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狠心”到“恒心”我为何不做“孩奴”?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不仅引起国内家长们的热评,同时也引起了欧美国家对于东西方教育的关注。最为流行的一种论调认为美国、欧洲中高收入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实际上和中国虎妈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样的。在一篇被多家媒体转载的关于虎妈的文章中,作者以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四年的妈妈的视角认为类似于《虎妈猫爸》一类的家庭伦理剧,凸显了中国教育的狠劲儿。她引述身边一位美国妈妈的话说,“中国式的教育让她第一能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这也是她赢得开心生活的根源。”我认为这些恰恰是“中国式教育”留下的断不了的病根,怎么可能是“开心生活的根源”?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进家庭的表现,使得人们看不到经济之外的自我价值, 时时要通过经济手段才能证明自己,这种价值观造成了说不完的家庭矛盾。
  要恒心,不要狠心
  教育需要恒心,但不必有“狠心”,中国人从小没有原则地让孩子吃苦、受委屈,是这么多年来华人在其他国家职场升迁遇到“天花板效应”困扰的重要原因。不受委屈,不平则鸣,使得部分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不轻易被人欺负,出色者有机会脱颖而出。能吃苦能受委屈,导致华人孩子在各方面条件比他人好很多的情况下,仍被哈佛等名校拒绝。直到最近,华人社区才开始不再平白无故地受委屈,遇到侵犯华人权益的事情,也敢于去伸张正义。美国教育让人在面临冲突的时候,既不咄咄逼人,也不要甘心受委屈,更不要两面三刀,而是做到坚持原则但不卑不亢。在美国职场,只有这么和人交流,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长期保全自己。而这种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是从小练习出来的,虎妈们长期压制孩子,不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让其从小屈从自己的意志,当受气包,从长远去看,会伤害孩子的发展。
   虎妈剧的热播,也让妈妈们找到了存在感。我也看到人们在抨击美国的“快乐教育”。事实上“快乐教育”一说在美国根本不存在,这种辩论是和“稻草人”在辩。一个不存在的现象,你一个人在那里兴奋地鼓吹,试图引起高潮迭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那位妈妈作者抨击“所谓的快乐教育”,无非是要重申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陈词滥调。美国教育界对于教育的讨论,比是“吃苦”还是“快乐”要精细得多,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化。比如在看待困难方面,美国教育界一直在讨论什么是“可取的困难”,什么是“不可取的困难”。选择“可取的困难”,让学生迎难而上,敢于攻坚,是教育界的共识。回避“不可取的困难”,不让孩子在无能力、无兴趣、无价值的事情上做无用功,同样是家长、老师长期探讨的话题。
   目标:中美教育根本区别
  中美教育的不同,首先不是谁更鼓励吃苦的问题,而是大家的教育目标大不相同,也就是说中美在孩子“学什么”上的差异更为根本。如果大家去看看美国童子军的章程,会看到美国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素质界定和我们完全不同。大家只是在不同的问题上发力,这并不能说明我们能吃苦,他们不能吃苦,这样的笼统概括没有意义,让人不分青红皂白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白白吃苦,不过是折磨的别名。
   我不认为爸妈的强行逼迫和督促是中国家长值得骄傲的地方,应该视其为不懂教育和心理学的蛮干和落伍行为。借助电视剧的热播将这种行为合理化,只能说是教育的倒退。学习事关人的头脑和内心,自然要以人为本。认识什么因素能长久地激励孩子,建立良性循环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独立成人,这才是父母要去操的心。连饰演虎妈的演员赵薇自己都说“不倡导虎妈精神,不应该做“孩奴”,为什么要破罐子破摔,一代一代重复下去?”
  今年五月,知名主持人法利德·查凯瑞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谈及自己的新书《为博雅教育一辩》时,我留意到他说了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香港译为“博雅教育”,大陆译为“素质教育”)最擅长的地方,事实上,我觉得它比其他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亚洲教育吧,虽然这说法比较简单化——更厉害的地方是它让人能够开拓视野、广泛阅读、探索自己的激情所在。”查凯瑞一辈子成就斐然,他是哈佛大学博士、国际关系学者、文明冲突论发明人亨廷顿等学者的高徒。他28岁就当上了《外交事务》杂志的执行主编,还先后担任《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他原籍印度(要知道,印度人对于教育也是“蛮拼 的”),却如此夹枪带棒地挖苦“亚洲教育”,从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包括中国教育在内的亚洲教育相比美国教育还存在差异,中国教育方式离成为香饽饽还远,任何自鸣得意的行为都值得警惕。中国家长若有世界大同、“哪里都差不多”的幻觉,最好早点醒过来。
其他文献
很多国人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是因为那是李开复的母校,是新常春藤大学的代表,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世界排名第一,引领着很多机器人技术的革新。笔者认为一个学校的终极衡量,是看个人如何在其中成长感悟与进步。我在卡耐基梅隆的两年是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间——不仅仅是求学,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情领悟。或许正因为卡耐基对我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也就在我心中有了一份特殊的意义。  最好的教育选择是要挑
期刊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近日宣布其全新的波音787-9梦想飞机将执飞中国航线。成都、杭州和厦门将成为首批三个中国目的地启用全新波音787-9飞机。成都航线率先从3月28日开始启用新客机,杭州和厦门紧随其后,新飞机分别于3月29日和30日起执飞这两条目的地航线。全新波音787-9梦想飞机在中国航线的启用再次强调了荷航为中国乘客提供一流的旅行体验而不懈努力。  鲜花是荷兰典型的出口商品。此次荷航将用不同鲜花的
期刊
西班牙马约卡岛——  依山傍海,  绿树成荫,  遍布全岛的天然浴场,  随处可见,  每一个都细沙如银,  宛如镶嵌在湛蓝海水中的珍珠,  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  风光旖旎放飞浪漫的“天堂”  登上马约卡岛时已是中午时分。来到了岛边,放眼望去,宽阔的大海,浩瀚无垠,海水翻着银白色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溅起的水滴如断了线的珍珠,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岸边不远处沿海而建的房子,大都是白色的,排列得错落有
期刊
奔跑吧!黄金时代  我们这个刚从债务危机复苏的世界,最需要的就是以近乎于“禅修”般的理性思维对休养生息进行支配,然而在2015年,期待中的“慢时代”并未光临,“跑时代”已经急不可耐的成为本年度的关键词,再加上以各种“类奔跑”词汇冠名的“明星真人秀”的风靡,使得我们原本就不够平静的内心突然躁了起来。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英之行,就已经定义了2015的年度
期刊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5年开放门户报告》(2015OpenDoorsReport,下称“开放门户报告”)显示,2014-2015学年,在美国高等院校进行留学的中国学生首次突破30万大关。同时,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也首次超过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  11月17日,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EducationUSA(中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了这一最新数据。  赴美留学趋势强
期刊
近日,来自德国黑森林弗洛依登市的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城市和项目推介会。会上弗洛依登市市长和旅游局长介绍了弗洛依登市的旅游资源。但本次活动的最大成果是弗洛依登市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签署了“关于共建弗洛依登中医养生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协议”、弗洛依登市哈尔博格学院和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关于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BurkhardDucoffre先生、北
期刊
30年来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平台,启德教育希望建设一个向国际教育产业上下游延伸的、一站式的国际教育服务网络,基于丰富的国内外院校资源和市场优势,向中国学生和海外院校提供专业服务。  近年来,启德教育在引入高级人才、在线教育技术和系统升级、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措施,也在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集团整体教育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2014年6月,黄娴女士正式加入启德教育
期刊
前一阵,有一部很火的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该片讲述了中国教师用中式教育方法教授英国学生,这与当地英国本土老师的方式产生鲜明的对比。在国内外教育相关领域引起不同反响,使得中西教育差异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关注。作为英国留学生的我,更是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中英教育的不同。  课程设置  首先,英国和中国大学在课程设置和选课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英国,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生一学期选4门课已是极限,这在国内的高
期刊
11月1日,《出国》杂志留学移民专享沙龙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以“美国移民新政对移民留学家庭的影响及对策”为主题,为读者提供专业前沿的移民形势和案例分析。  本次活动邀请的重磅主讲嘉宾为投资美国协会(IIUSA)董事会成员兼协会旗下政策委员会创始人安琪莉·布伦纳女士。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美国投资移民行业的发展并与美国移民局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交流,一直频繁被行业论坛邀请就E
期刊
正当不少中国家长纷纷忙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接受所谓的精英再教育的时候,华裔孩子却经历着从国外到国内,再从国内回到国外的艰辛求学之路,在父母的决定面前,年龄尚小的他们毫无自主性可言,反复折腾的背后,真的能让他们吸收到东西方教育的精华所在吗?   多学习也是错?   今年夏天,华裔妈妈Rose的女儿媛媛在美国读完了一年级,但是女儿在美国的学习成果让这位华裔妈妈并不满意。  1993年移民美国的R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