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莹:窗外有幅画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外婆家的窗。
  木制的棕红色窗框上布着些许连绵回旋的纹路。阳光透过玻璃,灰尘顺着光柱,斜斜地飞舞起来。
  一扇普通的窗。
  我时常倚在窗边,呆望着远方。
  窗户正对着几栋伟岸的高楼,钢筋混凝土的表面上是一扇扇紧闭的窗户,阴沉沉的,令人无法想象到分毫家的温暖。我不自觉地收回了视线,最终,落在了自家的院子。
  这是一小块外婆用木篱笆圈出的地方。最中间栽着几棵桂树,不算太高,却格外茂盛。深褐色的树干托起了一抹鲜活的、深邃的绿。每一片叶子都迎着风,向着光昂起了脑袋。正值秋天,朵朵小巧的花点缀在树叶间,金黄的,精致的,透着一种桂花独有的纯净与美好。暖暖的阳光透过叶与叶的空隙,与这金黄交相辉映,再加上那绿油油的底子,倒宛若一片璀璨的星河了。
  不过,这片星河却散出一阵迷人的香气,非香水那般浓厚深沉,也不像茉莉轻薄淡雅,是恰到好处的沁人心脾的味道,散到每一个过路人的心中,闭上眸子,心底竟升起一种莫名的喜悦。
  一切,美好得像一幅画吧。
  从那栋大楼中出来的人,每每看见这几棵桂树,紧绷的脸上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释然,笑意便在下一刻爬上嘴角了。
  我正发愣间,耳边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下意识地抬头望去,一个佝偻的身影映入眼帘——是外婆,提着一个小小的竹篮子,篮子中,鋪着一条嫩绿色的毛巾。此时,她正踮着脚,伸手在树叶间不知摸索着什么,最终,几朵将掉未掉的桂花躺在了她的手心。我看见,外婆的眼眸中,是掩不住的喜爱,仿佛在望着自己的孩子一般,阳光悄悄笼上了这张苍老的脸庞,那岁月雕刻出的皱纹中啊,满是金色的光辉。
  据说,外婆曾用这些桂花泡的茶治好了我许久未好的咳嗽,具体的事已记不大清了,只留下一壶如桂花般金黄的茶的模糊的影子,还有外婆关切的叮咛。而外婆摘桂花泡茶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我的心中对外婆是充满了感激与敬意的,总觉得,外婆就如桂花一般,是温柔、无私而又美好的。
  也许的确如此,她种下了桂花,用辛劳化作清香带给疲倦的心灵一丝慰藉,让爱给予幼小的心一抹温暖。她的心,是如桂花一样的。
  眼前,外婆的背影,桂花的金黄,伴着阳光的色泽,是说不出的和谐与美好,宛若一幅画般。
  透过这扇红棕色的窗,我很幸运,看到了这样一幅画,这样的一份真诚与无私的精神。
  这是一扇普通的窗。
  这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
  我是多么希望这幅画能够长存啊,然而,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外婆住的这栋房子将被拆除,更多的高楼将拔地而起,那这些桂树又将何去何从?
  我不知道……
  但我坚信,这桂花香,将引导着更多人前行,永不消散……
其他文献
“童年”大抵是文学家笔下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生活在哪个地方,童年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记忆。一个人飞得再高,心灵的“线头”依旧在童年!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人编了预备给印度人读的同纳氏文法是一路的读本。这读本里,有一篇说中国人读书的故事。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戴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立在这先生前面背书的,也是
期刊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和根据小说拍摄的影视剧,在小编们的童年时代里,留下了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印象。不知道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没有读过呢?武侠世界里的侠骨柔情,铁血丹心,确如一个江湖,本期就为读者们展示小编和作者心中的武侠江湖。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
期刊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启超先生说,二十四史都是帝王将相家史。每一个朝代,历史都是国家非常注意记载的方面,既要写本朝的实录,也要修前朝的历史。司馬光修了一部《资治通鉴》,就是要给皇帝一个历朝历代的参考,引用钱穆先生的一部书名,就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求对当时的政治有所殷鉴与启发。然而历史都是可信的吗?历史又真的只是表面上看的那样吗?影响王朝更迭的,
期刊
★前言:  在壶口瀑布边上细细观察脚下的石头。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角,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息,这柔和的
期刊
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好的作品,往往就是好的故事。我和学生一起读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读时欲罢不能,读后感动不已。  如何写好故事?经过感性的阅读和理性的讨论,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双线相融”。何谓双线相融?即写事时,形、事穿插;说理时,情、理融合。这两条线索(写事与说理),四个要点(形、事、情、理),融会贯通。仅仅就事写事,往往枯燥单调。故事总有跌宕,还需描
期刊
我的家鄉在广州,说到这里的特色美食,我首先想起的便是虾饺。  虾饺,顾名思义就是包着虾的饺子。小时候,放假时我经常到外公家“度假”。外公有喝早茶的习惯,每天一大早,我听着清脆的鸟鸣声,揉着惺忪的睡眼,跟着外公的脚步走过了大街小巷。不知怎的,就“穿越”到了一间茶馆。这是一间很朴素的餐馆,不算大,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漂亮的桌椅,只是在昏黄的灯光下零零散散地摆放着几张桌子。冬天时,往往天还没亮,这里已
期刊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8期合刊
期刊
★导语  在描摹景物时,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或志趣寄寓其中,这就是托物言志。品读托物言志类散文,我们不仅能从中欣赏到美丽的景物,更能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思,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  苔意  华里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你折过巴陵的桃花,吹过龙门的风沙;你攀过昆仑的雪峰,看过浩瀚的彩虹;你观过凌烟阁顶的落日、水云坊畔的歌舞、论剑峰上的积雪、三生树下的月色……世间万千风物,你看过那么多的波澜
期刊
2018年7月9日,新作文2018游学夏令营正式启程,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营员齐聚太原,开始了一场与作文有关的旅程。  新作文游学夏令营,“游”与“学”并重。游中有学,学中有游,既能感受山西的独特文化,又能学习到作文方面最专业的指导,还可以与幕后的编辑面对面交流,这,才是夏令营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参观编辑部+编读交流  7月9日下午,营员们汇聚在柳巷深处、文瀛湖畔旁静静屹立的新作文杂志社。编辑带
期刊
★【城市名片】  青岛,海滨丘陵城市,中国帆船之都。“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青岛有“中国品牌之都”称号,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新华锦、青建等一批企业和品牌。  ★【建筑美学】  青岛,中国北方最年轻的滨海城市之一,建城史不过百余年。清末民初,在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影响下,青岛跃升为经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