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家族八宣铜铃舞的传承和保护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八宝铜铃舞是依附于土家族梯玛宗教仪式中的,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神歌、道具、祭祀偶像等一同构成完整的崇拜仪式,其发展、传承方面面临多种不利因素。梯玛文化正遭遇消亡的窘境,对梯玛文化和八宝铜铃舞的抢救迫在眉睫。
  关键词:土家族 八宝铜铃舞 传承 保护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才塑造了各不相同的民族,面对民族文化衰退加剧的趋势,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自觉的行动起来保护传统文化。
  
  第一节 八宝铜铃舞的现状
  
  八宝铜铃舞是依附于土家族梯玛宗教仪式中的,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神歌、道具、祭祀偶像等一同构成完整的崇拜仪式,其发展、传承方面面临多种不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学文化的冲击,土家族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使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生活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现代文明的审美方式转变的影响下致使人民越来越远离这种原始的民间信仰以及仪式乐舞。因此也导致了这种原始的宗教文化已经面临失传的地步。在赵书峰、刘能朴两位的调查中提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民间的原始文化活动只仅仅保留在湘西北的部分地区。而梯玛老艺人的数目逐日减少,特别是能做完整法事,又具有很高的表演功夫的大多都去世了,而真正有功夫的梯玛太多年事已高。据他们调查在湘只有四个县能真正用土家语演唱梯玛神歌的老梯玛大约有20多个,并且这些梯玛大多已经70多岁了,另外,仪式内容逐渐缺失、法事程序渐简单化。随着老梯玛的一个个去世,一些高难度的梯玛法事表演的功夫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整个法事表演耗时几天几夜,真正完整的梯玛表演和全部用土家语的梯玛调唱腔语汇更少,可以说梯玛文化正遭遇消亡的窘境,对梯玛文化和八宝铜铃舞的抢救迫在眉睫。
  
  第二节 八宝铜铃舞的传承和保护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中,八宝铜铃舞和各种民间文化一样,面临不断消失或失传的危机,国家为使各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在弘扬各民族文化精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工程”是由政府实施和推动的工程,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其保护工程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续发展。”实施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提出“保护”、“合理利用,继续发展”的目的。在国家兴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大背景下,我们进行对八宝铜铃舞的继承和保护将涉及到保护形式、保护手段等内容,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有两个方面: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法,要保护民间舞蹈,不仅仅只是将它通过一些活体保存下来,而是要让群众认识到该文化对于—个民族的重要性,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才能有效的、切实的保存下来。此外,保护民间舞,也是我们舞蹈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正有了民间舞作为基础,我们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
  
  一、收集整理、保留原生态
  
  首先是对传承者的保护。梯玛文化在时间上越千年,空间上无国界,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特质完全切合定义的含义,具备了申报世界口头文化遗产项目的三个条件,即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作为梯玛文化发祥地的恩施地区应该积极牵头,创造条件,寻求—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大国家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体现在可以建立大量文化保护设施、机构、团体、组织,以及进行文化投入。营造开展八宝铜铃舞的生态环境,改善民间舞蹈艺人的生活条件,他们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进行技艺的传承,培养热爱民问舞蹈的接班人,重视当地专家和舞蹈专业者的作用,积极推动八宝铜铃舞的宣扬。
  其次是要利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将有关八宝铜铃舞甚至整个梯玛活动用实物的、线条的、声音的、文字的、姿态的民间文化资料记录在我们的照片、磁带、光盘、博物馆、图书馆、信息库里面。文化既是一个社会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过程,同样它也有生有死。我们必须在它仍处于活态之际就一记录下它的存在情况,即使它在今后死去,我们也能拥有这一宝贵的遗产,并认识利用开发这一资源,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
  
  二、依靠市场机制,打造民族文化产业
  
  1、提炼八宝铜铃舞中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元素,在不改变土家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创编出适合舞台表演的八宝铜铃舞。
  2、舞蹈的旅游化、大众化。民族民间舞蹈绝大多数都是与宗教相关,在特定时空、特定的场合下有着特殊的意味,如果去掉这些程式单留下某一部分,那么其形态、功能则会产生相应的变异,更会失去传统的意义。旅游区或是保护区的一切建设都应该像原生态博物馆一样将原始自然的生活面貌原生的展现出来。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潜移默地得到文化上的享受和相关知识的吸收。当然只需要象征性的表演,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使外地游客增加了对土家族的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的了解,并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
  
  三、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的传承空间
  
  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开展民间宗教仪式、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梯玛文化,八宝铜铃舞。艺术院校还可以提炼创编出一套八宝铜铃舞的教材,并且作为素材加以变化和发展创作出更多舞蹈作品。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给予一定奖学金,作为特长生选人艺术类院校等方法造就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
  
  四、新科技的运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的运用已扩大。这也是宣传、保护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将整个梯玛仪式活动过程做成动画或科教片等既有形象性又有教育性的节目,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可以极好的弥补当前群众对这方面认识的不足,同时也将舞蹈元素进行提炼,以广场舞的形式或是以民族文化知识课的形式在学校及大众中推广。
  发挥当地文艺单位和艺术团体的创作、宣传能力,对于原生态的八宝铜铃舞固然应当搜集保留,但要使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和了解八宝铜铃舞。还应当在保留其文化内核的同时,提炼和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台舞蹈。我们在保护八宝铜铃舞的同时也传承了梯玛文化,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其实质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审美情趣的传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热爱和平,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八宝铜铃舞是在人们对梯玛的信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土家族人民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希望天下和平、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更能促使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教育,它以情动人,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启智健体等效应。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艺术教育首要的目的与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音乐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对音乐的热情”。  [关键词] 素质教育音乐艺术兴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47
期刊
[摘要] 《迷魂记》是20世纪50年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是他的“控制艺术”中最坦率和最具忏悔性的作品。这部心理剧充满神秘、灵异、爱情和谋杀的气氛,拥有很多不同的阐释角度。在这部影片中男性的欲望窥视和女性的自我凝视主题同时存在,以不同的视觉图像很好地反映了电影叙述中产生视觉快感的内在性别心理结构机制。  [关键词]《迷魂记》欲望 凝视 恋物癖 景观    影片《迷魂记》叙述了Scotti
期刊
[摘要]影视艺术其实是一种想象与真实辨证统一的艺术,而真人与动画结合电影的魅力正在于它以现实的“真人”为中介,在现实与想象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使神奇的3D动画意象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同时又使得想象世界的“真实感”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幻想成为了现实。  [关键词]真人与动画 影视特效 3D特效 数字技术    在整个人类的艺术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电影这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
期刊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极富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代表作之一《第二钢琴协奏曲》集中了作曲家所有的音乐魅力:伤感与憧憬的浪漫音响、浓郁醇厚的抒情旋律,以及作曲家含蓄与温暖、抑郁与热情的浪漫情怀。是作曲家留给世人最受欢迎的旷世之作。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 伤感 浪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
期刊
[摘要]《听说》有着台湾电影固有的小矫情,也有偶像剧的拍摄手法,镜头里却渗着人生的滋味。《听说》中的爱是纯粹的,但夹杂了并不纯粹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在梦境里徜徉,但必须在现实中生活。有着现实背景的影片,观众自然会感同身受的融入电影。影片在完美扣合主题的情况下,还透露出一种平淡中的真情,低调而华丽,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滋味。  [关键词]叙事结构 角色 语言 温情    《听说》故事情节简单,线索单一,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许多备受青少年喜欢的英雄人物,特别是男主人公哈利波特。作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既传承了许多传统西方英雄史观的概念,又融入了一些现代新的流行元素,使得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救世 爱 宽容 英雄主义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畅销
期刊
[摘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一个白人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下,族裔作家往往以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作为创作题材,并因此获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莫里森以黑人民俗文化作为写作资源,充分发掘并利用黑人民俗文化资源重建民族文化与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民俗文化 集体无意识 认同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民俗
期刊
[摘要] 以文艺批评家和戏剧家身份闻名的李健吾把他一生信奉的人性精神实践于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上,他的戏剧和剧评以具有人情、人理、人趣而透着一股人性精神,这是他在剧坛上处于稳固地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戏剧 人性 人情 人理 人趣 李健吾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9  李健吾一生从事的文学活动很多,戏剧、散文、小说、诗歌、文学批评、学术他
期刊
[摘要] 通过比较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相似的迁移流散经验中,在选择同为台湾背景题材上如何看取不同层次的创伤经验人物,对人物的人生意义做了不同设定,使得形成不同主题,并产生了女性作家非女性化写作和男性作家女性化写作的风格和笔调。两者各呈异彩,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同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迁移与创伤 放弃与救赎 缺失与虚妄 悲悯与嘲讽    聂华苓是海外华文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是作家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种追忆与反思,其中“鼠”和叙事者“我”的形象可以说是经历了学潮的理想幻灭的一代人的艺术写照。  关键词:村上春树 “青春三部曲” 幻灭人物形象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且听风吟》(1979)、《1973年的弹子球》(1980)、《寻羊冒险记》(1982)被统称为“青春三部曲”,这三部小说无论是在人物还是主题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故事的连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