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与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领域创新改革迎来重大机遇,而我国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整理,但是存在的滞后性仍然十分明显,而借助文创产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可以避免其消亡。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和开发情况,以某产品为例进行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同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为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保护献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81-02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也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需要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但考虑到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再融入现代文化中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出现逐渐消亡的状态[1]。因此,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势在必行。
  一、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必要性及原则分析
  (一)必要性
  文创产品作为具有创意价值的文化产品,是通过人们的智慧技术,对于文化资源和产品进行全新的改造,借助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手段研制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将文创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也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首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各地区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历史中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出的产物,也是世代流传下的结果,在新时期更是需要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将其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可以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视觉或实物作为载体,巧妙地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案和理念应用其中,在吸引广大群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2]。
  其次,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不仅需要靠所在城市的景点古迹和重大事件,更是要靠城市品牌的打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来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引起共鸣[3]。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文创产品同样能够传承文化。构建文化传承载体的同时,注重精准营销,提高所在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最后,有利于当地文创品牌的建立。以扬州为例,当前扬州文创产业在当地市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于扬州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个性文化需求的同时,更有利于形成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创平台[4]。
  (二)原则分析
  第一点是文化植入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典型的视觉和内涵特征符号,将其应用到产品始终,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传承和发扬的效果,使得用户与文化创意产品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因此要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特征礼仪习俗,甚至是一些无形的精神内涵等等。
  第二点是互动体验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情感需求比例越大,则越需要将一些互动体验应用其中,加强用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之间的沟通,甚至是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和契合。
  第三点是时代审美性原则。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不仅要注重传统元素的保护,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欲。因此,在视觉外观表现形式上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将其作为审美技术艺术统一的创意产品。
  第四點是地域特色性原则。文创产品的设计要学会就地取材,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同时,能够反映出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和需求各有不同,因此,所涉及出的文创产品需要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
  二、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某产品为例
  (一)现状
  新会葵艺在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与其他民间工艺同样的民族文化基础,产品和技艺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新会葵艺制品即是日用品更是工艺品,也是所在地区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兴起以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新会葵艺制品约为600多个品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工业时代发展下,电风扇的生产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力,更是无形中影响了新会葵扇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该艺术当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复苏。新会地区的葵制品生产过于分散且零碎,也加剧了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新会葵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认知度有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扬,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整体来看,认知度不高,仍有许多群众认为非遗的基层工作需要靠政府及相关组织共同完成。由于缺乏共同参与保护意识,再加上当地政府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使得教育知识普及力度不够。
  其次,创新度不高,新会葵艺产品的加工生产创作等等,目前仍然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过程严格且工艺繁琐,也加剧了与现代化工艺生产之间的融合难度,更是无形中阻碍了新会葵艺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限制了技艺的传承生产方式及产品的单一,难以更好地适应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只注重手艺人的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创新和延续代代相传的师徒式模式,也限制了新会葵艺产品的流传度和销售的市场范围。再加上一些新会葵艺文创产品的设计不够创新,缺乏新颖的理念,能够彰显出当地丰富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多见,大部分产品只是拥有当地一些经典的景点或是文字。缺乏现代语言设计更加深层次内容的提炼,整体制作和设计灵感仍有进一步提高。   最后是实用性不高,新会葵工艺品,起初作为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工具而存在,在民间广泛流传,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工业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使得这类产品逐渐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器物,但使用价值却有所减弱,开始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再加上这类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个别具有创意且观赏性的产品缺乏对于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考量,所涉及的文创产品也更加侧重于表达对于所在地区的感受,而很少能够真正从概念性、艺术性等方面考量,针对市场需求且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产品少之又少。
  三、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优化策略分析
  (一)保留传统图案和创意
  保留原有的图案和造型,可归纳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图案、色彩、外形等进行提取,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入现代化元素,将传统符号与现代化设计理念相结合,将其真正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文创产品值得进一步发扬和传承,而这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相对普遍,一般是将传统工艺品的经典图案提取出来,复制在其他载体上。例如:背包、笔记本、服饰、餐具等等。與此同时,也要注重创意和主题的定位,找准非遗文化和产品的结合点。确保设计的目标清晰、准确且具有竞争力,还要集思广益,大胆创新。
  (二)注重传统工艺的改革创新
  注重传统工艺的改革创新是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和开发策略之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后,十分理想地推动了非遗文化文创产业,甚至是依靠这一产业仍然支撑着传统工艺,真正实现了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扬,部分传统元素在经过多次的设计分析和提炼后,能够呈现出全新的样式,以新的表现形式融入现代化作品后,更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在注重传统工艺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更加看重产品的细节。优秀的文创产品需要优质的手工工艺相匹配,但是也要注重传统工艺元素的融入,切不可为了一味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喜好而减少传统元素的应用。不应将其作为消费者挑刺或不愿购买的理由。因此,文创设计者和生产商在进行产品加工设计中,要严格选择优质的材料,监控生产的全过程,确保产品与预期相符。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传统元素并实现传承和保护,也可以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采用信息裂变的方式,在刺激销售的同时,更能够促进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运用传统题材打造周边产品
  运用传统题材打造周边产品是非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的又一优化策略,一般来讲,民间艺术、传统戏曲等等都可以将其作为文创产品的题材,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要保证所传达出来的意境能够与消费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契合,这才是文化遗产应用的最终目标,例如窗花雕刻可以将其作为木雕手工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不仅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也可以应用在一些文创产品中。而江西新余夏布起初一直作为刺绣的方式存在,在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时,可以应用到一些背包或是服饰的生产上。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非遗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与开发,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更要传承千百年来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要保护这些优质资源,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的同时,也要挖掘其潜在的创意价值,作为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不懈,潜心研究,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熊彦普.非遗视角下的扬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66(12):229-231.
  [2]周姗姗,王丹.沧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20,(02):54.
  [3]魏旭,华天骅.应用型高校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9,404(14):216-220+235.
  [4]姜小渊.非遗视角下的高校博物馆文创理论体系建构研究[J].化工进展,2020,343(04):405.
  作者简介:
  罗茜,女,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进入20世纪以后,东西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形象在东西方呈现出不一样的两种状态,在东方是以一种政治手段、政治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而在西方则犹如一把钢刀毫不留情地刺破资本主义的伪善面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以霍克海默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下,开始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遇到问题的同时进行自我的修正和调和,使得马克思
期刊
【摘要】 “移情”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情感的转移与传递的过程。将“移情”这一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有助于把握作者倾注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将其引入到日语古典诗歌的汉译之中,可在准确进行语言间的转换以外,最大可能性地传达原作所蕴含的心绪和情感。  【关键词】 “移情”;日本古典诗歌;汉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
期刊
【摘要】 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本文以《非自然死亡》日语字幕的汉译为例,分析在文化差异影响下,译者是如何进行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研究再次证明,归化和异化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各有所长。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孤立地看待二者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翻译策略选择,才能减少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流失,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 在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研究中,西方时尚传播理论从时尚传播的角度出发,对考察人类社会的阶级分野以及不同阶级间人的流动有着重要意义。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看,阶级分野论、滴流理论和有闲阶级论是时尚传播理论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理论,也是构成时尚传播理论框架的关键部分。以人的社会特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当代意义为出发点,对上述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批判与评价,能够发现其对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家形象在媒体层面进行多模态话语研究,分析图片、文字等多模态符号如何塑造国家形象,阐释它们的社会文化语义和功能,提出多模态视角下我国国家形象媒体语篇建构策略,以期为媒体话语使用多模态符号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家形象;媒体语篇;多模态话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领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形式下建立新颖的媒体以及传播形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步提升,也令网络传播为新闻传媒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最后
期刊
【摘要】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愈来愈以全球化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与之相随的是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个人、组织、国家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如何思考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践的需要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做出了经典论述,其论述即为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产生、发展趋势、根
期刊
【摘要】 二战以后,年鉴学派开创的经济社会史研究范式风靡全球。同西方学界相比,国内的社会文化史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兴起。社会文化史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又有何独特内涵,这一时期西方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以及关于社会文化史资料的一些问题。作者试图从这几个问题入手,粗浅地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新社会史;资料来源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蒙古族风格铜管重奏作品是现当代作曲家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将内蒙古传统音乐与西洋铜管乐器之间形成的创作融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尝试,最终找到二者在音色和音乐表达语言方面的契合点,将其融于室内乐的重奏体裁之中。这一类型音乐作品的出现,不仅有益于西洋管乐在中国的传播与社会普及,也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及与时俱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民族音乐绽放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 管乐重奏;室内乐;蒙古族风格
期刊
【摘要】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形式与传统符号在世代弘扬与发展中持续完善、再生。对文化交融发展而言,只有长期发展才能持续继承与提升。从目前文化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国风文化是目光投放之处,无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也因此从中萌芽和得到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元素文化;现代平面设计;交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J5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