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开展随文练笔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研读现行教材,有不少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或名著节选。由于篇幅关系,或者艺术表达的需要,不少内容、字句之间,都留有一定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恰恰给随文练笔搭建了平台。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本留白,积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想象,在填补空白的同时,有效提升其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借助关键语句,拓展练笔空间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从字词语句到篇章结构,其中渗透的语文要素有很多,但是面面俱到,必定不现实。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切入口,围绕一点突破,以便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随文练笔也是如此,也需要寻找切入口,其中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就是重点。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其空白进行有效填补,并引导学生剖析关键语句,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还能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一课的教学为例。“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一句,属于课文的关键语句,教师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引导学生围绕“安恩是怎么想的?她发现了什么感兴趣的东西”进行随文练笔。从全文来看,这一句地位非常重要。由于每次都有问到奶牛的事情,而安恩却不知如何回答,其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空白进行随文练笔,既可以充实文本内容,推促学生与安恩进行深度对话,又能发挥学生想象,在练笔中培养发散思维,夯实表达训练。
  经过学生认真思考,他们都在文本旁白的地方进行了批注。而这种批注也是随文练笔的一种。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安恩转脸去看那藤杖,是觉得这藤杖非常好看,她想多看一会儿,再认真仔细瞧瞧,但是一想到对方还在询问自己的奶牛,如果这样看着,不回答对方的话,是不礼貌的。所以她要转过脸去,尽量不去想那个藤杖,但又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到底要不要告诉对方实情,她在纠结中。结果到最后,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它不卖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写出这样的内容,说明他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并且借助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填补。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一环节设计是成功的,从其练笔内容来看,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借助文本标点,拓展想象空间


  标点也是文本内容之一,虽然不是文字,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不亚于文字表达。标点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通常来说,标点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号,比如逗号、句号、问号等;另一类是标号,省略号、破折号等。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很多时候,即便是同一标点符号,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导致其意义也不同。其中有的标点表示省略的意思,相对而言这种类型也属于一种空白。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想象与联想进行随文练笔,以便把标点符号中所包含的意义表述出来。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三岁的际遇》一课为例。其中有这样的一句:“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这里有个省略号,其中内涵特别丰富。而要读懂这一句话,前提是要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这里有个省略号,请大家结合文本内容好好想一想,这一句话中所省略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对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拓展,继而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在走进作者内心的同时,也深深为图书馆里的藏书所震撼,在内心真正读懂作者、理解文本的同时,实现了学生表达水平的提升。
  小标点中也能做出大文章。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省略号,对于随文练笔来说,除了给学生提供练笔平台外,更重要的是从中渗透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再次进行拓展延伸,比如作者看到这个哭泣的女孩后想到什么,她后来会做什么?”这样一来,不仅借助问题将省略号的空间无限放大,而且还能让学生的随文练笔更具有拓展空间,更具深度。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为丰富,其表达的言语也将更具想象力。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省略号进行补白,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握,适度即可。

三、借助教材插图,渗透语感空间


  插图也是教材的一部分。新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遗憾的是当前不少教师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插图的作用。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插图要么是文本人物,要么是文本所涉景物,要么是重要故事画面。相比其他,教材插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把抽象的文字演绎得具体形象。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且发挥想象,继而借助插图进行拓展,从中渗透随文练笔,以便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借助插图进行随文练笔,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还能从中渗透言语训练。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一课为例。文中有个插图,描述的是教师上课的情景。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课文,而是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插图,并且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插图,尝试结合插图内容,发挥想象,用随笔的形式进行描述。相比传统教学中的直接导入,这种导入更加新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发挥想象,还能从中渗透随文练笔,让其表达训练得以巧妙进行。不过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种导入练笔,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對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微练笔,要求学生用两百字左右把画面描述清楚,表达仔细即可。通过这种先呈现,再观察练笔的形式,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充满兴趣,其学习也会更加轻松。
  从学生表达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把插图画面描述清楚,但是其中一个学生,却从课堂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他是这样描述的:“画面中所描述的教室,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当时自己年龄小,是插班生,因而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大哥哥和大姐姐都很认真地坐在那里听讲。我自己什么也不懂,妈妈出去后,我又跟着跑出去,结果引来全班学生的哄笑……而现在上课,老师更多关注我们的思考,关注我们的参与,这样的课堂,我更喜欢!”从一个简单的画面,学生联想到了自己,也从中表达了看法,虽然语言有点稚嫩,但内容却很朴素、真实,是一篇较好的习作。对于这一节课来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才让课堂更加精彩。
  总之,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在注重大作练笔的同时,更要将练笔做细做微,借助随文练笔的形式,有机渗透到具体的阅读教学之中,以便通过随文练笔,在推促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激发写作兴趣,继而提升他们写作表达的水平。此外,教师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结合重点语句、标点符号、教材插图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随文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有效提升其习作表达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游戏模拟的是人生,探索的是未知。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幼教改革的实现。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其活动气氛是宽松的,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使幼儿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是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一项活动,因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多进行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注重公共活动区域的开发  区域游戏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活动中,一所幼
期刊
教书育人这是对教师最简单的定义。的确,教书的目的是育人,或者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学生不是机器,是有丰富情感的个体,所以,他们的发展不仅要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技能的练习,更要包括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由此来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不应该是肤浅地学习生物知识,而是要提高到生命的高度。如何让课堂成为丰富学生生活、丰富他们人生经历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其目标是要培养出符合世界水准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英语教育却问题重重,远不能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职责。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英语教育该如何开展?要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定位,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  一、目标定位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期刊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理念的关键内容,对教育教学影响深远。陶行知的这一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也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幼儿的教学实际出发,对幼儿园教学中陶行知理念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一、在教学理念中,融合生活化理念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理念中的“生活理念”着重强调的,其本质就是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幼儿教师可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儿增加对生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任务,探寻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发挥其人文性,注重人文关怀。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生命教育”出现在我国教育视野中,但国内教育理论界对其内涵的阐释还未达成一致。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不乏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元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渗透式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一、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通常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对学生提出
期刊
音乐欣赏水平,作为人的素质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操、素养。笔者结合中职教学实际,对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做一探析。  一、立足思维创新,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没有创新就没有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基础的艺术鉴赏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曲家的巧妙构思,感知艺术创意,继而加深对音乐创新的认识,有效拓宽创新视野。  比如,贝多芬的《命運》交响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主要用一个中心
期刊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说:“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具有严谨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谈不上“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之美”主要表现为抽象美、方法美、符号美、公式美、结构美、数形美、奇异美、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以及和谐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期刊
小学数学应用题涉及求和问题、相遇问题和行船问题等各方面,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相应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应用题的“雷区”。一、凝聚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无时无刻不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入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是将数学知識具体化的重要方法。  
期刊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成果,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挖掘数学教材,感悟数学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数学教材的编排也在不断地改进
期刊