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抵押物的代位物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抵押物的处分过程当中,抵押物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灭失,这就涉及到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问题。抵押物的代位物是由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衍生而来。所谓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也称为抵押权的代位性或代物担保性,它是指当抵押权的标的物因灭失、毁损而获得赔偿金时,该赔偿金就成为了抵押权标的物的代替物,从而使抵押权人可以就该项赔偿金行使权利。抵押权的标的物因灭失、毁损而获得的赔偿金被称为“抵押物的代位物或代偿物”。由于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所涉及的问题相当繁杂,所以本文在此仅对代位物的的法律构成和范围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内外立法例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的一种,在担保物损毁、灭失或公用征收等场合,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的法律构成方面存在两种立法例:
  1、大陆法系各国民法的公认立场是,抵押权等担保物权应代位在设定人所享有的赔偿金(补偿金)请求权之上,即代位在保险金请求权、公用征收补偿金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金请求权之上。理由:虽然赔偿金请求权本是原抵押物的经济代表物,就抵押权价值而言,两者是相同之物,就价值对价值关系而言,两者是相互存续的,为发挥抵押权的功能,抵押权的效力当然继续存在于其代表物上,但是,赔偿金毕竟是金钱,因金钱本身存在的不具个性价值的表征,故而无法于其上成立抵押权,而且该赔偿金如果已经交付与所有人,则可能被混合在所有人其他财产中,此时根本无法行使物上代位性。
  2、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立场是,担保物权应代为在因担保物损毁、灭失或公用征收所获得的赔偿金诸如保险金、公用征收补偿金和侵权损害赔偿金之上。理由:(1)对同一受益的追及而主张的担保收益,不受债务人破产的限制,也不因该担保物被转化为现金以及现金又购置了新的财产的情形而灭失,相反,担保权益继续附着于该现金收益及可被追及到的财产之上。(2)即使收益被存入混合账户,收益仍被视为同一收益。(3)虽然原担保物上完善的担保权益在该担保物同一收益之上也继续存在,但是以其债务人受领收益之日起10日后,停止有效追及,即丧失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3、我国《担保法》第58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根据此条规定,只有因抵押物灭失所得的赔偿金才是抵押物的代位物,范围显然过于狭隘。《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0条第1款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第62条规定:“抵押物因附和、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补偿金。”我国《物权法》174条规定:“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综观我国上述规定,可知在抵押权物上代位问题上,我国采取了美国商法的立场,即“抵押权代位在抵押物的变形物或代表物上”。
  与国外立法相比,这一范围仍然不算宽广。在日本,抵押物的代位物包括:(1)抵押物出租的租金或者因设定他物权而获得的对价;(2)抵押物出卖获得的价金;(3)抵押物灭失毁损所获得的价金或者其他的物。德国、瑞士民法承认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可以及于担保物因租赁关系而产生的债权,抵押物的代位物范围尽管比日本小一些,但是也包括抵押物的保险金债权、抵押物的租金债权、抵押物的补偿金等。在我国台湾地区,抵押物的代位物范围也比大陆现行立法要广,包括抵押物的租金、赔偿金(包括侵权损害赔偿金与保险金)、补偿金,担保物租赁或变卖取得之债权,不属于代位物之范畴。
  
  二、对各种代位物范围的具体分析
  
  从各国立法例及学说看,抵押权的代位物的具体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保险金。抵押人将抵押物向保险人投保,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抵押人有权取得保险金,对于此保险金,抵押权人可否实行物上代位?对此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学说。肯定说认为,保险金为赔偿金的一种,依照抵押权的本质,则不问其为契约所生或法律直接规定(侵权行为),在理论上当然应认为保险金为抵押权效力所及。否定说认为,因为保险金是因投保人与保险人间所订保险契约产生,应为被保险人的应得利益,故不是抵押物之变形物。换句话来说,标的物的灭失,并非保险金产生的原因,而仅为取得保险金的条件。保险金产生的原因是保险合同的订立及保险费的支付,抵押权人并非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所以无权介入,而只能作为一般债权人,对保险金不享有优先受偿权。
  笔者认为,保险费的投入是抵押人财产的支出,而在抵押物毁损灭失时所得的保险金,仅由抵押权人优先受偿,其合理性值得怀疑。但抵押权人的权利与保险金确实紧密相关。为了加强对抵押权人的保护,虽然在法理上有分歧,各国立法大都还是承认保险金为抵押物的代位物。
  2、租金。我国《物权法》第197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物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将抵押权的效力扩张及于租金。但笔者以为,该条并非指租金为抵押物的代位物,这是因为:首先,抵押权本质上为价值权,设立抵押权的目的是取得抵押物的交换价值,而并非为实际地占有、使用、收益抵押物。抵押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原则上由抵押人掌握,直至抵押权的实现。而租金产生于对抵押物的利用,为其收益的一种方式,如何使用、收益抵押物是抵押人的个人事务,抵押权人原则上无权过问。其次,抵押权物上代位的对象为抵押物的代替物,而租金为抵押物的孳息,孳息并非抵押物交换价值的体现,孳息的价值一般比抵押物的价值小得多,不是抵押物的代位物。再次,从立法本意上看,《物权法》、《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规定保险金、赔偿金、补偿金为抵押物的代位物,《物权法》第197条规定抵押物被扣押后,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产生的孳息,主要强调在抵押物被扣押后,抵押权人方有权收取孳息,而在抵押物被扣押之前,抵押权人是无权收取抵押物产生的孳息的。这显然是法律为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因此该条规定体现的是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而非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3、赔偿金。从各国立法来看,赔偿金应当属于抵押物的代位物。但当抵押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或其他可归责的原因,抵押人所取得的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成为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担保法》第58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这里的赔偿金显然包括侵权损害赔偿金。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也肯定了赔偿金是抵押物的代位物。另外,我国《担保法解释》第80条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这里的“毁损”显然也包括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对抵押物的毁损。由此可见,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我国都承认抵押权的物上代位可以及于抵押人对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4、补偿金。对于抵押标的物灭失、毁损时抵押人所得的保险金债权和抵押标的物被征收时所取得的征用补偿金债权,都属于抵押权人代位权的范围,在此点上,各国立法的分歧不大,理论上也无多大争议。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也承认补偿金属于抵押物的代位物。因此,笔者在此也不多着笔墨。
  5、抵押物的转让价金。 我国《担保法》第49条第3款规定:“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有学者将此条款解释为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认为抵押物的转让价金也在抵押物代位物的范围之内。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亦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但笔者认为,如前所述,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不容质疑。因此,抵押物被转让后,只是抵押物的相对灭失,抵押物实际上仍然存在,抵押权人仍可追及其上行使抵押权,那么这时自然也就谈不上代替物的问题。其实,诚如王利明先生所言:“此种情况不是物上代位,而是提前实现抵押权的规定。”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是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不能行使权利时的一种救济。因此,笔者认为,抵押物的转让价金不属于抵押物代位物的范畴。担保物损毁后的残留物也是担保财产的变形物,同样具有交换价值,亦应当纳入代位物的范畴。
其他文献
一、我国检察权的概述    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中国的以分权理念为指针的检察制度起始于清未的司法制度改革,封建政权迫于内外压力才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式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在各级审判庭内附设同级检察庭,以作为各级检察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国家权力配置时首次实现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分离。众所周知,建国以后,我国的检察制度包括公诉制度是在参照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
期刊
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历来是人们深恶痛绝的,极易引发和激化矛盾的腐败行为。它扭曲社会价值观念,败坏社会道德、阻碍社会文明进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检察院,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惩治此类犯罪,维护公平和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法制环境责无旁贷。但是,由于职务犯罪的主体特殊,产生的内外原因复杂多变,加之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给侦破
期刊
庭前评审是对于人民法院拟判处非监禁刑案件由相关司法部门予以评估的一项执法工作。2006年,江苏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拟判处非监禁刑进行庭前评审的规定。据此规定,凡是拟判处非监禁刑、罪犯将进入社区矫正的案件,人民法院将相关材料送达司法行政部门(基层司法所),由其进行调查并出具是否可以判处非监禁刑意见的评估报告,最终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从该规定已实施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情况看,庭前评审对被判处
期刊
摘 要:缓刑适应了国际轻刑化的趋势,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立法,转变观念,强化侦查手段等途径切实提高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整体水平,促进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缓刑;考察机制;侦查质量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立查了一批大案要案,法院对移送案件绝大部分作了有罪判决,其中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分的比率较高。这从一个层面体现了刑事法治
期刊
摘 要: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是促进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采用多种途径,对建设专业化检察队伍工作常抓不懈。  关键词:队伍建设;法律监督    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干警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
期刊
摘 要: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可以在企业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对报酬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而且还能提升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石化企业由于经营品种的特殊性,存在工资结构复杂,不利于管理操作,公平有余而激励不足、工资向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重要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力度不够、薪酬制度过分依据人的行政级别等薪酬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由此,石化企业必须全面引入“薪酬”理念,明确工作岗位,进行职位分析,建立科学的
期刊
一、 法律监督制度概述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有人认为,法律监督是法定的机关依据法定的范围,对法定监督对象贯彻执行法律的情况实行国家监督,并对其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法定强制措施的活动。也有人认为,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是对所有党派、国家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情况进行的一般监督,而是指狭义的法律监督,即法律监督是专指国家检察机关依法定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对法的实施
期刊
现行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由于寻衅滋事罪涵括的行为方式太多,对其界定弹性太大,特别是对于共同的寻衅滋事犯罪,处理时容易导致打击面过宽。笔者以为,要克
期刊
严格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被公认为现代人权保障的两大法宝。原因就在于对人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国家,而刑事诉讼又是直接导致国家与个人两个主体相互直接对抗的程序,其中的侦查、羁押和审判后的执行都直接的剥夺诉讼相对人的一种或通常是几种包括生命权在内的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把刑事诉讼和人权的保护放在一起考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 人权与刑事羁押的概念辨析    人权概念产生于资产阶级启
期刊
波斯纳认为,社会规范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不是由官方信息来源——比如法院或者立法机关颁布的,也不是以法律制裁为威胁来强制执行的。然而,却是作为管理被遵守的。“一切规范常常是一个逐渐出现的合意的结果。规范是通过内在化的价值,通过拒绝与违反者交往,通过谴责行为,并且有时通过私人暴力来强制执行的。”[1]  这里就不免会有一个极大的困惑,这些不是与法治精神大为违背了吗?对于经历过“十年文革”的中国人对往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