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而作文又是中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是不可能、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从课文结构、典范课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结构、丰富情感、积累素材、语言增色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利用好课本,提升作文对初三作文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依托课本; 提升作文复习;初三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依托课文的结构布局,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
针对初三学生写作困难,文章思路不清,可以用典型的课本文章为例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就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模仿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学习大师们观照生活的方法,写作的技法。假如我们不会写景,可以依托朱自清的《春》就会明白写景并不复杂,可以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多种不同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对好景不常在的感叹,多运用修辞手法……,在模仿中起步,学生下笔就不难了。所以,在初三作文复习中,我经常选一些结构规范的课文来指导学生搭建作文框架,即温习文本,把握作文的构思。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思想,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
初三的作文教学依托文本,提升作文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短时间内也是比较实用的。事实也说明,学生模仿课文写文章,写作技巧提高很快,结构基本也没问题,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构思普通,读后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因此,笔者认为初三作文教学依托文本结构的基础上一定要丰富作文的血肉,学会运用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
首先,依托文本,重视情感的分析。作文复习课若以课本为例,应先弄清作者的写作原因,课文的社会环境,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有了感情才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作文言之有物,构思新奇,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作为教师,我们更应重视复习课文启发学生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怎么表达这种情感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颇为重要的。
其次,依托文本,重视思想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六册语文书中提炼纵横千古,震撼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文章,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作文思想,写作思想必须正确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普遍性。教师可以指导初三学生关注6册语文书中文章的立意,关注思想内容的几个方面: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和封建教育内容的腐朽落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表达了历代爱国将士们共有的为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官逼民反的豪言;《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冒险和脱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的道理。这就启示学生:我们不仅可以依托课本作为写作素材,还可以仿课文中的立意、章法、题材、思想等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当然借用课文某些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必须关注写作的积极性,可以是阐发型,阐发课文的积极思想意义;可以是评论型,评述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要求学生深入课文得其要旨,又要跳出课文发现精微再创作;可以是想象型,借用教材内容来新编故事,这样做更有利于初三作文有针对性的复习,思想的积极性也能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彰显出来。
最后,依托文本,重视思想创新的尝试。以课文为依托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是为了不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我们要把模仿中学到的结构章法,分析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和立意内容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的写作阅读生活真正一体化。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依托文本进行思想创新,更要斟酌思考运用,真是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初三学生的考场作文上不了档次(包括复习时的作文),往往与运用课本死搬教条不创新有关,初三作文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作文的可写性是一样的,都提供了动笔就写、有话可说的机会,这样文章的立意撞车的可能性也最大。那么如何避免呢?作为初三教师,我们更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避开一般的看法,超凡脱俗,另辟蹊径,选择出奇制胜思想从创新的角度悟出新意,可以多角度思考,也可以逆向思维,使学生自觉运用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酝酿新的思想,进行作文创新。
另外,依托文本可以根据文体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授之规律、导之以法进行思想创新尝试,这样也能丰富作文的血肉,当然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应是扶着走、牵着走,最终放手走,真正达到自主思想创新。
总之,初三作文的复习时间比较短,想做到大量阅读面面俱到地复习是不切实际的。笔者只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但受益匪浅。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短期复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依托课文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了这样的巧用才能指望学生在关键时刻有神来之笔。作为初三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想方设法指导学生依托课本,及时地去发现,去利用,用最少的时间去提升作文,以求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5).
作者简介:顾加银(1977-),女,江苏高邮人,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依托课本; 提升作文复习;初三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依托课文的结构布局,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
针对初三学生写作困难,文章思路不清,可以用典型的课本文章为例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就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模仿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学习大师们观照生活的方法,写作的技法。假如我们不会写景,可以依托朱自清的《春》就会明白写景并不复杂,可以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多种不同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对好景不常在的感叹,多运用修辞手法……,在模仿中起步,学生下笔就不难了。所以,在初三作文复习中,我经常选一些结构规范的课文来指导学生搭建作文框架,即温习文本,把握作文的构思。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思想,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
初三的作文教学依托文本,提升作文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短时间内也是比较实用的。事实也说明,学生模仿课文写文章,写作技巧提高很快,结构基本也没问题,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构思普通,读后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因此,笔者认为初三作文教学依托文本结构的基础上一定要丰富作文的血肉,学会运用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
首先,依托文本,重视情感的分析。作文复习课若以课本为例,应先弄清作者的写作原因,课文的社会环境,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有了感情才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作文言之有物,构思新奇,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作为教师,我们更应重视复习课文启发学生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怎么表达这种情感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颇为重要的。
其次,依托文本,重视思想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六册语文书中提炼纵横千古,震撼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文章,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作文思想,写作思想必须正确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普遍性。教师可以指导初三学生关注6册语文书中文章的立意,关注思想内容的几个方面: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和封建教育内容的腐朽落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表达了历代爱国将士们共有的为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官逼民反的豪言;《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冒险和脱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的道理。这就启示学生:我们不仅可以依托课本作为写作素材,还可以仿课文中的立意、章法、题材、思想等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当然借用课文某些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必须关注写作的积极性,可以是阐发型,阐发课文的积极思想意义;可以是评论型,评述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要求学生深入课文得其要旨,又要跳出课文发现精微再创作;可以是想象型,借用教材内容来新编故事,这样做更有利于初三作文有针对性的复习,思想的积极性也能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彰显出来。
最后,依托文本,重视思想创新的尝试。以课文为依托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是为了不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我们要把模仿中学到的结构章法,分析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和立意内容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的写作阅读生活真正一体化。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依托文本进行思想创新,更要斟酌思考运用,真是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初三学生的考场作文上不了档次(包括复习时的作文),往往与运用课本死搬教条不创新有关,初三作文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作文的可写性是一样的,都提供了动笔就写、有话可说的机会,这样文章的立意撞车的可能性也最大。那么如何避免呢?作为初三教师,我们更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避开一般的看法,超凡脱俗,另辟蹊径,选择出奇制胜思想从创新的角度悟出新意,可以多角度思考,也可以逆向思维,使学生自觉运用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酝酿新的思想,进行作文创新。
另外,依托文本可以根据文体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授之规律、导之以法进行思想创新尝试,这样也能丰富作文的血肉,当然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应是扶着走、牵着走,最终放手走,真正达到自主思想创新。
总之,初三作文的复习时间比较短,想做到大量阅读面面俱到地复习是不切实际的。笔者只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但受益匪浅。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短期复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依托课文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了这样的巧用才能指望学生在关键时刻有神来之笔。作为初三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想方设法指导学生依托课本,及时地去发现,去利用,用最少的时间去提升作文,以求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5).
作者简介:顾加银(1977-),女,江苏高邮人,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