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背景下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侠世界的腥风血雨、江湖武林的明争暗斗向来都是男人们纵横驰骋的天地,武侠电影虽然不会让女性处于“缺席”地位,但却通常把女性塑造成“被窥视者”和“弱者”的形象。虽然在电影走产业化道路的今天,女性形象在武侠电影中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在男权社会不会被撼动的前提下,武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依然不会有实质性的超越,女性的自我指认依然困难重重。
  【关键词】产业化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作为中国电影土生土长的类型样式,武侠电影无论是在“自产自销”还是在“出口创汇”方面,都创造过辉煌的票房奇迹。中国电影观众的武侠情结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其生根发芽的土壤,从《火烧红莲寺》连续拍摄18集并引领当时中国银幕形成“火烧片”阵营,到李小龙凭借电影成功将中国的武术功夫推向国际,从《少林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第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武侠电影,到李安凭借《卧虎藏龙》征服国内外观众成功问鼎奥斯卡……中国武侠电影所创造的奇迹还在继续,所产生的影响还在继续,武侠电影的发展空间令所有中国观众为之雀跃。
  自中国侠文化诞生之时,所谓的“侠士”就大都由男性角色充当,而在银幕上挥刀舞剑的英雄侠客也多以男性见长,电影故事的情节多以男性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为叙事母题,武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是处于陪衬地位,能和男人一样有所担当的女性人物形象屈指可数。进入新时期以后,尤其是在中国电影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中国的武侠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造就了一批令观众耳熟能详的武打女明星,这些女星在银幕上也演绎了一幕幕“飞檐走壁”、“凌波微步”、“竹林大战”等经典武打动作场景。有些“打星”如杨紫琼、章子怡甚至凭借“侠女”身份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另类东方奇观的展示者。但是,除却这些武侠女明星在现实生活中的耀眼身份,将她们放进特定的影视文本中加以分析其扮演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这些武侠女明星在戏中的形象远不如她们在现实生活中那么光鲜。除了作为女人本身的性别局限之外。以下几点原因桎梏了武侠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自我指认和身份确认的艰难
  
  随着《卧虎藏龙》、《英雄》、《夜宴》等武侠影片创造的票房奇迹,李安、张艺谋、冯小刚等几位知名导演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即使他们的影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这几位导演本身的品牌魅力足以吸引观众为影片买单。通常,这些导演的影片在尚未开拍之前就已经受到格外的关注,有关影片男女主角的人选问题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观众甚至是演员自己对于谁是又一位的“安女郎”、“谋女郎”、“冯女郎”都充满期待,不管最后选中的女主角是已经成名的明星大腕、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只要能出演这几位导演影片中的角色大都会一夜成名:凭借张艺谋的《幸福时光》而出名的董洁、因主演李安导演的《色·戒》而成名的汤唯、因周星驰的《功夫》而大红大紫的黄圣依都是明证。“谋女郎”、“冯女郎”等称谓的存在与“谋男郎”、“冯男郎”等称谓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些著名导演的光环笼罩之下,这些女明星的演技如何、对角色塑造的如何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们将如何被塑造成印有名导演们深刻风格印记的“谋女郎”、“安女郎”和“冯女郎”。女性的困境,源于语言的囚牢与规范的囚牢,源于自我指认的艰难,源于重重镜像的围困与迷惘。不管章子怡在电影中表现地如何倔强,不管杨紫琼如何地武艺高强、甚至可以和男士一决高下,在与自己有着性别差异的著名男导演面前,自我身份指认的缺失在电影文本完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女星们的任务只是帮助男导演们再一次实现他们的话语霸权。因此,不管男性导演企图如何细腻地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世界里,女演员就连自身身份都是被男性导演们赋予的,她们“象征性地在场”和符号化的脸庞只是男性导演们电影市场化的营销策略。
  
  二、电影文本中女性角色设置的局限性
  
  细数中国知名的武侠电影导演,从张彻、胡金铨、袁和平,到成龙、徐克、张艺谋,一个绝不是历史巧合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武侠电影绝对是男性导演的雄霸之地、驰骋之场。这种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影片会用男性的视角来介八影片主题,尽管有些女性角色的戏份不比男性角色少,甚至还多于男性角色,但具体到每一部影片中来说,不管女性角色是以弱者或者强者的姿态在剧中存在,也不管编剧如何精心为她们量身打造故事情节,女性角色都摆脱不了最终被男权社会征服、并最终消解在男权社会之中的命运。《卧虎藏龙》一片中玉娇龙的故事是人类追寻自由梦想的一个缩影或寓言。作为一个极具叛逆色彩的女性,即使在她与罗小虎的爱情当中她也不因受控于男人而失去自我,但是,当她最终选择坠入深崖、了断自己生命的同时,她同时也选择了在中国正统文化与传统礼教面前臣服,从而彻底解构了其之前的叛逆与个性。冯小刚的首部古装武侠电影《夜宴》讲述了一个东方哈姆雷特的故事,片中周迅饰演的青女是传统东方女性的化身:生命中没有自我,但却可以为自己深爱的男人不惜牺牲生命:章子怡饰演的婉后是一个貌美如花但却为权利而疯狂的女人,她可以在男人的野心世界里翻云覆雨耍弄权术,但影片结尾处当她身重不明飞刀倒地的瞬间,所有的美好光景都消失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凸现出来:女人永远不可能成为权利的绝对拥有者,即使是在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中也不被允许。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皇后也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无论她的反抗曾经掀起过多大的波澜,她最终的、必然的失败不过是稳固的男权世界中的一段插曲。由此可见,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总逃不出男权社会和传统世俗的双重魔爪。
  
  三、女性性别等级的羁势地位
  
  男权电影一般总是通过表现窥视,或者局部展示女性身体,或者用相关的物品如内衣之类来暗示女性身体的方法来让人迷恋崇拜性。作为“被窥视”的对象,女性的弱者地位显露无疑。影片《画皮》的开场就是摄影机顺着周迅雪白的大腿缓缓移动,满足了一群如饿狼般的男人“看”的快感:《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在与罗小虎的爱情狂欢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女性身体部位的展示《十面埋伏》中的盲歌妓与两位男性主人公缠绵时女性身体部位的似露非露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所有女性演员均低胸出镜,更是因此成为本片的一大夺目之处。女性身体部位作为电影中具有挑逗性意味的展示,并非武侠电影的专利,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有许多投机商人热衷于在电影中插进一些涉及女性脱衣、洗澡等隐私性的镜头来吸引观众。即使是在电影走产业化之路的今天,在电影中出现一些展示女性身体部位的镜头也是获得票房保证的基础l而“一脱成名”的女性更是屡见不鲜。在武侠电影中,这种情形没有多少改观,甚至武侠世界的大背景还会给这些展示提供某种安全感,因为武侠电影中的江湖世界可以虚构,编导者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在一切都可以假定的前提下,任何情节设置都可以最终被解构,在充满“奇观化”的武侠世界里女性本身的“被窥视”地位不仅不会有所改变,反而会作为一种“合法”化的展示为这种奇观化锦上添花。同时,武侠世界若是只囿于表现江湖义士的豪情壮志是不完美的。女性的或温柔妩媚或心如蛇蝎的形象都会给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世界注入异样的风采。作为依附于男性世界的装饰品,女性形象即使以反抗的姿态登场也不会掀起实质性的波澜,因为女性弱势地位的现状在现实中不会改变,在武侠电影中同样不会改变,女性作为被观看的尤物远远大于女性本身的存在价值。
  在中国的武侠电影史上,不乏有像《新龙门客栈》中的风骚老板娘一样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著名女影星林青霞因出色地扮演男性角色而成为银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电影走产业化之路的当下,为了填平男女性别差异的沟壑,导演在影片中开始有意识的赋予女性角色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开始寻求突破,着力于打造更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然而,男性导演的思考视角、女性作为被看主体、以及女性自身的局限性等客观存在还是颠覆了一切的努力,电影中的男女实现真正平等到目前为止只能是一句空谈。
其他文献
[摘要]《听说》有着台湾电影固有的小矫情,也有偶像剧的拍摄手法,镜头里却渗着人生的滋味。《听说》中的爱是纯粹的,但夹杂了并不纯粹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在梦境里徜徉,但必须在现实中生活。有着现实背景的影片,观众自然会感同身受的融入电影。影片在完美扣合主题的情况下,还透露出一种平淡中的真情,低调而华丽,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滋味。  [关键词]叙事结构 角色 语言 温情    《听说》故事情节简单,线索单一,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许多备受青少年喜欢的英雄人物,特别是男主人公哈利波特。作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既传承了许多传统西方英雄史观的概念,又融入了一些现代新的流行元素,使得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救世 爱 宽容 英雄主义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畅销
期刊
[摘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一个白人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下,族裔作家往往以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作为创作题材,并因此获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莫里森以黑人民俗文化作为写作资源,充分发掘并利用黑人民俗文化资源重建民族文化与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民俗文化 集体无意识 认同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民俗
期刊
[摘要] 以文艺批评家和戏剧家身份闻名的李健吾把他一生信奉的人性精神实践于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上,他的戏剧和剧评以具有人情、人理、人趣而透着一股人性精神,这是他在剧坛上处于稳固地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戏剧 人性 人情 人理 人趣 李健吾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9  李健吾一生从事的文学活动很多,戏剧、散文、小说、诗歌、文学批评、学术他
期刊
[摘要] 通过比较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相似的迁移流散经验中,在选择同为台湾背景题材上如何看取不同层次的创伤经验人物,对人物的人生意义做了不同设定,使得形成不同主题,并产生了女性作家非女性化写作和男性作家女性化写作的风格和笔调。两者各呈异彩,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同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迁移与创伤 放弃与救赎 缺失与虚妄 悲悯与嘲讽    聂华苓是海外华文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是作家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种追忆与反思,其中“鼠”和叙事者“我”的形象可以说是经历了学潮的理想幻灭的一代人的艺术写照。  关键词:村上春树 “青春三部曲” 幻灭人物形象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且听风吟》(1979)、《1973年的弹子球》(1980)、《寻羊冒险记》(1982)被统称为“青春三部曲”,这三部小说无论是在人物还是主题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故事的连续
期刊
摘要:八宝铜铃舞是依附于土家族梯玛宗教仪式中的,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神歌、道具、祭祀偶像等一同构成完整的崇拜仪式,其发展、传承方面面临多种不利因素。梯玛文化正遭遇消亡的窘境,对梯玛文化和八宝铜铃舞的抢救迫在眉睫。  关键词:土家族 八宝铜铃舞 传承 保护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才塑造了各不相同的民族,面对民族文化衰退加剧的趋势,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抢救和保护
期刊
摘要:《想飞的铜琴少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天才”的电影,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教育与心理”的电影,毋宁说这是一个关于being human的寓言。“天才”之谜成为进入生与死隐喻世界的关键,由自杀事件突转为象征性自杀,生——死借由隐喻进入日常生命体验,个体生命的当下意义感在维特一系列的生命事件中露出端倪。  关键词:Vitus 隐喻 意义感    威廉·华兹华斯为世人留下了一份恬静的智慧,他在诗中写遭
期刊
摘要:在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中,陶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但以当代陶艺而论,处于领先地位的却是欧、美、日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究其根源,经济基础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普及教育的推广滞后,使我们这个陶瓷大国在陶瓷艺术方面发展缓慢。纵观其他国家的现代陶艺教学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针对普通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使现代陶艺教育成为素质教育更加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普通陶艺
期刊
摘要:萨顶顶(周鹏),一位在国际上突然窜红的歌手,被某些西方音乐评论家吹捧为“第一位在西方世界获得一流名望的中国歌手”。为什么萨顶顶“墙里开花墙外香”?简言之,其根本就是商业利益下对宗教的亵渎和文化的造假。然而这也是为什么她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的原因。即便现在她的名字已经在国内被人提起,那也不过是因为外国人大肆吹捧,国内人反过来慕名追风而已。  关键词:音乐 流行歌手 文化造假 宗教亵渎 密宗佛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