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儿童画转向学习素描,这样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是要从读童话故事改成读说明议论文,此时,就老师的角度而言,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应该特别对待,在两个画种交接的过程中设置一个比较有趣的过度区域,这个区域在有利于培养孩子基础技法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对艺术的兴趣。本篇文章中笔者在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中提炼出出三大板块,即:观察方法、材料表现,以这两大板块为基石构想出在激发学生表现兴趣的同时达到训练基础技能目的的课程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素描入门;课程设计
一、研究意义
每一个孩子好像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的想象力好像永远用不完也说不完,所以,当说到孩子要学习素描的时候,其间利弊关系众说纷纭。相关小学生素描教学的文章目前有不少,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小学生素描教学”,结果有:吉林省镇赉县丹岱学校李铃钧的《浅谈小学美术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少儿活动中心万姗的《浅谈少儿素描启蒙教学》、詹小燕的《浅谈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等。这些文章大多给出的建议是小学阶段的素描课应创新课程内容选题及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究其实际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展开并没有给出具体建议,本文正是从落地的实例入手,给出几点小学生素描入门教学的课程设计建议。
二、小学生素描入门概况
小学生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素描?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的观点也都大同小异,理论观点均基于罗恩菲德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理论。他将孩子在绘画中的表现划分的阶段惊人的准确,所有的家长和资深的美术教师都可以证明。罗恩菲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6个阶段:①、2-4岁涂鸦期(乱线涂鸦、控制涂鸦、命名涂鸦),自我表达的开始,②、4-7岁前图式期,开始试着表达,③、7-9岁图式期,图形概念的形成,④、9-12岁写实萌芽阶段,写实的发端,⑤、12-14岁拟写实阶段,理性的年龄,⑥、15-17岁青少年艺术阶段,做决定阶段。[1]结合实践经验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议孩子在9岁之前更适合创意美术的学习,在9岁(不包括特殊需求的孩子)以后开始接触素描。那么小学生创意美术和素描的概况是什么样的呢?笔者做了简单的分析如下。
对于素描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即:从基础的几个石膏体到简单的景物,从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练习,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事物的基本形和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关系,从基本形体开始学习造型,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表现空间感,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一点点的增加难度。
三、小学生素描入门教学课程设计建议
素描是用单色来表现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空间、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所有绘画的基础。[2]素描常常是被认为专业绘画中的入门画种,而素描这一概念生活中或是业余爱好者眼中很容易被狭义化,人们在生活中对素描的初印象往往会是美术培训机构中一幅幅的黑白作品,不难发现在这些被普遍认为的素描含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写实,写生活中的实。可是回顾艺术史中大师的素描作品,好像并非如此。如:梵高的素描《日本姑娘》,运用了长短不一的线条、大小不同的点组合分布进行造型。席勒的《自画像》中,仅只是用线条简单勾勒人物形象的轮廓,在轮廓中部分着色。贾科梅蒂的《一个男人的头像》更是在了解所画物体的结构后,用随意的曲线、圆圈的重合表现物体的结构以及黑白灰变化,这是一种更具个性的表现方式。不难看出,在众多出自艺术家之手的作品中,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这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中,观赏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眼中缤纷的世界,也可以了解到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几种。
通过分析有趣的素描作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发现小学素描入门教学要注意三方面的代入:一为独特观察事物的方法(角度),二为新颖的表现形式(材料)。
1、观察方法
杨景芝老师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第三章主要讲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其中究包括了观察方法。在再现一个物体的时候,先观察再表现一直是不变的路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3]我们常见儿童画写生习惯只看外形轮廓,于是他们就用线围着物象外形勾勒,展现的是平面画面。实际上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如:所画主体物的形、所画主体物所处的空间、所处主体物的黑白灰关系、所画主体物和画面中其他物体的关系,最终是让学生理解他们所要表现的物体是体与面的关系,而非线与线。
这里可以尝试“负空间”的练习。通常我们在画素描时,主要观察的是所画物体,尤其在基础练习的时候,画面中的背景部分常常会被忽视,往往结果就作品中的背景简单的用明暗表现。然而素描主要描绘的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物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于空间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负空间”的练习就是让学生把平时的观察视角转化到相对立的观察角度,首要注意到的不再是所画的物体,而是物体所在的这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横立面之间、物体与横立面之间的关系。
课例1:《练习画面的空间明暗变化》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画出主体物的外形轮廓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之外的空间关系
如:横立面的明暗关系
(工具:铅笔或者木炭条等可以有深浅变化且不会让学生容易感到疲劳的绘画材料)
课例2:《尝试练习画面黑白灰关系》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用炭笔轻轻的涂一层
用橡皮在画纸中擦出所画物体的形状轮廓
用碳条一遍一遍的加深画面
在画面中找到其黑白灰的关系
2、表现形式
通过对新材料的尝试和探索,学生的双手可以动起来,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的材料本身也会激发学生的好奇,伴随好奇出现的就是兴趣了。由于素描画面中仅有黑白灰三色,铅笔一种工具,所以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画面构图以及物体造型方面,可以用黑色勾线笔或者毛笔勾勒出画面中物体的轮廓,此时要观察的是画面中物体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然后借助彩色的颜料对画面进行填涂,使画面丰富。
课例3:《观察画面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用蘸有黑色颜料的水粉笔或者毛笔在画面中画出要画物体的轮廓
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物体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等
用彩色毛笔给画面上色
四、总结
通过观察角度的转换,绘画材料的探索與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与传统素描练习程序相结合,技能训练安排循序渐进,相比传统教学体系下练习产生的枯燥,在这样的结合中,无论在绘画内容还是材料上都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有趣,学生理解并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练习素描的积极性,开阔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
注释:
[1]引自:《美术教学指南》 ,Michael Parks and John Siskar,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第195-197页。
[2]引自:《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凤霞,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载《视界·汇信息-课改平台》2015年1月。
[3]引自:《基础素描教学》 ,杨景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80页。
参考文献:
[1]Michael Parks ,John Siskar.美术教学指南[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2]高凤霞.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视界·汇信息-课改平台,2015.
[3]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万姗.浅谈少儿素描启蒙教学[J].求实,2009(S2).
[5]詹小燕.浅谈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J].美术教育研究,2015(8).
【关键词】:小学生;素描入门;课程设计
一、研究意义
每一个孩子好像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的想象力好像永远用不完也说不完,所以,当说到孩子要学习素描的时候,其间利弊关系众说纷纭。相关小学生素描教学的文章目前有不少,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小学生素描教学”,结果有:吉林省镇赉县丹岱学校李铃钧的《浅谈小学美术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少儿活动中心万姗的《浅谈少儿素描启蒙教学》、詹小燕的《浅谈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等。这些文章大多给出的建议是小学阶段的素描课应创新课程内容选题及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究其实际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展开并没有给出具体建议,本文正是从落地的实例入手,给出几点小学生素描入门教学的课程设计建议。
二、小学生素描入门概况
小学生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素描?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的观点也都大同小异,理论观点均基于罗恩菲德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理论。他将孩子在绘画中的表现划分的阶段惊人的准确,所有的家长和资深的美术教师都可以证明。罗恩菲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6个阶段:①、2-4岁涂鸦期(乱线涂鸦、控制涂鸦、命名涂鸦),自我表达的开始,②、4-7岁前图式期,开始试着表达,③、7-9岁图式期,图形概念的形成,④、9-12岁写实萌芽阶段,写实的发端,⑤、12-14岁拟写实阶段,理性的年龄,⑥、15-17岁青少年艺术阶段,做决定阶段。[1]结合实践经验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议孩子在9岁之前更适合创意美术的学习,在9岁(不包括特殊需求的孩子)以后开始接触素描。那么小学生创意美术和素描的概况是什么样的呢?笔者做了简单的分析如下。
对于素描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即:从基础的几个石膏体到简单的景物,从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练习,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事物的基本形和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关系,从基本形体开始学习造型,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表现空间感,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一点点的增加难度。
三、小学生素描入门教学课程设计建议
素描是用单色来表现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空间、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所有绘画的基础。[2]素描常常是被认为专业绘画中的入门画种,而素描这一概念生活中或是业余爱好者眼中很容易被狭义化,人们在生活中对素描的初印象往往会是美术培训机构中一幅幅的黑白作品,不难发现在这些被普遍认为的素描含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写实,写生活中的实。可是回顾艺术史中大师的素描作品,好像并非如此。如:梵高的素描《日本姑娘》,运用了长短不一的线条、大小不同的点组合分布进行造型。席勒的《自画像》中,仅只是用线条简单勾勒人物形象的轮廓,在轮廓中部分着色。贾科梅蒂的《一个男人的头像》更是在了解所画物体的结构后,用随意的曲线、圆圈的重合表现物体的结构以及黑白灰变化,这是一种更具个性的表现方式。不难看出,在众多出自艺术家之手的作品中,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这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中,观赏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眼中缤纷的世界,也可以了解到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几种。
通过分析有趣的素描作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发现小学素描入门教学要注意三方面的代入:一为独特观察事物的方法(角度),二为新颖的表现形式(材料)。
1、观察方法
杨景芝老师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第三章主要讲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其中究包括了观察方法。在再现一个物体的时候,先观察再表现一直是不变的路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3]我们常见儿童画写生习惯只看外形轮廓,于是他们就用线围着物象外形勾勒,展现的是平面画面。实际上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如:所画主体物的形、所画主体物所处的空间、所处主体物的黑白灰关系、所画主体物和画面中其他物体的关系,最终是让学生理解他们所要表现的物体是体与面的关系,而非线与线。
这里可以尝试“负空间”的练习。通常我们在画素描时,主要观察的是所画物体,尤其在基础练习的时候,画面中的背景部分常常会被忽视,往往结果就作品中的背景简单的用明暗表现。然而素描主要描绘的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物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于空间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负空间”的练习就是让学生把平时的观察视角转化到相对立的观察角度,首要注意到的不再是所画的物体,而是物体所在的这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横立面之间、物体与横立面之间的关系。
课例1:《练习画面的空间明暗变化》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画出主体物的外形轮廓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之外的空间关系
如:横立面的明暗关系
(工具:铅笔或者木炭条等可以有深浅变化且不会让学生容易感到疲劳的绘画材料)
课例2:《尝试练习画面黑白灰关系》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用炭笔轻轻的涂一层
用橡皮在画纸中擦出所画物体的形状轮廓
用碳条一遍一遍的加深画面
在画面中找到其黑白灰的关系
2、表现形式
通过对新材料的尝试和探索,学生的双手可以动起来,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的材料本身也会激发学生的好奇,伴随好奇出现的就是兴趣了。由于素描画面中仅有黑白灰三色,铅笔一种工具,所以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画面构图以及物体造型方面,可以用黑色勾线笔或者毛笔勾勒出画面中物体的轮廓,此时要观察的是画面中物体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然后借助彩色的颜料对画面进行填涂,使画面丰富。
课例3:《观察画面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一张八开素描纸
用蘸有黑色颜料的水粉笔或者毛笔在画面中画出要画物体的轮廓
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物体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等
用彩色毛笔给画面上色
四、总结
通过观察角度的转换,绘画材料的探索與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与传统素描练习程序相结合,技能训练安排循序渐进,相比传统教学体系下练习产生的枯燥,在这样的结合中,无论在绘画内容还是材料上都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有趣,学生理解并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练习素描的积极性,开阔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
注释:
[1]引自:《美术教学指南》 ,Michael Parks and John Siskar,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第195-197页。
[2]引自:《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凤霞,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载《视界·汇信息-课改平台》2015年1月。
[3]引自:《基础素描教学》 ,杨景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80页。
参考文献:
[1]Michael Parks ,John Siskar.美术教学指南[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2]高凤霞.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视界·汇信息-课改平台,2015.
[3]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万姗.浅谈少儿素描启蒙教学[J].求实,2009(S2).
[5]詹小燕.浅谈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J].美术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