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落日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多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就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深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简评]文章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文章开篇紧扣“落日”,抒写自己对落日的别致感受——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因为“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然后,作者用一组排比段,将镜头聚焦在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这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映衬,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氛围。接着,作者直奔主题,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文章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作者对家园落日内涵“特别丰富”的一番联想和感悟,画龙点睛。结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阳啊!”含蓄深情,别具神韵,如交响乐中的最强音,在轰然奏响后,戛然而止。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古柳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2007年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试成“金”】  就能力考查而言,这道题有一定的审题要求:首先,应明确关键词“坎”的含义。“坎”本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在题中显然是个比喻(喻指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险阻”“困难”等)。考生
期刊
刘慧文/评    我不知道这棵树有这样一个名字,从发声来说是“suoluo”——梭椤,很好听,写起来也很好看的,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树。我也不知道这棵长在这五十年代就盖起的两层小楼西山墙边,没有任何围栏和防护标识的,如同我们苏北平原旷野地里随处可见的朴素厚实的树,竟是华东地区仅有的一棵梭椤树——植物园的专家称它为“国宝”。  这株罕见的“国宝”其实真是如此地普通——一般又一般的外貌,高倒是高的,高
期刊
一、考情概述  2008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上海卷和福建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均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其余12套试卷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二、错例类析  2008年高考16套设题考查的
期刊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有一则广告词说“尺度把握人生”,意思是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应该把握好分寸。当然人生各异,尺度不一,究竟如何把握,并无统一的答案。  请以“尺度”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思路指导】“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材料取自这一著名的广告词。“尺度把握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材料
期刊
《一车煤的重量》写的是一个孩子的孝心故事。从老师的测试题判断,李梅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是个标准的小不点儿。这个小姑娘家境穷苦,她的父亲好几年前就下岗了,去建筑工地打工又摔断了腿,落下残疾;接着母亲离去,只得父女俩相依为命,跛腿的父亲给煤厂拉煤沿街叫卖过日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个小女孩很懂事,也很有孝心。当她一看到测试题中的图画,立即犹如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拉煤的情景。一车煤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在
期刊
非马,一匹不畏寂寞、攒蹄奔腾的诗坛“骏马”。  非马,一匹英姿勃勃、独辟蹊径的诗坛“飞马”。   非马的诗歌堪称短诗创作的典范!    非马,本名马为义,生于1936年,台湾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集》、《非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等。  短小精悍、机智灵敏、含蓄蕴藉是非马现代诗创作的艺术追求,他善于用凝练浓缩的语言营造令人惊奇的意象,追求用最经济的
期刊
寻找遗失的美好  C192罗明    幽深的巷道,灰暗的瓦房,长长的石板路,行走在古朴的夕阳里,萌动出斑驳的记忆: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传统的理念,那些复古的情绪,它们还在吗?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典雅的文化形态,生活还需要吗?带着困惑,踏着流泻的余晖,我开始寻找……  朦胧中多了无数的新元素,摇滚可以让你high到极点,情歌可以瞬间把你融化,靡靡之音歌颂着短暂的爱情,无厘头占据了娱乐的主版,在这样一个
期刊
步入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夫子自道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如果从诗人写作意图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明自己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点。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即是一首以汉朝李广为题材的诗。在这首诗中,卢纶赞扬李广将军过人的臂
期刊
001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南征北战》  002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  003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004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业》  005 向天空发射三颗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阿米尔,冲!——《冰山上的来客》  006 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永不消逝的电波》  007 不见鬼子不拉弦。——《地雷战》 
期刊
他们  一考生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