乎?家人在一起过年的幸福感真的比不上时代发展所创造的通讯工具吗?我觉得自己成了独自回忆往日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麻将声声,越夜越精彩。隔壁,響彻云霄的鞭炮声连绵不绝,红色的声响却不能唤回红色的年。红色的礼乐声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我站在窗边,看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纵使美轮美奂,却短暂得若过眼云烟,徒留沉寂与感叹。就像我们早已明白,年兽只是个古老的传说,我们只是擅长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旋转,一年一年,随着年龄的增加,思想的成熟,我们要试着去接受生活中的悄然转变,也要学会用深刻的阅历去交换过往的天真单纯,每个人都要经历如此种种。年的褪色是必然的。信仰一点一点被摧毁,自以为是的承诺被一点一点消磨,这是成长的代价,在不能察觉时,就已经完成。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的成长之初,美好已根植在我们的心底,为此,我愿用一生来寻回它。
  我焦虑的,是时代发展的脚步太匆匆。褪色的年是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挑战传统习俗的结果,它深刻展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相碰撞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伤害,它是文明变迁的过程。注视着已然失色的年,回望着旧时的红色年,我在心底大声疾呼:新时代下,不要让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失去它的本色。
  晚风倏忽,红色灯笼摇曳其中,格外妖娆,它带着醉人的风姿,对我说:“瞧,我比它更美好!”
  (指导老师:李 玲)
其他文献
2018年7月9日,新作文2018游学夏令营正式启程,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营员齐聚太原,开始了一场与作文有关的旅程。  新作文游学夏令营,“游”与“学”并重。游中有学,学中有游,既能感受山西的独特文化,又能学习到作文方面最专业的指导,还可以与幕后的编辑面对面交流,这,才是夏令营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参观编辑部+编读交流  7月9日下午,营员们汇聚在柳巷深处、文瀛湖畔旁静静屹立的新作文杂志社。编辑带
期刊
★【城市名片】  青岛,海滨丘陵城市,中国帆船之都。“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青岛有“中国品牌之都”称号,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新华锦、青建等一批企业和品牌。  ★【建筑美学】  青岛,中国北方最年轻的滨海城市之一,建城史不过百余年。清末民初,在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影响下,青岛跃升为经济文
期刊
这是外婆家的窗。  木制的棕红色窗框上布着些许连绵回旋的纹路。阳光透过玻璃,灰尘顺着光柱,斜斜地飞舞起来。  一扇普通的窗。  我时常倚在窗边,呆望着远方。  窗户正对着几栋伟岸的高楼,钢筋混凝土的表面上是一扇扇紧闭的窗户,阴沉沉的,令人无法想象到分毫家的温暖。我不自觉地收回了视线,最终,落在了自家的院子。  这是一小块外婆用木篱笆圈出的地方。最中间栽着几棵桂树,不算太高,却格外茂盛。深褐色的树干
期刊
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匮乏感,人不满足于所拥有的,因此会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问,这种追问,就是好奇心,就是求知欲。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值得人们探索,而社会中,也有人专门创造着一种东西,去不断地勾起人的好奇心,再一步步地满足它。这群人就是推理小说家。  推理小说因为炫奇的环环相扣的情节,严密的逻辑,把读者的好奇心吊得足足的,最后以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结果结尾,这样的故事无疑可以刺激每一个人的
期刊
终于换到了窗前的位置。  阳光总能细细地铺满整张课桌,暖暖地落在我的手上,我的眉睫上,我的发梢上。窗外的景色简直美成了一幅画。  尤其是在傍晚时分,瑰丽的天遮掩着她羞红的半边脸,接连着的地方有些泛白的蓝。依稀可辨教学楼上的红墙灰瓦,每一个棱角似乎都镀上了一层光辉。而那楼前的树木,犹是苍翠。青色的砖石小路上横掠过一道道斜斜的光柱,那上面的点点深绿,大概是苔藓吧。  此时的校园正是道不尽的静谧,时间仿
期刊
自古以来,孔融让梨多被人拿来诠释谦让之美。可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位小学生在网络上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便引起了热议。两人其实都没有错,因为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孔融做到了孝悌,尊敬长辈和兄长,做到了谦让,无疑很正确,为什么却说他有错呢?  美国的孩子认为:孔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他人,剥夺了他人表达想法的权利和他人表现的机会。更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压抑自己的欲望——这就是美国文化——学
期刊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
期刊
绿,是春天的本色;黄,是馅饼的本色;爱,是奶奶的本色。  每当柳枝摇曳,洁白轻盈的柳絮就飘飞在青砖红瓦的小巷里。阳光伴着春风,溢满整个春天的记忆,尽显春天本色。  “这白菜呀,看似普通,其实最有营养了。”每年这时,奶奶都会备好一盘盘金黄焦脆的白菜馅饼,他总说韭菜馅对胃不好,白菜馅最香。年年如此,像是在向春天致敬,向柳絮告别。这一切都成了习惯,窗外春风拂柳,屋内馅饼飘香。  我曾无数次欣赏过馅饼诞生
期刊
指尖的蒲草渗出浓郁碧葱的青色,阳光在精巧细腻的花纹里缠缠绵绵,日暮西山燕归巢。我从未这样沉着地感受着生活的本色,目之所及都好似开满巧笑倩兮的丁香。  儿时,我曾寄宿在做蒲草篮子的奶奶家里,满屋子的灰尘让我心中很是不满。山窗初曙,奶奶就坐在丁香花旁做蒲草篮子,我拿着小刷子在一边刷出声响,想引起她的愧疚,但她置若罔闻,手中的蒲草轻盈地舞著,阳光醉了一地。  “歇会儿,慢慢来。”奶奶轻轻笑了笑,我心里的
期刊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各有本色。本色既是生命的一种底色,又是生命的一种底线,能体现风格、品格、人格……  请以“本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对本色的解读有两种,一是原本的底色,二是正确的颜色。  如果解题思路为一,则可写事物最初的样子,是我们追寻且渴望着的。比如,生命原本的底色为白色,单纯,干净。身处凡世,历经磨炼,拥有快乐和苦恼,不管面对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